医生园地-医政法规

  • 106133
    16:00
        3月7日,全国政协医卫界别联组会议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特地前往听取与会政协委员的建议。   “多年来,我和医卫界一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我在统战部工作多年,曾多次深夜或凌晨探望生病的党外人士。我在医院看到医务人员无私奉献、救死扶伤、战斗在医疗卫生第一线,从心底对医卫界的同志们充满敬意。所以,首先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表示问候和感谢。现在医改已进入深水区,我想听取大家的好建议,请一定畅所欲言。”刘延东的开场白简短而亲切。   “对伤医、辱医、害医者严惩不贷”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葛均波的发言从接到的一个电话说起:“昨天早晨起床的时候,一个外国教授给我打电话,打着打着就哭起来了。她说,潮州中心医院发生了把医生拉出去游街的事情,你们知道吗?你们不是在开两会吗?那你们怎么不管呢?对此,我认为有关部门应立即制定相关政策,重建和谐的医疗环境,保障医务人员人身安全。医生总成为攻击的对象,就是因为伤害医生行为没有受到严厉的处罚。”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凌锋提出,解决伤医、辱医案件频发的问题,当务之急是要修改《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第二十三条,把医院列入公共场所,并且在《治安管理处罚法》下制定专门的《医疗机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严重扰乱医院秩序的违法行为,明确地量刑定罪。此外,医师行业协会应在医德建设上做更多的工作,比如制定中国医师道德准则等。   谈及近期发生的伤医、辱医事件,刘延东说:“我已经听说了南京护士被打事件和潮州的辱医事件,对其中的涉案人员一定要严肃处理,对伤医、辱医、害医的犯罪行为要严惩不贷,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要进一步完善。要使医务人员的劳动和奉献精神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另一方面,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也要遵守医务人员行为规范,不断提高诊疗水平。”   话音刚落,会场就响起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分级诊疗不解决,医改就不能成功”  在交流中,医疗体制改革相关问题成为热议的焦点。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霍勇坦言,分级医疗体系必须细化,否则就是空话。他说,健全分级医疗制度首先要保障就近享受基本医疗服务。建立不同层级的医院诊疗指南,明确各级医院应该完成的任务,还应完善患者就医流程,拉开患者在基层医院和三级医院就诊的医保报销比例,并且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软硬件建设,制定合理的基本药物制度。   刘延东一边听取建议,一边详细记录其中的要点。她回应道:“分级诊疗的问题如果解决不了,医改就不会成功。要加强整体顶层设计,让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发挥不同的作用,体制机制建设是关键。只有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才能实现用中国的办法解决医改的世界性难题。”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医管局前主席胡定旭认为,药价虚高问题是当前医改前进的绊脚石。他介绍,香港700万人每年的药品费用大约是30亿港币,不到政府500亿港币总卫生投入的8%。此前的一个调研结果显示,内地有些药品的价格竟然是香港的数倍甚至数十倍,这中间的水分实在是太多了。而且内地的医院用专利药用得很多,在香港,专利药的使用占总医药费用不到10%,因为其中有许多可以用更便宜的药替代,正是有利益驱使导致了大处方问题。   “胡先生话不多,但是每个问题都谈到了点子上。”刘延东肯定了胡定旭委员的观点。她说,要解决药品价格虚高问题,必须依靠医疗、医保和医药的三医联动。其中,规范药品流通秩序,使药品价格回归到合理水平,已经纳入下一步医改重点工作范畴。   公立医院改革也是多数委员最关注的话题。刘延东说,公立医院改革是今年改革的重点任务,要求每个省都要开展试点,而且强调的是综合改革,避免发生试点医院成为利益孤岛和洼地、走在改革前面的医院反而吃亏的现象。   全国政协委员、何氏眼科医院院长何伟从自身经历出发提出,要实实在在地鼓励创建非营利性的民营医院,必须在土地、税收、科研等方面给予平等待遇。   “社会办医是我们大力开展的方向。”刘延东谈起了前往福建莆田调研民营医院的情况。据介绍,由莆田人在全国开办的民营医院达到8000家,其中有20多家是三级甲等医院,还有大量的专科医院。“我们国家有13亿人口,如果仅靠现有的700万医务工作者和公立医院的力量不可能满足社会多元化的医疗需求,只有引入社会资本才能够丰富医疗资源。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讲,社会办医也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就像克强总理讲到的,将来要加大服务业发展,以扩大内需为导向,都是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深化医改道路上一定要努力”   联组会议现场气氛随着刘延东副总理的回应掀起了一次又一次讨论的高潮,尽管主持人一再提醒“发言者注意控制时间”,但是忍不住多说一点的委员们就是停不下来。刘延东微笑着说:“没关系,继续谈,有什么问题或者建议都说出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计生协会党委书记杨玉学提出,由于受社会上有关“计划生育政策开始松动”说法的影响,许多地方的计生工作出现了滑坡,部分熟悉政策、与群众沟通能力强的基层计生人员流失。   刘延东说:“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40多年来,少生了4亿人,如果现在我国有17亿人,那么对粮食供应、环境承载的压力要大得多。因此计划生育政策的正确性不容置疑。当前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也是根据人口发展的需要进行的,2012年我国比上年出生人口减少384万,预计2023年之后我国每年将减少出生800万人。随之而来的就是不断加快的老龄化问题,现在调整人口政策是势在必行,也是民心所向。”   中国疾病预防控中心主任王宇委员提出的是实际工作中的困难:“据对某地两家承担结核病治疗的医院开展的抽样调查显示,两家医院一年中对结核病患者管理治疗的丢失率分别为11.6%和65.6%,中断治疗的患者不仅会更容易成为耐药病人,如果是排菌病人还将给他身边的健康人带来感染威胁。”   刘延东听得特别仔细,几乎没有放下记录的笔。听完介绍后,她皱了皱眉,对王宇说:“我分管卫生工作以后才知道,原来我国的结核病发病情况这么严重,特别是在中学生、大学生群体中。而且结核菌的耐药性、抗药性越来越厉害,长此以往,结核病的防治真会成为大问题。这是涉及我国国民健康的大事,一定要在深化医改的工作中加强重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时近中午,主持人一次次宣布“接下来是最后一个发言”,但刘延东微笑着说:“没关系。”   “我有话说。”   “我想说两句。”   “我要谈谈农村卫生。”   踊跃发言的委员们已不满足于举手,开始主动从工作人员手中“抢”话筒。医学生教育、医生薪酬、乡村医生待遇、中医中药等方面的发言一个接着一个。会议最终比安排的时间延长了一个小时。   会议结束后,女委员们提出,妇女节将至,想与副总理合个影。刘延东笑着答应了。她在合影时说:“你们都是医卫界大专家,也是政府和党中央下一步医改工作依靠的重要力量,在深化医改的道路上一定要上心,要努力。”
    1423
  • 106120
    10:28
    我国十多年的医疗卫生体系改革,一直在为了坚持公益要政府主导,还是为了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推行市场化的两种争论中艰苦潜行。坚持政府主导的所谓政府主导派积极推崇英国的公费医疗模式,坚信只要政府多出钱多建医院充实医疗资源,就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所谓世纪难题。坚持市场主导的市场派又非常推崇商业化程度较高的美国模式,积极推行公立医院民营化。但是即使是市场主导派也只关注医疗服务市场的服务提供方,而往往忽视了医疗服务市场中最重要的因素,即医疗服务的接受方和费用支付方,还更忽视了二十一世纪现代社会的医疗服务不是资本主义初期丛林法则主导下的市场体系,而是一种各方利益相互制约的体系。无论政府主导派还是市场主导派都不能忽视这样一个事实,一方面为了要保证医疗服务可及和公平,医疗卫生服务必须坚持公益性,另一方面医疗卫生服务的所有资源都必须从市场上获取,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医疗服务自然还具备市场属性。即,医疗卫生服务是具有公益性和市场性双重属性的体系。医疗服务的公益性体现了现代社会公民的健康权是人权的基本内容,就像俄罗斯总统普京讲的那样,医疗与教育就像空气那样人人有享受的权利。同时还表现在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医疗服务的市场性体现了医疗服务所需的人、财、物等资源必须按照市场原则进行配置。例如;医生和护士的收入过低职场风险高,就会有大量医学院校的毕业生不去医院工作而转向其他行业就职,据统计去年上海交通大学系列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毕业生只有30%选择去医院就职。即使在医院工作多年的医生也会由于工作强度高、待遇低、承受压力风险高而离开医疗第一线跳槽转行。近期上海第一财经频道播出的深度报道节目“医疗价格背后的秘密”中披露,即使是三甲医院的上海中山医院三年前的医生人数是380人,尽管三年来的医院的门诊量巨增,几乎翻了一番达150万人次,人力资源补充上也不断的招聘新人,但是还是不断有优秀的中坚医生离开,其结果跳槽离职的大于招聘补充进来的,现在只剩下370人。医院用药采取零差价或低价招标,药厂就不愿意生产低价药等,其结果政府不得不采取政府定价采购保证医疗机构用药。2012年12月25日济南时报报道“大医院难觅1元红霉素针剂国产廉价药再现缺货门”,其背景就医保对红霉素针剂定价过低,导致医药生产厂商无利可图只得放弃生产,其结果百姓无药可用。医疗卫生服务市场与所有行业的市场一样,都由服务提供方和服务需求方两大基本要素构成的。但是,医疗服务市场又有区别于其它消费品服务市场的特殊性,由于大部分的患者对疾病及治疗缺乏知识,在偶然性患病就医时的情绪不安,以及与医疗机构间的掌握信息的严重不对称性,使得患者个人不具备与相对强大的医疗机构进行博弈的能力,而通常是通过代表患者利益的保险机构来应对医疗服务机构。所以,在医疗服务市场上的供需双方主要是医疗服务方和患者利益代表的保险支付方。一个可以制约服务提供方的医疗保险是平衡市场各方利益关系和构筑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关键要素。目前以改革医疗卫生服务提供方为目的的医改方案并不能真正改变患者及公众在医疗服务市场上的弱势地位。深化医药卫生体系改革要着眼于提高患者及公众在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优势,要从社会医疗保险转型开始。
    874
  • 106115
    16:17
      3月11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陈仲强在做客人民网两会代表委员访谈时表示,医联体是医改纵深发展的有效抓手。为了保证医联体模式能够有效“落地”实施,一定要拿出一个可操作的、有指导意义的办法,顶层设计尤为关键。  “政府对解决看病贵、看病难和可持续的问题抓得比较准,”陈仲强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国家提出县、乡、村医疗一体化的整合,加强对全国2000多家县医院重点扶持和支持建设,解决农村看病难问题。同对于城镇居民,提出“首诊在社区,双向转诊,分层医疗,有序医疗”,解决就诊无序,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的问题,进一步整合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上述目标的一个重大的模式,就是所谓医联体的架构。“也就是在一个区域,有一家大医院或者两家大医院引领若干家二级或者一级医院加上社区服务中心,构成一个完整的服务网络。”  为了能够使医联体真正起效,陈仲强提出了5条建议:  一、尽快做好医联体的顶层设计。“目前的医院具有很强的个体性质,不同级别医院、不同所属医院的利益不同,靠医院自身响应很难实现真正的联合。”只有在政府的主导下,通过运行模式、管理机制、人事制度、干部(院长)任命及财政拨付等一系列相关重大改革,打破利益篱笆,在更高层面上整合形成有机联系的医疗服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机构发展的利益共同体,为实现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提出的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首诊在社区、双向转诊,分级有序医疗的模式提供重要的保障。这样模式的形成需要有清晰的顶层设计,只有在政府的主导下相关方多方参与才能完成。没有机制上的实质性改革做保障,最后医联体很难持续发挥作用。  二、建立理事会管理模式。医联体内干部任命、人力资源安排、物资调配、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建设和功能发挥等均由理事会确定。医联体内不同医院院长由理事会任命,院长对理事会负责,理事会对卫生主管部门负责。政府主要做好规划、支持、指导、绩效考核,同时发挥好监管作用。  三、医联体应为社会办医敞开大门。中央对于引入社会资源、支持社会办医的态度非常坚决,但实际上由于在医院运行和发展上未能得到同样的支持,门栏制定不合理,目前企业、民营、或私人医院的发展困难重重。最重要的是建立公平发展平台,对于与公立医院一样承担所有基本医疗服务的医院给以同样的政策、财力和人力的支持。对于部分承担政府职责的医院,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与之相匹配的支持。  四、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和奖惩办法。有效调动医联体管理团队和医生的积极性,没有他们的参与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医联体。  五、使医联体设想真正落地。明确建立医联体模式的目标、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和具体实施计划,在政府的推动下,为解决患者看病就医发挥重要作用。
    1545
  • 106108
    11:31
    3月5日,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扩大到1000个县,覆盖农村5亿人口”,“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就下一步深化医改、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有关问题,记者11日采访了国务院医改办有关负责人。问:新一轮医改自2009年启动至今,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效?人民群众从中获得了哪些实惠?  答:深化医改5年来,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效。   一是全民基本医保制度框架基本建成,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到2011年底就覆盖了13亿多人口,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织起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全民基本医疗保障网。   二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持续深化,建立公益性的管理体制、竞争性的用人机制、激励性的分配机制、规范性的药品采购机制和长效性的补偿机制。   三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显著加强。2009到2012年,中央财政投入700多亿元,支持了2400多所县级医院和4万多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及设备配置,基本实现村村有卫生室、乡乡有卫生院、每个县有达标县医院的目标。启动了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计划,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软硬件”都得到明显改善。   四是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制度。财政补助标准从2009年的人均15元提高到2013年的人均30元。城乡居民免费获得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免疫规划等11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76.9%。   五是在17个国家试点城市和311个县开展了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创新体制机制和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积累了有益经验。   总体来看,通过医改,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所缓解,我国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由2008年的40.4%下降到2012年的34.4%。反映国家整体健康水平的一些重要指标明显改善,如孕产妇死亡率从34.2/10万下降到24.5/10万,婴儿死亡率从14.9‰下降到10.3‰,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74.83岁。   问: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关键环节。这项改革进展如何?  答:2013年,国务院医改办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情况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取消药品加成,完善补偿机制。311个试点县基本取消了15%的药品加成,一些省份已在全省县级公立医院推开。取消药品加成后减少的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以及医院加强成本核算、节约运行成本等多方共担。二是改革人事分配制度。一些试点县重新核编定岗,推行聘任制,完善绩效考核制度,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三是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一些试点县在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落实医院经营管理自主权、优化医院内部运行机制等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四是人民群众得到了一定实惠。各试点县次均门诊费用和人均住院费用得到一定控制。  此外,各地积极推进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采购、医保制度、监管机制等方面的综合改革。   问:下一步将如何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答:我们已制定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近期将印发各地实施。2014年新增县级公立医院试点县700个,使试点县的数量达到1000个,覆盖农村5亿人口。同时,拓展深化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每个省份至少有1个改革试点城市。   下一步,要抓好规划布局调整。制定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进一步确立公立医院保基本的职能,合理规划医疗服务资源,严控公立医院规模和标准;要破除以药补医,理顺医药价格。要同步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总体上不增加群众负担;要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提高公立医院管理运行效率和活力;要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今年要研究制定适应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同时,还要统筹推进药品招标采购、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加强行业监管等改革,最终目标是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财政保障可持续。   问:我们虽已建立基本医保制度,但仍有部分群众因大病陷入困境。下一步在全民医保体系及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  答:从保障功能来说,主要推动以下五项制度建设:   一是巩固全民基本医保制度。继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完善政府、单位和个人合理分担的基本医保筹资机制,逐步提升保障水平。今年,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320元。   二是积极推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目前,已有28个省份开展了试点工作,8个省市已全面推开。试点地区大病患者实际报销比例增加了10到15个百分点,超过了实际费用的70%。新农合保障20种大病成效明显,全国累计受益人次已达322万,补偿资金227亿元,实际报销比例最高已达78%,有效减轻了大病患者的看病负担。今年,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要在全国全面推行。   三是健全医疗救助制度。2013年,我国实施医疗救助1亿多人次,支出资金260亿元。今年2月,国务院颁布《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医疗救助制度是一项重要内容。今年要加快推进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建设,切实发挥其助困兜底作用。   四是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去年,中央财政安排5亿元支持各地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基金,并出台了管理办法和诊疗规范。今年要推动各地尽快制定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的实施方案,通过多方筹资,建立救助基金,有效解决救急问题。   五是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今年要研究制定鼓励健康保险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推进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各类医疗保险经办,开发更多的健康保险产品。   此外,还要做好各项制度的有效衔接,发挥好制度的整体合力,有效避免冲击社会道德底线事件的发生,把中国特色的全民医保制度网织得更密实、更牢靠。   问:社会力量办医,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重要途径。下一步,将如何让鼓励社会力量办医的各项政策落地生根?  答:2013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了具体实施办法,在准入审批、税收价格、医保定点、土地政策等方面都作出了规定。可以说,促进社会办医发展的政策框架基本形成。   下一步改革关键要做到“四放宽一简化”:一是放宽举办主体,促进举办主体多元化,扩大境外资本在内地设立独资医院的范围;二是放宽服务领域,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三是放宽大型设备配置;四是放宽人才有序流动条件,推进医师多点执业。“一简化”就是要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要清理各种阻碍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的不合理规定。同时,要加强监管,对违法违规的医疗机构要依法依规严肃查处。
    1121
  • 106100
    20:08
      3月11日上午,全国政协会议结束最后一场分组讨论后,全国政协常委、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他认为社会办医是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  让穷人能够看得上病  黄洁夫去年开始担任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文卫体委近年赴六个省市进行医改调研发现,城市大医院门庭若市,门诊量超万人的医院数目大大增加,“老说‘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可老百姓哪知道什么算小病啊,多数人得了病要么就不看医生,要么往大医院跑,不相信社区医院能看好病,一些基层医院又没有高质量的医生下去,靠单纯‘收支两条线’,难以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甚至好的人才都往大医院跑,导致不少县医院人才危机,这种情况在西部地区更为严重。”  黄洁夫说,面对纷繁复杂的医药利益博弈,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政府财政补贴等措施并不能破除“以药养医”的顽疾,近些年医院又出现了以“检查费用”补医、“过度医疗”等问题。与此同时,公立医院资源配置极不合理,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很大。  另一方面,黄洁夫认为我国医院当前面临的另一大问题就是缺乏公益性。  针对以上现实,黄洁夫认为三中全会决议指明了方面:“鼓励社会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社会资金可直接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化需求服务领域,多种形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  “这样可以让一部分公立医院变成真正的公立医院,由政府全包起来,为老百姓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同时公平公正,特别是穷人能够看得上病,救得了命,这就是真正公立医院。同时令一部分医院到市场上去,市场配置起决定性的作用”。  允许医生“多点行医”  “必须要允许医生多点行医”。黄洁夫认为,通过市场配置发展公益性社会医疗,就一定要解决人才资源进入民营医疗机构的问题。“医生要从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变成自由流动,医改才能成功。”  “一些受患者欢迎的高水平医生也可以在保留原有编制、学术地位和职称的条件下,同时在公立和民营医疗机构自由执业,这样有利于公立医院的人才流动和优秀人才的培养,也可保证公立医院主导公益性,基本医疗服务职能不变,让公立医院保持医疗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  “医闹”是近年十分困扰各医院的问题,部分“医闹”的出现与医疗事故鉴定不无关系。黄洁夫认为,医疗事故鉴定一定要由第三方介入。
    1753
  • 106099
    17:15
        近日,公立医院改革、社会资本办医再度成为今年卫生医疗领域的重头戏。业内人士指出,在经过前两年医改的铺垫后,医疗服务领域的“国退民进”将进入发展期,意味着民营医疗迎来了黄金投资期。  据记者初步统计,目前已有复星医药、恒康医疗、通策医疗、信邦制药、模塑科技等16家上市公司相继搭乘“快班车”,有望驶入民营医院的春天。  发展空间进一步打开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破除以药补医,理顺医药价格,创新社会资本办医机制。业内人士解读认为,与往年简单的口号式的“鼓励社会资本办医”不同,“创新”和“机制”意味着公立医院改制、混合所有制医院、民营非营利性医院、民营医院进入医保等事件的可能性大大提升,民营医院有望借此进入快速发展期。  今年1月9日,《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发布,明确表示卫生规划要为社会办医留足空间,允许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卫计委也将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加快发展社会办医作为深化卫生体制改革的工作重点。对此,医药分析人士表示,支持社会资本办医,增加医疗服务供给量将是未来主流方向,民营医院概念股凭借资本市场的平台支撑,有继续收购医院的产业成长空间。  据了解,目前非公立机构医疗占比较低,未来两年有望快速发展。“十二五”卫生事业规划指出,到2015年,非公立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均达总数的20%。而在2014年初非公立机构的床位占比仅有11%左右。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背景是,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单独两孩政策放开所掀起的婴儿潮,民营医院的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打开。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接近3亿。由于老人在医疗支出方面费用较高,人口老龄化将催生更多的刚性医疗需求。而婴儿潮的来临,也无疑将打开专科妇产医院以及儿童医院的发展空间。  抢占民营医院版图  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纷纷赶乘“民营医院”的快车。据不完全统计,A股目前已有复星医药、恒康医疗、通策医疗、信邦制药等16家上市公司先后涉足民营医院,并不断扩张自家民营医院版图,试图抢占市场。  其中,复星医药堪称民营医院的首批“淘金者”。自2009年独立涉足医院产业,通过持有美中互利股票间接投资国内的高端医院和睦家医院后,2011年至2013年,公司又相继收购国内5家民营医院资产。对此,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曾公开表示:“在未来5到10年,公司会投资几十家医院,一方面发展好和睦家和现有的医院,另一方面与全球性的医疗机构合作,投资更多的符合各种需求的医院。”  而在资本追逐民营医院的过程中,“专科品牌”渐成投资热门标的。以恒康医疗为例,公司先后在2013年完成收购五家民营医院。谈及未来对医疗健康产业的布局,公司多次透露,并购优先考虑与肿瘤相关的专科医院。  与恒康医疗的发展思路类似,信邦制药则欲在中成药的基础上深耕医药产业链。据悉,公司于去年所收购的科开医药是贵州省内领先的医药流通企业,拥有包括贵州省肿瘤医院在内的多家高等级医院。  不仅是医药类公司,像模塑科技和中茵股份这样的非医药类公司也开始跨界“从医”。主营汽配的模塑科技在去年相继纳入两个民营医院资产。近日,公司在机构调研时表示,现阶段正加大力度推进民营医院项目建设,力争在2014年底试营业。  作为房地产商,中茵股份昨日宣布与苏州九龙医院合作成立苏州中茵九龙养老产业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公司持股70%。中茵股份董事长高建荣在揭牌仪式上表示,与传统养老产业模式不同,中茵九龙瞄准高端市场,实施“医养结合”,其目标是打造集休闲、养生、疗养及护理康复等为一体的养生休闲养老产业模式。
    798
  • 106098
    17:15
      3月12日上午,全国政协会议结束最后一场分组讨论后,全国政协常委、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他认为社会办医是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  让穷人能够看得上病  黄洁夫去年开始担任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文卫体委近年赴六个省市进行医改调研发现,城市大医院门庭若市,门诊量超万人的医院数目大大增加,“老说‘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可老百姓哪知道什么算小病啊,多数人得了病要么就不看医生,要么往大医院跑,不相信社区医院能看好病,一些基层医院又没有高质量的医生下去,靠单纯‘收支两条线’,难以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甚至好的人才都往大医院跑,导致不少县医院人才危机,这种情况在西部地区更为严重。”  黄洁夫说,面对纷繁复杂的医药利益博弈,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政府财政补贴等措施并不能破除“以药养医”的顽疾,近些年医院又出现了以“检查费用”补医、“过度医疗”等问题。与此同时,公立医院资源配置极不合理,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很大。  另一方面,黄洁夫认为我国医院当前面临的另一大问题就是缺乏公益性。  针对以上现实,黄洁夫认为三中全会决议指明了方面:“鼓励社会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社会资金可直接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化需求服务领域,多种形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  “这样可以让一部分公立医院变成真正的公立医院,由政府全包起来,为老百姓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同时公平公正,特别是穷人能够看得上病,救得了命,这就是真正公立医院。同时令一部分医院到市场上去,市场配置起决定性的作用”。  允许医生“多点行医”  “必须要允许医生多点行医”。黄洁夫认为,通过市场配置发展公益性社会医疗,就一定要解决人才资源进入民营医疗机构的问题。“医生要从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变成自由流动,医改才能成功。”  “一些受患者欢迎的高水平医生也可以在保留原有编制、学术地位和职称的条件下,同时在公立和民营医疗机构自由执业,这样有利于公立医院的人才流动和优秀人才的培养,也可保证公立医院主导公益性,基本医疗服务职能不变,让公立医院保持医疗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  “医闹”是近年十分困扰各医院的问题,部分“医闹”的出现与医疗事故鉴定不无关系。黄洁夫认为,医疗事故鉴定一定要由第三方介入。
    1003
  • 106096
    17:13
       “明明有空床位,却不收医保病人,他们凭什么不收我?”两会前夕,记者在网上征集百姓关注的问题时,北京一位老年慢性病患者谈到他去年11月份的就医经历时发问。顺着这条线索,记者两会期间采访多位医疗行业的代表委员发现,“有空床却不收医保病人”现象并不鲜见,而且仅仅是现存于医疗体系中诸多“怪现象”之一。  医院作为救死扶伤的机构,病人来了,需要住院的就安排住院,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如今在很多医院却出现有空床位却不给医保病人住的怪现象,这到底是因为什么?  我们说,世界上任何机构在运作过程中的奇怪的现象,都源于管理上的“奇怪”,医保病人没床位也是如此。当前我们国家在医保金的管理上实行的是总额预付制度,也就是每年地方医保中心会将本地区收缴的医保金进行归拢,然后根据当地医院的数量以及实力和其他综合因素,进行蛋糕分配,每个医院在医保金的支出上实行总额预付制度,也就是说每年医院接受医保病人报销的开支是一定的,如果超出了,对不起,医院自付。  这就好比很多单位尤其是销售部门出差搞的费用包干一样,出差一个月,包干费用是五千,超出部分自理,道理是一样的。当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类比,具体到医保部门对医院医保费用的支出管理,还要复杂的多,包括均次费用、药占比例等,虽然这样的措施可以避免医生开大处方,避免一些医保病人小病大养,但是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因为现行制度过于强调控制均次费用,致使许多可开一个月药的慢性病,每次只能开一周或两周用药量,病人被迫多次往返医院。  另外,某些慢性病并不需要太多检查,需要的是服用相对昂贵药物,而为了满足“医疗费用与药费必须达到某个比例”的考核要求,医生也不得不选择为病患开出没有必要的检查……  当然,还有更多涉及到医学专业知识的治疗和康复手段,也因为医保总额控制的限制,只能让患者多跑腿或者没病床住,而这也是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  简单用行政手段来规定一种病能花多少钱,这虽然在科学上看是不可理的,但是从管理上来看,确是显得那么“合情合理”。“一刀切”式的管理模式其实背后的根源还是我国医保制度刚刚起步,全民医保的家底有限,所以无限放开限额控制不太实际,只能以总额控制来把控基金风险。  但不论怎样,让专业懂医的人来管理和进行风险控制是根本,而不是几家医院坐一起,切分完蛋糕,然后规定多少口吃完就了事了。这是一种管理上的懒政行为,更是对患者的不负责任。(
    1321
  • 106095
    17:11
      谈“医暴”:医院暴力与医患矛盾不是一回事。建议将医疗机构列为公共场所进行安保,并由国务院法制办牵头,尽快制定出台《医疗机构治安管理条例》。  谈“价值”:根据北京实践经验,“以药养医”改为“以医养医”可以实现政府、医院和患者“三赢”。委员希望通过调整更加重视医生的技术价值。  谈“医改”:医改的瓶颈,就是如何体现医务人员的价值,政府应该用市场的手引导就医。医改要成功,需要物价、医保、地方政府等多方参与。  这几天,全国政协常委、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蔡威参与了医疗界“一热一冷”两件事:  “热事”是,他所在的农工民主党支持了全国政协委员凌锋的“紧急提案”,呼吁有关部门尽快阻止医院暴力事件再次发生,要求维护医疗秩序、医生尊严和生命。  “冷事”是,他跟全国政协委员张喆人昨天一起前往北京朝阳医院,调研那里的公立医院改革。  蔡威说:“这两件事围绕一个核心—尊重医生。医改进入深水区,有些问题无法回避,例如如何激发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不尊重他们的技术劳动,不保护他们,下一步医改就太难了。”  医暴不等同医患矛盾  在全国两会,医卫界委员代表抱团取暖。蔡威说:“来自医卫界的委员都非常支持凌锋委员,因为医院暴力与医患矛盾不是一回事。”  凌锋因成功救治被宣布“脑死亡”的凤凰卫视女主持刘海若而被人们熟知。今年两会,她的“紧急提案”让其再次成为舆论焦点。提案核心是建议将医疗机构列为公共场所进行安保,并由国务院法制办牵头,尽快制定出台《医疗机构治安管理条例》。  蔡威说:“社会上没有形成对医务人员的尊重感,让很多矛盾有了激化的土壤。”他所在的农工民主党界别有众多来自医院的政协委员,都在希望多方参与尽快办好这件“热事”。  医事服务费遏制浪费  “冷事”是蔡威委员的自选动作。他跟张喆人委员昨天下午一起来到朝阳医院,那里是北京医改的5个试点医院之一,医改始于2012年7月。相比上海医改,他想看看北京医改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  “医事服务费”引起他的关注。院长陈勇介绍,作为试点,他们将“以药养医”改为了“以医养医”,对普通门诊、副主任专家门诊、主任专家门诊、高级专家门诊设立了分别为42元、60元、80元和100元的医事服务费,医保都只承担40元。2013年,朝阳医院原本每年10%的门诊增长速度,变成了仅增1.81%,尤其是专家门诊数量明显减少。专家门诊的收益提高,服务提升。  增加了医事服务费的同时,医院原本从药品获得的15%加成被取消了。于是,朝阳医院的药品占收入的比重从过去的53%—55%降到了39.9%。陈勇算了一笔账,以前医生为了挣到15元钱,就必须多卖115元的药品,结果医保多支付了80.5元,病人多支付34.5元。政府、医院和患者都吃亏了,但如果政府把这15元直接给了医务人员,“这是一个三赢的局面”。根据北京医改,医事服务费的60%都用于支付医务人员的奖金。  “目前对医务人员技术价值的认可仅停留在医事服务费一项,还没有覆盖所有领域。”陈勇特别强调,“我们不是希望涨价,而是希望调整,将导向转到医务人员的技术价值上。”  医改瓶颈要协同解决  蔡威对陈勇说:“无论是上海医改,还是北京医改,看来都遇到了瓶颈,就是如何体现医务人员的价值,政府应该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投入。”  他们随后特别向记者做了解释,政府的投入并不是无限的,而是基本医疗,所谓基本医疗就是最基础的医疗内容,就好比在新加坡的一些医院,公立医院里的住院病房就是12人一间的,制冷用的是电风扇。“应当用市场的手引导就医,在努力做好医师规范化培训、规范临床诊疗路径等的同时,将基本医疗的服务范畴在公立医院内体现出来。”  在这个时候,专家就可以成为自由执业人,他们可以在私立医院行医,但必须保证他们在公立医院的服务时间。  “市场在医疗领域大有可为,可是却被过多限制了。”蔡威表示,改革一定要激发医务人员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既能够拥有体面的生活,又能够为大众服务。  “医改到深水区,要解决瓶颈就必须要有多部门参与。”陈勇发现,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的,医改办慢慢从发改委下移到了卫计委,他担心地说:“这样的医改还会不会有真正的大动作?”他认为,医改要成功,需要物价、医保、地方政府等多方的参与,仅靠卫生部门一家,是很难解决提高医务人员地位这个难题的。  蔡威说:“我将把这点带回两会,多多呼吁各方协同解决这一瓶颈难题。”离开朝阳医院的时候,蔡威又补充了一句,解决医院暴力也得是多部门联动,“医院和医务人员现在到了请社会各界一起来保护的时候了”。
    2143
  • 106053
    10:13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安徽省代表团审议时有关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讲话,在医疗领域也引起热烈响应。多位代表委员提出,可以把这一思路应用于公立医院改制,促进多元办医格局形成。事实上,这一思路在地方医改实践中已有所体现。今年2月,深圳市卫生计生工作会议明确,今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开放办医”的步子将迈得更大,公立医院将试点探索混合所有制办院新模式。全国政协常委、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在此次“两会”的有关发言中指出,在呼吁增加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的同时,我们要想如何把医疗卫生事业的活力激发出来,公立医院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是很好的举措之一。各方多种打算呼吁在医疗领域引入混合所有制的各路人马,各自有不同的想法。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康恩贝集团董事长胡季强,希望以混合所有制突破民营医院审批难关。新医改致力于建立多元办医格局,然而新建民营医院涉及区域卫生规划,审批程序也非常复杂,就此,胡季强认为可以先尝试办混合所有制医院,绕开有关障碍。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俞光岩,则寄希望于社会资本来加大对高端医疗的投入,以这部分收入反哺公立医院基本医疗服务。俞光岩3月8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现在对公立医院的特需医疗有数量限制,不能超过总床位数的10%,希望通过混合所有制的办法,让公立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发挥作用。为了便于公立医院统一调配资源,统一安排出诊时间,俞光岩建议把这样的混合所有制医疗单位做成现有三级医院的二级法人。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主任刘迎龙则期望混合所有制在未来一段时间使公立医院和基层医院均衡发展。先将想法付诸政策文件的深圳市卫计委,希望通过混合所有制或公办民助方式的办院形式,在一些专科建设方面尝试采用资金或技术入股,促进公立医院与民间资金、人才技术的合作,以此吸引高层次专家团队进入深圳。遵循市场规则混合所有制在市场经济中并非新鲜事,各种不同类型股份公司都可视作其体现。但在医疗领域,混合所有制所意味的“公私合营”,曾长期存有争议。据透露,至少10年之前,上海市就酝酿把社会资本引入医疗领域,与公立医疗机构合作或对之进行改造。当时的上海市领导还曾布置卫生系统对此进行研究,提交了有关政策建议。参与此事的上海卫生系统某位负责人认为,公立的技术加上民间的资本,乃至外资的品牌,是强强联合的最理想形式。但是本轮新医改开始后不久,上海仁济医院浦西分院引入美国霍普金斯集团合作一事终未获批,传达出高层对此的迟疑态度。前述俞光岩的有关主张,实际上类似于所谓公立医院的“院中院”,在新医改中也被放在清理之列。此前对于医疗领域“公私合营”的保守态度,主要源于社会资本利用公共资源营利的顾虑。随着新医改推进,越来越多人认可这样一条现实途径:即通过社会资本参与改造公立医院,来逐步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长期致力于医改研究的专家、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也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公私合营”是一个过渡阶段的措施,在此前提下,不必过多纠结于有关争议。朱恒鹏认为,一方面,参与合作的公立医院会受到非营利医院有关法规的约束,合作所获盈利将被用于医院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参与合作的社会资本也会受到市场规则的约束。他指出,最关键的是保证整个过程的公开透明,用市场机制来进行医院竞价、改制。曾经参与托管上海某公立二级医院的医疗投资人士抱怨,政府哪怕只有1%的股权,也会要求100%的话语权。未来如果要在医疗领域推广混合所有制,显然也存在类似的担忧。朱恒鹏表示,上述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尚未从公立医院中脱身,分开得不彻底,而非混合所有制本身的问题。另一方面,反过来想,社会资本哪怕只有1%的股权,也会要求同股同权,公开透明,这将有效降低随意决策,同时也有助于反推医疗机构的管办分开及其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原文标题:医疗领域畅想混合所有制 让社会资本参与改造公立医院
    703

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