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园地-医政法规

  • 106591
    09:29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试行办法》,日前,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民政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工作的通知》,标志着北京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工作正式启动。《通知》规定,北京市参合人员在享受当年新农合报销后(符合民政救助条件的在享受救助政策后),个人自付医疗费用超过起付线的部分,由新农合大病保险资金再次给予补偿报销。其中,起付线为上一年度全市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起付线以上(不含)部分累加5万元(含)以内的个人自付医疗费用补偿50%,超过5万元(不含)以上的个人自付医疗费用补偿60%,上不封顶。一个参合年度结算一次。《通知》要求,北京市各区县要充分认识开展大病保险工作的重要性,精心谋划,周密部署,加强部门协调与合作,加强政策宣传和引导,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切实做好新农合大病保险工作。此外,2013年度参合人员享受新农合补偿后,个人自付医疗费用报销标准参照上述标准执行,2013年度确定的起付线为16476元。
    826
  • 106590
    09:27
    4月1日起,浙江施行了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为切入口的省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现公立医院全部药品(中药饮片除外)按实际进价零差率销售。业内分析,药品零差率后,基本药获利减少,此次新医改或将令部分基本药生产企业被迫转型生产高附加值药物。更有药企担心,在补偿机制不完善前提下,在该省统一的药品采购平台外,医院或通过市场二次议价,向上游企业索取利益。医改未涉及药品流通 医药代表仍有利可图浙江省卫计委副主任张平此前表示,此次公立医改的核心是药品零差价。也就是未来医院上调诊疗费,不再以药养医。尽管这次改革革掉了药价高的弊端,但此伏彼起的是诊疗费用的上升。浙江省卫计委方面也明确表示,民众暂时难以明显感受到看病价格的下降。针对当前看病贵的问题,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当前药品的流通换环节过长,导致药价高居不下。台州恩泽医疗中心主任陈海啸表示,当前主要把药品和医疗行为之间的直接利益关系断掉,未来重点则在于整顿药品的流通。陈海啸用低小散乱来形容当前的药品流通。所谓的低就是药品的物流、配送的本身就是比较低;小就是全国的医药公司、药厂太多;散就是没有形成行业的规模效应。“低小散,造成乱,使得药品从药厂出来之后到患者手上,路程太多,环节太多,加价的机会就多。”陈海啸说。医药代表是药品流通环节中的重要部分。浙江省卫计委主任杨敬谈起药品采购流程时表示,公立医院药品以省为单位进行统一招标采购,与生产企业、流通企业进行谈判,力求降低进入招标目录的药品价格。“我们有一系列程序设计,招标前在全省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了解医院里每种药的历史招标价格,再进行信息统计,找寻最低价格,要求企业在这个基础上继续降价。”杨敬说。浙江省药械采购中心药品科科长蔡捷告诉记者,浙江采购药品就是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基础上再进行价格PK,总的原则是尽量保证最低价采购。尽管全省统一招标药物,但医院和医生具体选用哪种药,依旧有很大的自主权。这也导致此前该省药品统一招标改革,也未能杜绝医药代表。从记者调查情况来看,此次医改依旧未对药品流通环节造成任何影响。浙江某药企医药代表郑超(化名)向记者确认,该省每一种药的招标价格都是统一的,省内不同地方也不会出现药品价格不一样的情况。“15%的药品价格涨幅是医院提的,药品零差价后,药品价格涨落影响的是医院,医药代表还是像以前一样,照常销售药品。”郑超说。在郑超看来,当药品价格被招标平台定死后,售药进医院靠的是人情,而不再是价格。他透露,现在的医药行业竞争激烈,同类产品及疗效都相似,医药销售与其他销售一样,主要还是要靠关系、做人情,“产品已经进医院,主要靠关系维护,产品效果确实好,若跟医生关系好,医生还是会帮你。”在浙江某外资药企做医药代表的张佳(化名)也认为,新医改没有影响药企销售的模式,“医改前,我们卖药主要跟医生建立关系;医改后,我们还是继续跟医生建立关系。”“医药代表往往按销量拿提成,很多医药代表年薪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这些高收入都附加在药品上,导致药品出厂价被无形拔高。”浙江省某医院负责人表示,要从整个生产、流通、配送这些环节进行一次科学梳理,去掉一些不必要的环节,减掉一些不必要的手续,“只有真正把药品价格从厂家手中降下来,才能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实惠。”医改或搅乱基本药品格局 药企面临困难转型针对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的改革,业内认为,会对基本药品带来冲击,甚至会导致行业洗牌,部分企业因此倒闭。贝达药业政府事务部经理胡学勤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每一家药企情况不同,如生产普通药和专科药的就不一样。胡学勤介绍,在浙江,以往进价低于500元以下的药品,可以加价15%销售;而超过500元的,最高只能加价45元。“原来有差价时,医院不愿用贵药,因为同样的价格2000元,用单价贵的药,医院只赚45元;如果用4种单价低于500元,能赚300元。”胡学勤说,“招标以后,价格本来就很低了,现在再加上医院没有利润,基本药又是比较老一点的产品,医生可能会选择疗效更好的高价药。”胡学勤所言,正是基本药企所面临的困境。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院长助理黄飞华表示,从利润考虑,加之政府投入的影响,之前难免会出现多开基本药的情况。“主打药不会受影响,辅助性药物可有可无,这些药物肯定会受影响。”黄飞华说。浙江省社科院调研中心主任杨建华也认为,实施药品零差率,除了对医院收入产生影响,对生产价格低的基本药企业影响更大,这类药企或将被迫转型。“需求因素会放缓,卖一盒药卖两盒药都不挣钱,我干嘛累死累活要卖呢?”某知名基本药企负责人告诉记者,医院的用药积极性没有以前强烈。药企转型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顺应医改后的形势变化,但他直言,“改头换面”难度太大。“怎么转?这个不像开发软件,今天想出来,明天就可以开发一个卖了。药品研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有10年时间投入,数亿资金支持无法完成。”药企担心医改带来二次议价药品零差价之后,医院在药品上已经无利可图。根据改革的精神,药品差价的90%都将来源于手术费、治疗费、护理费、诊查费等医疗服务收入。另外10%的缺口如何弥补?浙江省卫计委副主任张平表示,其余10%通过医院加强内部的精细化管理,降低成本、节约开支,以及政府财政对公立医院的补助来进行弥补。记者发现,剩余的10%缺口中,除了政府财政补助外,其余的如精细化管理、降低成本、节约开支等都不具可操作性。也就是说,如果政府财政补助达不到10%,医院只能亏本经营。以先行实行零差率改革的一地市级医院为例,2013年因改革导致该医院损失在1.3-1.5亿元之间。该年,政府补助2000万左右,加上医院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基本确保了医院的收入没有下降。但是,从4月1日开始,医改已经遍布整个浙江省的各级医院。政府到底能够拿出多少钱来补助,尚不得而知。为此,康恩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季强则担忧,药品零差率后,如果补偿机制不到位,很容易出现二次议价等情况,即医院或通过各种手段向上游企业索取利益。“很多药品集中采购招标,但同一品种药物并不是独家中标,不是说中标的品种医院必须要用,可以供医院选择的有很多。”胡季强说,“药品最后的使用决定权还是在医院,每家医院最后有一个确标过程,部分医院会利用这种确标的权利来额外地获取一些利益。”上述某知名基本药企负责人也告诉记者,二次议价手段隐秘,此类情况肯定存在,而且不是个别现象。作为院方,浙江省新华医院副院长黄抒伟则表示,医院通过浙江省药械采购中心的平台进药,不允许平台以外的二次议价。他直言,此种行为属于违法。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云林此前在省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动员大会上表态,针对药品回扣等违法行为,今年要抓几个典型。
    1044
  • 106580
    16:48
        在医院,人们常问的一句话就是“我还要等多久?”每年,不管在全球哪个国家,都有患者及其家属因对看病流程及等待时间不明,而引发的暴力事件。为避免这类不良事件的发生,英国两家医院委托设计公司专门设计了一套独特的标识系统,优化看病流程,令早前存在的负面行为,锐减了一半。  2013年,设计公司帮伦敦的圣乔治医院和英格兰的南安普顿总医院,重新设计了急诊室标识。在该项设计的研究和实施中,设计公司将更多精力放在了组建多学科小组上,这个小组包括精神分析学家、服务设计师、急诊室顾问和社会科学家,他们系统地分析了使患者产生激动情绪、辱骂医护人员,甚至产生肢体冲突的原因。研究表明,导致患者情绪激动的主要原因是,患者不理解临床语言和操作流程,甚至对为什么有人比他们后来却先看上医生而产生不满。  设计公司根据分析结果,重新优化了看病流程,并将整个看病流程图贴在医院显眼处。以自行到医院就诊的患者为例,流程中指出:医院会根据病人到医院的先后顺序安排等候,随后由资深护士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分类判断:病情严重者可优先检查、诊断,并安排住院治疗;病情较轻者,需等候一段时间才可接受检查,经主治医师诊断、开具处方药后离院治疗;而只需简单治疗就能解决者,则由高级护士处理后即可离院。  每位患者及其家属进入医院时,都会领取到一张就医流程图,上面详细指导了登记、问诊、治疗等环节(如图1)。此外,人们还可通过显示屏,实时了解医院各部门繁忙程度的即时信息,以及各诊室的预计等候时间(如图2),以便患者了解和预估还需要等多久。  据英国《设计周刊》报道,自从这套新标识系统试用以来,医患之间因误会、争执引发的暴力事件减少了近50%。75%的受访患者及其家属表示,现在的看病流程更清晰了,他们对就诊情况、进度更明确了。而且,这样的设计让他们感到不像以前等候时那样沮丧了。
    856
  • 106579
    16:47
         美国的医改方案把各项要求都写得清清楚楚,要动谁的奶酪一目了然,因此会很难通过。而中国的方案则写得比较抽象,大家一时看不出来谁会受损谁会得利,因此比较容易通过,至于在执行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则是摸着石头过河。  最近,饱受争议的美国奥巴马医改法案再次陷入窘境。作为奥巴马医改法案的一项重要举措,“奥巴马医改”医保网站自今年10月推出以来,一直因网站服务器和软件平台故障频频造成登录困难。12月1日,经过一个多月的修复,重新上线,但还是不能完成奥巴马政府所赋予它的所有任务。  美国医改整整搞了一个世纪。虽然早在1907年老罗斯福总统就提出希望实现全民医保,可是直到奥巴马政府才迈出关键一步。  中国从2009年提出新医改至今,基本医疗保险已覆盖了超过95%的人群,可以说,中国只用了三四年的时间,就解决了美国100多年都没有解决的问题,但要彻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也殊为不易。  为什么医改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就是因为医改会牵涉所有人的利益。美国的医改之所以改了一个世纪之久,是因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利益集团在阻挠。笔者认为,对于中国来说,目前在医改进程中最大的利益集团是政府的卫生部门和公立三甲医院。  我们的三甲医院既享有了计划经济下行政管理的好处,也享有了市场体制下赚钱的好处,所以它们肯定不希望目前的格局做出重大改变。至于卫生部门的态度,我们从2009年提出的医院管办分离方案中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从最初的“卫生行政部门不干预医院的具体管理事务”,到后来的“把分散在其他部门的医院管理职能集中起来”,管办分离就是在卫生行政部门内再设一个部门,把医院分在那里管理,以免肥水流了外人田。  对比中美医改可以发现,美国医改难在方案通过阶段,而中国医改在方案通过阶段比较容易,难在执行过程。  笔者曾经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卫生部工作过13年,参与过该州医改方案的设计,当时设计出来的医改方案有200~300页纸的厚度,而奥巴马医改方案则将近3000页。回到国内后,笔者也参与了复旦大学提供的中国医改设计方案,当时布置给我们的任务是起草一份一万字以下的医改方案。听到这个字数要求时,笔者感到非常吃惊:就连一篇硕士论文都要求不少于3万字,为什么我们的医改方案只要一万字就可以写下来?  美国的医改方案由于走的是立法程序,所以在法律条文内对于很多名词都要从定义开始。而中国的医改方案只是一个几页纸的文件。比如,翻开中国的医改方案可以发现,“公益性”这个词的出现频率很高。什么叫公益性?怎么才算公益性?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明确定义。  美国的医改方案将人、财、物如何操作都定得很细,其中对人从哪里来、预算是多少、挂靠在哪个部委之下等等,都有一个很详细的规定,但是中国的医改方案更像是一个号召性文件,缺少具体内容。  应该说任何事情都要从两个方面来看,内容定得太具体也未必是好事。美国的医改方案把各项要求都写得清清楚楚,这样一来,整个利益格局也很清晰,要动谁的奶酪也都一目了然,因此方案会很难被讨论通过。而中国的方案则写得比较抽象,大家一时看不出来谁会受损谁会得利,因此通过起来会比较容易,至于在执行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就是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
    740
  • 106578
    16:45
      在美国看病似乎是一件让人望而生畏的事,许多人觉得很难,预约医生要等很久,医疗费也很贵。其实,每个人对这个问题可能会有迵然不同的感受,结果可能是没你想象的那么难那么贵,但也没你想象的那么容易那么便宜。  最近半年我好象总在跑医院看医生,先是我家小朋友不停生病,一会儿拉肚子,一会儿发烧;后来是我自己嗓子疼,疼得好象得了绝症一般;再后来是我妈妈病了, 做了一次B超N次化检直到排除我们所担心的病症;之后是朋友P小姐怀孕了,我陪她去了一次急诊N次门诊。  这世上恐怕没人喜欢去看医生,尤其是在美国的华人,语言沟通本来就不方便,看病需要懂得医学术语所以更难,每次去看医生对我而言都是一次挑战,需要提前作足功课。  记得有一次在医院陪我妈打B超,护士把我手中的资料一并拿去复印,我赶紧要回来其中的一页,告诉她这是我的字典,不必复印,哈哈,把她也逗笑了……还好,看一次医生就累积一份经验,现在总算见识过这个复杂的医疗系统是怎么运转的了。  其实我们过去对美国医疗服务的误解还真不少。  一、除了急诊 看病都得预约且要等很久?  总以为除了急诊,在美国看病都得预约,且要等很久的时间。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原因是美国人看病喜欢找自己熟悉的医生,这样就得打电话预约,受人欢迎的医生当然等待的时间较长,但这并不是说你想看病的所有情形都必须预约。至少我们这里就有专门的Walk-in 诊所,也就是走进去就能看病的门诊,每个沃尔玛超市结帐柜台的对面就有这样的诊所,由本地区一些医院的医生轮流坐诊,一些小病,比如感冒发烧、扁桃体发炎、拉肚子等等,都可以去挂号直接看,因为方便,我们也去看过几次,最长的一次等待时间差不多1个小时,最短的一次大约5分钟,在这里看一次医生的费用标准为65美元-75美元,也接受医疗保险。  除了沃尔玛超市的诊所外,还有另外的walk-in诊所,费用高一些,全自费的话149美元1次,包括基本的血液化验费用和其他检测费用。我曾去看过扁桃体炎,头一次医生作了化验,说没有Strip(大概是这样拼写的)那种病菌,不给我开抗生素,结果嗓子继续疼,几天后再去,就免费了,直接给开了药,治好了。  之前听一个朋友抱怨说,她看过一次医院急诊,等了足足8小时才轮到她。是否所有的急诊都要等待很久呢?我心里一直持有这样的疑问,所以几个星期前,当怀孕的P小姐情况紧急时,我还真担心她得不到及时的救治。  记得那天是星期天上午,我带着家里一老一小正要去教会,接到P小姐的求助电话,当我赶到她的住处时,她正呕吐头晕,她说天昏地转的完全不能动,快不行了,必须去看急诊,因为春田最大的医院Mercy急救中心离她家还不到2英里,我就没有叫救护车,直接开车把她拉到了急救中心,接待台的服务人员看她脸色不对,只问了姓名、家庭住址和症状这三个简单问题,就马上收治了她,接着轮椅过来了送她进了诊断室,医生、护士也很快到位,血压、心跳监测、抽血化验等等接二连三做完且结果也很快就出来了,幸好并无大碍,可能是妊娠反应或前一天打流感预防针后的反应,于是给她输液,症状很快也就缓解了。  之后负责财务的人过来跟我谈她的基本费用预算(大约是1800美元),并说离开医院无须结帐,因为帐单会寄到她家地址。幸好前一天她刚办理了临时保险,估计这个情况保险会赔付一部分,因为后来拿药时,药店看了她的临时医疗卡,100美元的药费最后分文未收。  输完液后,P小姐已经能自己走出急诊室,此时距离她打电话向我求助的时间还不到三个小时。所以,在我看来并非所有的急诊都要等很长时间,看样子医院总是把机会先给最有需要的病人。这象是在告诫众人不要动不动就去看急诊,否则要等很久且费用昂贵。  第二,美国没买保险的人看不起病?  人们总说,在美国没买保险的人看不起病。这话其实不全对,准确地讲,是没保险的富人看不起病,没保险的穷人不怕看病。  我们有个租客,曾经有过自己的住房,但就因为一场大病,把房子搞没了,还欠了一大笔款,最后向法院申请破产。成为穷人后,反而轻松了,可以申请福利性质的Medicard,看病只需自付很少一部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那些申请不到Medicard又无力购买商业保险的人,没有保险就意味着许多医生根本就不接受他们的预约,怎么办呢?在我们这里就有一所医疗中心,接受并欢迎那些没有保险的人看病,在这里首次看病无须预约,医疗费用比其他地方也要便宜得多,可以打很低的折扣(比如半折甚至更低)。当听说病人没有保险时,他们就会派协调人出来了解情况,一旦发现病人符合政府的某个福利计划,就会主动帮助病人申请这项计划,使其享受应有的福利。  怀孕的P小姐就属于这种情况,本来她只想找个便宜的地方就诊,没想到获得一份意外的惊喜,首次去验孕,医院不但分文不收,还主动提出来帮她申请临时Medicard。第二次看医生时,边填表边申请Medicard,表格填完,临时Medicard就已经批准下来了,当日生效,方便极了,第二天看急诊时还派上了用场。  另外在美国,没有医疗保险,通常意味着医疗费更低,如果病人愿意一次性支付,还可以打折,费用昂贵的帐单甚至可以免掉一部分,也可以分期支付。所以,如果安排计划得当,大部分医疗帐单还是可以接受的。最近有个怀孕的朋友来读书,因为不是在美国怀孕的,所以她的医疗保险不Cover,只能自费,但听她说,她联系的生产医院已决定给她4折优惠。  如果有人问:你愿意在中国看病还是在美国看病?我的回答是:除非中国的医院有熟人帮忙,我还是更愿意在美国看病,虽然语言沟通方面不那么方便。如果不懂得看病的一些诀巧,美国的医疗费用确实太昂贵。令人惊讶的是,民意调查显示,在全美前100位信誉最好的职业中,医生、护士、药剂师等医疗服务类职业,一直排在前10名以内,而护士这个职业,则长期位居第1名,可见美国人心底里对医院的信任和尊重程度,而排名靠后的则有律师、参议员等职业。
    779
  • 106577
    16:36
       据经济参考报消息,国家卫计委组建以来的第一次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2月10日在北京召开。国家卫计委新闻司副司长姚宏文介绍,2014年工作重点仍是公立医院改革。消息人士透露,今年公立医院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卫计委正尽快协调出台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指导意见,再增加700个试点县,2015年在全国推开县级公立医院改革。  据了解,第一批县级医院改革试点县已有311个,今年再增加700个试点县,至2014年末全国共有1011个试点地区。  据姚宏文介绍,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是这次公立医院改革的重中之重,主要任务是要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以此作为关键环节,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推动建立科学补偿机制和适应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绩效评价等制度,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过快的增长。  按照“十二五”医改规划,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总体要求是统筹县域医疗卫生体系发展,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其中,破除“以药补医”是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  “鼓励探索医药分开的多种形式,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将试点县级医院的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业内人士指出,这是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具体措施。  卫计委希望公立医院改制坚持试点先行、取得经验后逐步实施的原则。会议上,卫计委相关领导表示,2014年要推进公立医院规划布局调整,合理确定公立医院的布局、结构和数量,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和建设标准,坚决遏制公立医院相互攀比盲目扩张的现象。
    695
  • 106573
    14:44
       近日,甘肃省编办、发改委、 财政厅、人社厅、卫生计生委5部门联合印发《甘肃省市县公立医院机构编制标准(试行)》。《标准》规定,三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专科医院床位数在1001张以上的,按床位数与人员编制11.7的比例核定;801张~1000张的,按11.6的比例核定;500张~800张的,按11.5的比例核定。  甘肃省卫生人力资源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省市县公立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数66979张,共有医疗卫生人员65669名,其中在编人员占62%,临聘人员占38%。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群众就医需求集中释放,市县公立医院门诊量、住院人次、开放床位数成倍增长,全省县级公立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数与卫生人员总数(含临聘人员)之比为10.98,远远低于国家配置标准要求(原卫生部规定医院床位与人员配置标准为11.3~11.7)。  此次出台的《标准》规定,二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专科医院床位数在301张以上的,按床位数与人员编制11.5的比例核定;300张以下的,按11.4的比例核定;未评等级的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专科医院,按床位数与人员编制11.4的比例核定。市(州)妇幼保健机构人员编制一般按与服务人口11.5万的比例核定,大城市一般按与服务人口11万的比例核定。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人员编制一般按与服务人口11万的比例核定;人口较少、交通不便的县(市区)一般按与服务人口10.5万的比例核定。  《标准》规定,市县公立医院人员编制实行动态管理,原则上每5年重新核定一次。要本着适应需要、从严掌握、配备人员编制与精减超编人员逐步到位的原则,具体核定市县公立医院的人员编制。按照本标准增加的编制,应在市县事业编制总量内调剂解决。现有编制比例高于本标准的市(州)、县(市区),可暂维持现有人员编制总额不变,不再新增人员编制,逐步与本标准接轨。
    919
  • 106572
    14:42
         据报道,陕西宁陕县医院盖起了9层的豪华大楼,仅有28名正式医生,大批骨干医生离开;一些乡镇卫生院因缺少会操作的医生,医疗设备静静地躺在墙角。  当前,基层“医生荒”成为一个普遍问题。中国医院协会日前完成的《县医院人才(流动)流失情况调研报告》显示,超六成县级公立医院专业技术人才数量难以满足医疗服务需求,“人荒”迹象日渐加剧。在本次调研的86所县级公立医院中,5年间共有9392名医务人员流出,平均每所县医院每年流出20至30人。流出人员以临床医生为主,其中70%以上流向上级医院或经济发达地区。流失人才以中高级职称的青年医生为主,使得原本就处于人才劣势的县级医院雪上加霜。  从医生个人的角度看,“求上流”是人之常情,基层条件艰苦、待遇低下,谁不愿意调进大医院呢?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好医生不愿意在基层,拼命想往上层挤,大医院成了人才“抽水机”,这恰恰反映了我国医疗体制的弊端,即医疗资源供给体系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匹配。  我国公立医院属于事业单位,等级森严,如同一座“金字塔”。同样规模的医院,有的是局级,有的是处级,有的是科级。在高度行政化的管理体制下,医疗资源分配主要基于行政级别。医院级别越高,获得的资源越多;医院级别越低,获得的资源越少。同时,公立医院的医生都有事业编制,一旦进入“体制内”,便有了终身制的“铁饭碗”。三甲医院的编制较多,获得的财政投入自然就多。医生不仅薪酬待遇较高,而且可以在职称评定、科研立项等方面独占优势。而县级以下医疗机构的编制较少,财政投入也少,医生薪酬低、待遇差,职称、科研等机会也少。于是,大量的医学毕业生拼命想挤进“塔尖”。由于僧多粥少,编制有限,很多优秀医学毕业生不得不改行。这样一来,沉在“塔底”的人,往往是资质低、水平差的医生。而一名基层医生稍稍崭露头角,很快就会被上级医院用编制、职称等诱惑走,导致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使基层成为“人才洼地”。  为了缓解基层人才短缺问题,政府要求二三级医院的医生在晋升职称之前,必须到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一定时间。但这恰恰说明,留在基层的只能是一些低年资、低水平的医生,超过一定水平就可以进入更高等级的医院。而在发达国家,基层“守门人”往往是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生。刚毕业的医学生先到大医院工作,等到积累了足够的经验,才回到社区开办诊所,这与我国正好相反。  让高水平医生“向下流”,核心是公立医疗机构去行政化、去垄断化,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首先,取消公立医院的事业单位身份,同时废除行政级别,打破资源分配中的行政垄断,让所有医院获得平等竞争的机会。同时,废除职称评定制度,让医生不再被论文、职称等“枷锁”束缚,一心一意扑在临床上。像发达国家一样,评价一位医生好坏,不看论文,也不看职称,而是看临床水平,看患者的口碑。其次,放开医生自由执业,让医生从“单位人”变成“社会人”,鼓励有资质的医生开办私人诊所。建立一个以医生自由执业为基础的高度市场化的人力资源市场,为促进各级医疗机构平等竞争创造条件。医生一旦自由流动起来,不需要任何行政命令,优质医疗资源自然就会下沉到基层。  可见,解决基层“医生荒”,关键是减少行政干预,打通体制机制“梗阻”,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医疗卫生体制,让“看不见的手”更好地配置资源。      《 人民日报 》( 2014年04月04日 19 版)
    867
  • 106571
    14:40
       在并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称“卫计委”)一年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下称“医改办”)酝酿从卫计委重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称“发改委”)。  据财新记者了解,医改办重回发改委一事已基本确定,但具体的编制和人员调动情况尚未确定和公开,仍在重新梳理。卫计委一位副司长告诉财新记者,近一年来,医改停滞不前,医改办重回发改委已无悬念。  2013年3月,医改办从发改委并入卫计委体制改革司,时任发改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的孙志刚成为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负责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与信息、药政方面工作。  卫计委曾在公开“三定”方案时表示,这是国家深化医改过程中,解决职责交叉,提高行政效能的体现。根据医改“十二五”规划,未来两三年,医改的重点内容是医保体系整合、基本药物和公立医院改革,内容更多涉及国务院赋予国家卫生计生委的职责。“今后,体改司承担国务院医改办具体工作,将负责组织、协调、督导有关部门研究、落实医改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措施,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在新组建的体制改革司,由原卫生部卫生应急办公室主任梁万年担任司长,原卫生部监督局国家卫生监察专员王雪凝担任国家卫生计生监察专员(正司局长级),原卫生部规财司副司长刘殿奎任副司长,原卫生部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副司长姚建红任副司长,原卫生部妇幼保健和社区卫生司副司长傅卫任副司长。  当时,医改办仅有主任孙志刚调到卫计委担任副主任。2006年10月,孙志刚任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2009年中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下发后,孙志刚兼任安徽省医改领导小组组长,主抓该省医改。在2010年1月举行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现场经验交流会上,国家医改办多位负责人力挺基本药物采购模式的“安徽经验”。2010年12月,孙志刚升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  安徽经验的可持续性也逐渐遭到质疑。业界曾有估计,在孙志刚的推动下,重组后的卫计委将在全国推行“安徽模式”。但质疑声中,基本药物制度改革推行力度也很有限。凡此种种,在不少学者看来,医改办纳入卫计委之后,协调能力更加有限,又耽于部门利益,医改进展乏善可陈。  医改办并入卫计委后曾出台两项政策,一是2014年1月9日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另一个是2014年2月8日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通知》。前者卫计委内部引发争议。“鼓励社会办医是国务院明确的未来发展方向,但吸引社会办医的关键在于公立医院让渡利益空间,包括松绑医生,鼓励医生多点执业,这是与公立医院利益相违背的,卫计委代表的是公立医院的利益,所以地方上关于社会办医和医生多点执业的一些大胆举措都没能通过。”卫计委前述副司长透露说。  前述副司长认为:“卫计委级别比较低,不能统筹人社部和财政部等相关利益部门,而且卫计委是医改对象,自己革自己的命是不现实的。”  对政府机构改革颇为关注的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前期医改解决了一些关键问题,比如在欧洲模式和美国模式的选择上,大的方向已经定了,现在下一步问题是医院的改革,发改委是综合协调部门,也有改革的功能在里面,由它协调会比卫计委好很多。”  但也有观点认为,发改委也是医改目标,医改办级别不够高,难以推动药价和医疗服务价格体系的转变,以药养医的根本问题难以解决。  “医改办并入发改委对于医改没有任何推动作用,因为发改委主导的政府行政定价机制正是医改的重要目标。”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对财新记者表示,医改办不应放在利益相关部门,特别是卫计委、人社部和发改委。“卫计委负责公立医院,人社部负责医疗保险,发改委负责药品和医疗服务定价,这三个部门都应该是医改对象。”
    812
  • 106565
    09:06
    今后,黑龙江省三级甲等医院(含中医医疗机构)内具备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含主治医师)的医师,只要不担任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均可在省内各医疗机构进行多点执业,不受行政区域和医疗机构举办主体限制。记者4月3日从省卫生计生委了解到。为持续推进黑龙江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医疗机构流动,缓解患者看病就医压力,该省卫生计生委近日下发《关于深化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进一步放开三级甲等医院医师多点执业,鼓励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和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进行多点执业。通知强调,三级甲等医院医师进行多点执业,需由拟受聘医疗机构按照有关规定为其办理相关注册手续,并由拟受聘医疗机构将多点执业医师信息向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备案。同时该医师应与拟受聘医疗机构签订多点执业协议,约定医师在该医疗机构的工作期限、工作任务、医疗责任、时间安排、考核方式等。通知明确,三级甲等医院医师在第一执业地点外的其他医疗机构执业,执业类别应当与第一执业地点一致,执业范围应当与第一执业地点二级诊疗科目相同。同时,不得在第一执业地点规定工作时间内进行多点执业,应保证第一执业地点的工作时间,认真完成本职工作,不得因多点执业影响第一执业地点正常的医疗秩序和医疗质量。通知要求,多点执业协议要明确医师多点执业过程中发生医疗事故或纠纷时,该医师和当事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的责任及解决方法。医师多点执业过程中发生医疗事故或纠纷时,应当由该当事医疗机构和该执业医师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协议(合同)负责处理。(原文标题:黑龙江省全面放开三甲医院医师多点执业)
    754

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