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园地-医政法规

  • 106709
    09:29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资金有缺口国家卫生计生委透露,相关部门正设计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方案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五部门日前发布了《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要求2014年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覆盖50%以上的 县(市),2015年全面推开,中央财政将补助30亿继续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但《经济参考报》记者调研发现,即使中央财政、地方财政配套补助,不少试点县依然出现资金缺口。卫计委体改司相关负责人透露,相关部门正设计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方案。山西90%试点县现资金缺口财政部相关人士表示,为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央财政将继续按照每个县300万元的标准对第一批、第二批试点县给予补助。第一批试点时也是每个县补助300万元。据悉,第一批有311个试点县,第二批有700个试点县,一共1011个试点县,中央财政将补助30.33亿元。记者在山西调研时发现,山西省有83个县列入在第一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占到全省总县数的70%。在建立破除以药补医补偿机制方面,山西省政府出台文件,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其中财政补偿60%,医疗价格调整40%。山西省清徐县取消药品加成已有一年多的时间。清徐县人民医院院长康文娟说,取消药品加成看似只是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但对整个医院来说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制度设计与医院实际运行哪怕只是略有差异,都会给医院运营带来深远影响。据悉,清徐县在取消药品加成后,采取“五升两降”对医疗技术服务价格进行了调整,即将诊查费、治疗费、护理费、手术费上调13%,床位费上调36%,医用设备检查费和检验费降低10%。其中药品直接让利患者340 .1万元,检验费和检查费降低后让利患者176 .6万元。但是诊查、治疗等费用的上调却难以补上这部分让利。康文娟告诉记者:“对于县级医院来说,服务费基数小,在收入中占比也很少。如3元 的护理费上调13%只不过增加了几毛钱,床位费最高上调了36%,也只增加了3元多。但做CT、超声等检查项目费用下降10%,由于基数较大下降的实际金额就很多,加上检查所需的试剂和耗材费用不断上涨,医院检验费的利润空间已经微乎其微了。”记者了解到,县级医改先期在我国经济好的县区试点成功后,已经在各省份全面推开。但在多种因素制约下,一些县级政府无力对县级医院进行再投入,或者投入比例大不如从前。山西孝义市财政拨付占孝义市人民医院总经费的比例近三年来平均达到20%,在山西来讲不算低,但在煤炭形势不好的大背景下,孝义市投入将会面临“缩水”。山西省除个别县通过价格调整略有盈余外,90%的试点县都产生了资金缺口,对于这部分资金缺口,少数县财政予以兜底性补偿,大部分县由医院自行消化。寻求公立医院收入平衡点如何真正把药价降下来,既让患者得到实惠,又让县级公立医院实现良性发展?几位县级公立医院的负责人认为,医院的收入来源减少了药品这一项,就需要寻求新的驱动力和平衡点。山西省孝义市人民医院院长赵文俊认为,应以法律形式把政府给公立医院的基本投入固定下来,该是政府投入的要足额确保,同时采取分级承担原则,中央、省、市和县级财政分别按比例落实补偿,保障公立医院健康运行和发展。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需增加中央财政扶持力度,变目前的省、市、县三级财政补贴制度为中、省、市财政补贴制度,对于个别经济困难地区可由中省两级承担财政补贴。补贴数额应参照地方经济增长水平和医疗消费增加幅度同步增长。山西省卫计委办公室主任郭跃铭指出,药品价格的改革不仅要在医院内部实现,更要走出医院大门,挤压流通环节水分、鼓励药品价格体系创新。其中基本药物由国家定点定价补贴生产,厂院直接对接完全取消流通环节,最大限度让利患者。非基本药物也由国家定价,药品出厂价格公开透明,继续简化流通环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合理控制价格。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到原材料上涨、科研投入等费用,给予企业合理的利润空间。医疗服务价格有望调整《通知》明确,取消药品加成后,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投入,以及医院加强核算、节约运行成本等多方共担。其中,服务价格的调整是关键环节,更是难点所在。“价格改革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卫计委体改司相关负责人说,价格调整的改革首先需要走出一个误区,那就是调价会影响CPI,增加百姓负担。实际上,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和保持物价水平稳定并不是天然的矛盾。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有两条红线,一是患者整体负担不增加,一是医保资金可承受。他说,医疗服务价格的改革已经达成共识,但至于价格改革的具体路径,目前还在探索中,而且难度很大。现在定价有多种途径,比如全成本定价,与医保支付方的谈判定价等。目前由国家发改委牵头,正在组织相关的改革设计。
    1405
  • 106708
    09:27
    在北京一所工科大学当副教授的王文云每个月工资有6000多元,在她的工资单上并没有“养老保险”这一项,和全国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一样,王文云不需要为未来的养老缴费。然而一旦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启动,这一情况将发生根本改变。《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多个渠道获悉,虽然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改革最终方案还未出炉,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需要像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保险这一原则已经确定。虽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改革个人缴费已成定论,但“谁来埋单”这个难题不解决,这一轮的改革则很有可能将像7年前一样陷入泥潭。“双轨制”破题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今年又一次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它是正在制定中的养老保险顶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2008年开始国务院下发文件进行机关事业单位改革到2013年,政府的思路是“事业单位先改,公务员暂时不动”,但经过去年一年全民社保大讨论之后,改革思路已经发生变化,下一步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进行改革将是大概率事件。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将按照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模式,改革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破除养老保险“双轨制”,同时建立体现机关事业单位特点的职业年金制度。这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大方向,简单而言就是像企业一样,雇主缴费参加社会统筹,个人缴费建立个人账户,同时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建立职业年金。按照现行费率,单位缴费为20%入社会统筹,个人缴费8%入个人账户;职业年金最高缴费标准为16%,其中单位个人分别缴纳8%。这样算来,单位和个人的总费率最高将达44%。中央文件尚未出台,一些地方已经谋动。《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调查时获悉,3月中旬,广东省人社厅派出了一个调研小组去中山市调研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在此之前,他们已经派专人对事业单位养老改革进行测算。广东省人社厅一位副厅长在内部会议上表示,中央层面将在今年出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文件,广东省将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改革的实施细则。实施细则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和待遇调整办法,同步建立职业年金,目的是做到新老制度衔接,实现平稳过渡。本报记者在广东调查时发现,广东一些市县比如中山、珠海、湛江等地区,这十多年来公务员一直都是缴纳养老金的。其中中山市最为典型,公务员个人和财政都拿出“真金白银”来按照企业标准进行缴费。杨燕绥把当前地方公务员养老保险改革进行的一些试点概括为两种,一是“进口改出口不改”,类似于中山;二是“进口小改出口不改”,一些地区公务员缴费标准达不到8%,只做到5%,甚至只有2%~3%。各地改革的共同点是,不管缴费多少和计发方式的变化,最终领取的还是按照机关事业单位的高替代率来计算,并不改变待遇水平。谁来埋单?国务院事业单位改革文件下发7年来,试点各地纹丝不动的最根本原因并非公众所认为的——这部分人更有话语权,而是因为这项改革背后所面临的财务困局。在杨燕绥看来,公务员改革相对是容易的,他们个人缴费可以通过涨工资来实现平衡,雇主缴费财政也可以安排资金。“事业单位就难了,面对如此庞大的公共部门,可以明确预计,各级财政不愿意也没能力为他们埋单,事业单位并没有收入来源来解决这一问题。”杨燕绥说。王文云每月扣除需要向学校后勤部门支付的房租、停车费等诸多费用之后,她实际拿到手的只有不到4000元,这个收入水平在北京来说并不算高。按照现行的改革方案,个人账户和职业年金的缴费比例总计将最高达到16%,这意味着她每个月还将拿出720元为养老储蓄,这对于她来说并不是一笔小数目,将直接影响到她的当期消费。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共部门的雇员劳动收入仍然是高度计划的,它不包含养老的剩余权益,他们的工资水平低于同等条件下市场化部门人员,这些雇员等于交了“隐形税”,退休金的高水平只是雇员工资的延期支付。“这些公共部门一旦个人进行缴费将破坏现有薪酬结构的平衡,将会对这些部门人员的稳定性造成影响。”李珍说。而一旦进行改革,比王文云更焦虑的是她的校长。作为雇主,学校必须为老师缴纳20%的社会统筹,还应该缴纳最高达8%的职业年金。“这笔额外的支出如果让学校来出,学校只能乱收费,政策也不允许,如果让财政来出,财政预算中现在也没有这一项。”一位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公务员改革的难度远远小于事业单位,公务员作为财政供养人员,即使财政为他们缴费只是从一个口袋转向另一个口袋,财政甚至可以为公务员“记空账”,到他们退休时一并补发他们。“一旦改革,财政肯定不会为所有的事业单位埋单,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方案,行政类和公益类中一部分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比如中小学基础教育等,财政还有可能负担,对于公立医院、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等公益类事业单位财政完全出资的可能性很小。”上述知情人士表示,若改革后仍然由财政负担,也就没有改革的必要了。昂贵的改革总费率高达44%的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将成为一项昂贵的改革。杨燕绥认为,仅公务员启动养老改革一项,财政初期需要支付三笔钱:一是公务员过去工作年限的视同缴费;二是当期缴费入统筹账户的20%,入职业年金的8%;三是执行“老人老制度”人群当期的养老金。深圳的经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2010年深圳全市行政机关全面启动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从增量开始进行公务员养老保险改革,新聘任人员签订劳动合同,购买社会养老保险。2012年8月,深圳市事业单位也进行了同样的改革,2013年底,深圳市递交方案,对改革之前参加工作的“委任制”公务员进行养老保险改革。深圳为公务员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购买养老保险的标准为每月工资的21%,其中单位缴13%、个人缴8%。购买地方补充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为缴费工资的1%,由单位缴纳。考核合格的,由财政每月按工资的一定比例缴交职业年金,待退休后领取,缴交比例暂定为8%,月工资总额超过城镇在岗月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缴交比例为9%。由于深圳社会统筹的缴费基数13%低于全国20%的水平,深圳机关事业单位缴费总比达到30%,远高于企业职工的缴费水平。若按此缴费水平,退休之后养老保险的替代率与改革之前差别不会太大。杨燕绥对于财政出资来进行事业单位养老改革持悲观态度。她认为,深圳经验能够执行的前提是财力支撑。在中国的很多地区,有限的财政收入能够解决公务员和基础教育老师的工资已经很吃力了,很难再拿出额外的财力来进行养老保险改革。公平之辩追求公平是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首要目的,但按照当前像复制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模式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到公平。未来最大的不公平将是年金的差异,有没有年金将成为职工养老金替代率的决定因素。现在中国的企业年金仍然是“富人俱乐部”,当前全国参加企业年金的职工只有2000万人,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国有大型垄断企业。制度允许所有的参保企业为职工建立年金,并于去年底出台了年金的个人所得税递延纳税优惠政策,但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高费率严重挤压了年金的空间。杨燕绥说,企业年金发展最大的瓶颈在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率过高,一般企业没有能力再为职工建立年金。公务员的职业年金可以由财政埋单,财政无法顾及的事业单位就会出现千差万别的情况,她预计大部分事业单位也没有能力建立年金。“何为养老金的公平”同样让王文云困惑,她博士毕业在高校工作每个月的工资只有6000元,而她同学本科毕业之后在一家外企工作,如今年薪已经50万。“同学说我退休之后会比他拿的钱多,这样不公平,可是在职的时候,他比我有钱得多,我比他学历还高,只不过进了体制内就和他收入相差这么多,难道我就会觉得公平吗?”王文云说。李珍认为,企业职工养老待遇较低是有很多原因的,比如缴费时间过短,公共部门退休金要求最低工作年限是30年,而职工养老保险只要求15年。公共部门雇员的平均工作年限会在35年左右,而职工养老保险平均缴费年限已从制度之初的32.5年下降到2012年的29年左右,前者比后者多5~6年的贡献。社会保险不是社会福利,它讲求权利和义务的对等。现在很多企业参保人待遇低,与缴费年限过短(很多中小企业的灵活就业人员只缴纳15年就停止了缴费)、缴费基数过低(只按照社会平均工资的60%)有直接关系。面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财务困境,杨燕绥说,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财政当期不出钱,只启动个人缴费,对参保人的视同缴费和社会统筹都记账,到这部分人退休的时候再一并补齐。这样做的结果是加重制度内的不公平。“机关事业单位总计有4000万人,现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参保人也才3个亿,若这部分人没有单位缴费,就相当于制度中十分之一的部分在空转,机关事业单位的加入不仅不能缓解基金的压力,还可能加大制度的风险。”杨燕绥说。无论是杨燕绥还是李珍,她们都认为并轨是必然的,但简单向企业职工养老制度并轨是不可行的,必须先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根本性的改革。杨燕绥认为,养老保险改革首先必须区分公共品和准公共品,作为公共品的基础养老金可以讲公平,消除身份的差异,人人老了都可以领到差不多的吃饭钱,而个人账户则作为准公共品,根据工作年限、缴费多少而人与人不同。政府可以管吃饭,但老年人生活的改善必须靠自己的积累。
    1655
  • 106707
    09:18
    4月11日上午,京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对接会在石家庄召开。北京市、河北省卫生计生委分别介绍了双方的医疗资源、医疗服务定位等,并对如何协同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河北患者约占北京外来就医人员23%据了解,2011年至2013年,河北省前10位转诊病种,仅三级医院和环首都14县(市、区)二级医院,每年转诊达万人次以上,几乎全部流向京津。国家卫生计生委研究报告显示,河北患者约占北京外来就医人员23%,占比最大。国家卫生计生委明确提出,推动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应着眼于北京城市医疗卫生功能疏解,并确定了“中心限制、周边发展,综合限制、专科发展,院内限制、外溢发展,单体限制、系统发展”的总原则,同时将河北省定位于“继续强基固本,提升全省服务水平”,实现由“被动输出”转为“主动疏解”。京冀200多家医院开展业务往来等河北省与北京医院开展固定业务往来或合作事项的二级以上医院达到200多家。例如:河北省儿童医院与北京儿童医院共建“国际部”和“儿研所”,形成了“患者不动医生动”的服务模式;涿州市医院与301医院合作建立了肿瘤治疗中心等。同时,河北省2005年就加入了北方9省(市、区)鼠疫联合防治机制,京津冀疾控中心还牵头成立了北方八省市联防联控协作组。将广安门医院、西苑医院、望京医院、东直门医院、东方医院、北京中医医院等6家知名中医医院确定为河北省中医药人才的进修和培训基地,河北省组织派往进修学习的人员常年保持在200名左右。全省还有20所中医医院与北京建立了合作关系。河北省提出六种协同发展模式据介绍,根据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河北省初步拟定了京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的总思路,明确了四项主要任务:一是坚持规划引领与市场主导相结合,推进卫生计生资源结构调整,编制实施《河北省卫生计生资源配置标准(2016—2020)》,推进以北京为聚集点的卫生资源结构调整。合理划分功能疏解区域,科学谋划首都医疗卫生功能承接平台等。二是坚持服务京津与发展河北相结合,打造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格局。三是坚持整体谋划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疏堵并行,组建技术交流、医疗项目、公卫项目和产业项目等四个业务模块。编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特色专科打造和拔尖人才培养等专项规划。四是坚持长远布局与项目先行相结合,持续提升整体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在对双方已有合作项目及资源条件、现实需求等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河北省提出了六种发展模式:一是可实施整体搬迁,将优质资源直接输出到河北省环京地区,直接将外地患者分流在首都以外。二是可开展合作办医,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实现互惠双赢。三是可帮扶建强专科,加强对口帮扶,延伸北京优势技术资源,提高河北省服务水平。四是可实行远程诊疗,逐步实现三级医院和市县两级医院全覆盖。五是可加强科技交流,通过科研协作、人才交流、人才培养等方式,逐步解决河北省看病难、吸附力差的问题。六是可深化联防联控,在重大事件、重大考验面前,同舟共济、合力攻坚。(原文标题:河北省提出六种模式促京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
    933
  • 106706
    09:16
    北京今年将统筹调整医疗资源在京津冀地区布局,推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向北京周边地区发展,并采取多种形式推动医疗资源在津冀的合作和疏解。去年,北京市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为2.19亿,其中近一半是外地患者来京就诊。如何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发展,尤其让北京的大医院不再“人满为患”?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11日公布2014年工作要点,指出北京今年将统筹调整京津冀医疗资源布局,推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向北京周边地区发展;推进城市核心区优质医疗资源向郊区资源薄弱地区的转移,其中在北京市五环路内原则上不再批准建立政府办综合性医疗机构,不再增加政府办医疗机构床位总量。该委表示,北京将研判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的重点任务,根据互补、共同发展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推动医疗资源在津冀的合作和疏解。该委还指出,将探索建立京津冀三地无偿献血工作的协作机制,完善血液信息化建设;查处非法采供血行为。如何缓和医患矛盾,并有效分散医生执业风险?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强调,今年将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和医疗纠纷调解工作,为医院安全建立制度保障。据介绍,该委将联合相关部门研究完善包括医疗机构的医疗责任险、医务人员的医师职业险和患者的医疗意外险等保险险种,使之有利于医疗机构发展、有利于维护正常诊疗环境、有利于维护医务人员和患者合法权益。同时,还将推进专业化、多元化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
    1165
  • 106705
    09:12
    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等5部门就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要求2014年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覆盖50%以上的县(市),2015年全面推开;并发布了《关于确定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第二批试点县的通知》,确定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试点县为700个。数据显示,安徽省、陕西省、青海省、上海市等四省市的所有县(县级市)均已全部纳入国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此外,浙江、江苏、山东等省也是医改大省,纳入国家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的占比也非常高,分别为:89.66%、83.67%、78.02%。
    1457
  • 106674
    09:10
    前不久,著名编剧六六撰文称,中国医生待遇过低,老百姓医疗负担全球范围内看算低的。属实吗?记者调查发现,看病难和看病贵,确实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说人家的难,也是为了正视自己的问题。借鉴经验,避免教训,可以更好地完善咱们的路径。——编者英国:医保财政负担重 羊毛出在羊身上英国实行全民医保几十年过程中,出现了开支庞大、医院渎职、误诊误药、医生欺诈等许多问题,其中效率低下是饱受批评的弊病之一。记者到社区医疗中心和急诊医院都去看过病。在社区医疗中心,为见指定的全科医生坐等4个小时之久,做一项化验要预约到一星期之后,看化验结果又要等好几天。一般来说,到社区医院看病,除了医生护士给做点咨询外,几乎得不到什么立即治疗。病人住院等几个月床位也是常事。所以不少英国民众为了能更快得到治疗,就直接去看急诊,造成很多急诊部人满为患,医护人员超负荷运转,医疗质量难以保障。英国医保体系在初期是完全免费的,由政府财政税收负担全部开支;后来开处方药、牙科治疗等开始部分收费。几十年来,英国医保系统开支日益攀升,政府不堪重负,目前政府正在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据英国媒体报道,英财政部数据显示,尽管因经济萧条公共财政压力很大,但政府在医保体系上的开支这两年都在增加,2011~2012财年增长0.3%,2012~2013财年增长0.8%,开支达到1050亿英镑(1英镑约合10.4元人民币)。政府投入医保系统的高额开支,实际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英国税收高也是事实,尤其是个人所得税,是政府最大的一项财政收入来源。据报道,财政大臣奥斯本近日宣布本年度政府预算,英国年收入41865英镑以上者,所得税需要缴纳40%。此外,个人存款超过1.5万英镑以上的及日常消费也都要纳税。美国:公立医院保基本 没有保险看病贵美国公立医院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接受的大多数是没有保险的穷人,作为全美最古老的公立医院,贝尔维尤医院为纽约市约60%无家可归的人提供医疗服务。私立医院为大多数美国人提供基本和高端医疗服务,尤其是水平较高的癌症等疑难杂症专科医院或研究院、牙科或眼科诊所都属于私立医院。但这并不代表公立医院医疗技术就比私立医院差,例如贝尔维尤医院在急救和精神病治疗方面都是全美前几名。美国大多数人是通过就业时雇主购买医疗保险;65岁以上退休人员可享受全额医疗保险;贫困人群、孕妇等可享受医疗补助;退伍军人可享受特别的老兵医疗。美国规定,所有医院不得以支付能力为理由拒绝病人的急诊需求。美国医保一般雇主缴纳八成至九成,个人承担剩余部分,也有的公司要个人承担一半。报销的多少与选择保险公司和缴纳保费多少有关。纽约一般行业白领每月纳税后工资在2500~4500美元(1美元约合6.2元人民币)之间。个人医保大约每月为600美元,自己需缴纳60~120美元。有医保的人去医院通常是先检查,后付款,只用提供保险卡类型和社会安全号码。没医保的人通常会去公立医院,如果你有老人证、低收入证或者残疾人证,公立医院的许多医疗服务都是免费的。如果没有保险,在美国看病将非常昂贵,去医院光是问诊的费用大概就要200~400美元不等,照一个X光大概是800~1000美元,一个阑尾炎手术总费用可能高达1万美元。加拿大:公费医疗是不错 就是排队时间长加拿大有着比较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加拿大公民、长期居民以及有工作签证的外来务工人员都享受加拿大政府提供的免费医疗服务。医疗保障体系资金来自联邦政府专项拨款和各省政府财政拨款,外加从个人纳税收入中扣除约不到1%。以安大略省医保为例,如果你年纳税收入10万加元(1加元约合5.7元人民币),每年要缴纳医保费750加元,年收入在2万加元以下的不必缴纳。安省卫生厅向本省居民免费发放医疗保险卡,人们凭卡就医,无须自己缴付诊疗费。如果不住院,药品费自掏腰包或者由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支付。如果住院,医药费、住院费和伙食费均由政府支付。然而免费的午餐吃起来并不容易。加拿大医疗体系由于资源紧张,许多手术治疗排队时间过长。记者的一位朋友得了胆结石,要求做手术,等了两个多月还是轮不上他,直到有一天胆囊穿孔才由急救车送入医院,并立即做了手术。整个住院期间,包括饮食医药等,个人没花一分钱,仅仅支付了50加元的急救车费,因为在企业为他买的保险中没有包括此项。事后他感叹地说,加拿大公费医疗真不错,可就是救死不扶伤,排队等候的时间太长。根据弗雷泽研究所2013年的统计,加拿大的患者从家庭医生推荐到专科医生看病等待的平均时间为17.8个星期;平均等待CT诊断的时间大约为1个月,等待一般性B超时间为4周。除了做手术、做检查等候时间长,即使患者进行一个普通的血液化验,也要等候半个月时间才能获得化验结果,而根据化验结果再去复诊,又要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等候时间。因此,有的患者干脆不论病情紧急与否,先去急诊室就医。此外,许多患者为了快点儿治疗不得不到国外求医,其花费经批准的可以回国后报销。但花费巨大的治疗,则必须事先得到批准,否则不能报销。安省政府每年花在医疗方面的开支占其财政总支出的40%左右,是政府最大的支出项目。由于加拿大人口正在日益老化,因此公费医疗现已成为加拿大联邦和省政府财政难以承受之重,如何求解尚在探讨之中。新加坡:普通病在社区看 设备条件都从简新加坡政府大力发展社区医院,新加坡80%以上人口居住的政府组屋,都有社区医院和诊所。记者曾在新加坡的淡滨尼新镇采访,镇中心有一所社区综合医院,一所社区康复医院和一所老年医院,新镇划分为十来个小区,每个小区有全科医生的诊所,既有政府的,也有私人的。朋友傅小姐,新加坡人,曾是公务员,现在是一家咨询公司负责人。她告诉记者,“一般小病如伤风感冒我们都不去大医院,85%的普通病都会去组屋楼下诊所,那里有全科医生。大医院主要是负责重病、急症和手术。社区的政府诊所有政府补贴,门诊费用小孩只付6.85新元(1新元约合4.97元人民币), 大人12.9新元。”傅小姐说,政府诊所的医生不会因为你感冒推荐去医院,医院的急诊室若看到这类病症也不会给予优先考虑。政府诊所不是每天都开,关门也很早,傅小姐为了方便,一般会去私人诊所。“私人诊所挂号、看病、取药,一般20~60新元,收费比政府的诊所高一些,但每天都开,晚上9点才关,有些甚至是24小时的。”傅小姐介绍,社区医院、诊所收费比大医院低,但一般设备比较简单,有的社区医院住院部只用电风扇,没有空调。医生开的都是基本药。据了解,新加坡有7所公立医院,医院的设备都很先进,就医环境也很好。此外一些私人医院,设备更好,也有好医生,当然费用比公立医院高,政府没有补贴。新加坡70%的住院病人是急诊入院,大量慢性病病人则集中在社区内进行治疗和康复,用当地业内人士的话说,是“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手术在医院,术后护理在社区”。从政府层面,新加坡为确保每个人都有求医就诊的公平机会,推行了“三重安全保健网”:一是保健储蓄计划,这是强制性的,每个新加坡居民都有自己的医疗保险账户,由政府、个人和企业三方共同交纳;二是健保双全计划,用于个人和直系家属应付严重病患或长期顽疾的巨额医药负担;三是保健基金,这是政府设立的一项专项基金,针对低收入病人,如果保健储蓄额不足,又没能力支付医药费,就可申请该基金代支付。除此之外,新加坡人一般还会通过保险公司购买额外的保险。
    917
  • 106672
    09:07
    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日前出台的《关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有关问题的通知》,为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打开了新窗口。其政策要点有三:第一,允许非公立医疗机构自主制定医疗服务价格;第二,允许营利性非公立医疗机构自行设立医疗服务收费项目;第三,医保经办机构对定点非公立医疗机构,执行与公立医疗机构相同的支付政策,通过谈判确定具体付费方式和标准。可以说,这是2009年启动新医改以来破除“以药养医”体制最为有力的政策,对公立医院改革和社会资本办医具有实质性推进作用,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改革原则,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淌过深水区提供了多层次的推力。首先,以药养医的直接后果就是我国医疗服务定价偏低,医疗机构通过卖高价药、过度用药及过度检查获得更多的业务收入,以维持医疗机构运转和发展,医生的诊疗行为也因此发生扭曲。这个问题不仅在公立医院普遍存在,非公立医疗机构也同样如此。放开其医疗服务价格管制,非公立医疗机构就有了自主调整其医疗收费结构的自由,可以通过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减少不必要用药和检查,在适度降低患者负担和医保支付压力的条件下,让医生完全可以通过自身服务,堂堂正正获得合法、体面的收入。而非公立医疗机构诊疗行为的规范,会对公立医疗机构形成明显的竞争压力,整个医疗行业破除“以药养医”的难度自然降低,滥用药和过度用药对国民健康的危害也可随之明显减轻。可以说,放开非公立机构医疗服务定价是废除“以药养医”格局的真正破冰之举。其次,在价格管制放开后,要求医保部门对非公立机构仍然执行与公立医疗机构相同的支付政策,通过谈判确定具体付费方式和标准,体现了十八届三中全会保障公平竞争的市场化改革思路。目前,全国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非公立医疗机构想要获得医保定点资格,必须执行物价部门制定的医疗服务价格。上述政策的出台打破了这种医保政策对非公立机构发展的制约。选择医保定点机构的首要原则,应是“质量可靠、费用合理”,如果非公立机构的医疗费用不超过公立机构、服务质量更好,仅仅因其未执行物价部门定价就拒绝给予定点资格完全没有道理。同时,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保付费方式构建的激励机制,如近几年推行的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新型付费方式,意在激励医疗机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从政策上放开对具体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管制,允许医保机构探索更符合参保人利益的付费方式,符合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再次,允许营利性非公立医疗机构自行设立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可以充分释放其活力,更好地发挥其创造性,使其能够更为及时地捕捉并满足老百姓提出的多层次、多元化、个性化服务需求,提高国民健康水平,提高国民满意度。最后,这一措施有助于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放开医生自由执业,推动健康产业大发展。中国医改的最关键一环,是打破公立医疗机构对医疗服务的行政垄断,以及与之配套放开医生自由执业。尽管因为滥用药、过度用药、回扣泛滥等现象,公立医院及其医生面临越来越大的舆论压力,医患关系也严重恶化,但医生留恋国有事业编制身份,公立医院留恋公立身份,致使医疗行业内部缺乏足够的改革动力,严重制约了医改的实质性推进和健康产业的发展。而破除以药养医又不可能仅仅通过调整行政定价实现。严格管制公立医院服务价格乃是国际通行规则,有其合理性,但在未形成充分、有效的医疗服务市场竞争的情况下,合理的价格很难形成,公立医院及其医生诊疗行为扭曲不可避免。当非公立机构的医生完全通过自身服务获取阳光、体面的收入时,可以激发公立医院的管理层和医生改变国有身份的积极性,产生配合乃至积极推动公立医院改制的激励,甚至将公立医院转制为非公立医疗机构,通过完全民营化或者混合所有制等多种改革模式,引进社会资本,完成医疗机构性质的转换,实现医生的自由执业,推动一个以非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竞争充分的医疗服务市场的形成。这不仅有利于提高现有医疗资源存量的服务效率,还可在此过程中为事业单位改革改制探索有效路径,同时推进健康产业的大发展。当然,医改是一个复杂工程,不可能仅仅通过一个改革举措完全实现改革目标。三部委文件要切实落到实处,使其能够真正实现上述改革红利,还需要中央相关部委及各地政策执行者出台配套的改革措施,如对自主定价的非公立医疗机构如何付费,是医保经办机构下一步亟需研究的课题。再如在放开医生自由执业、大面积改制公立医院成为医改和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关键一环的背景下,决策部门对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应该一视同仁,确保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实现效率和公平。政策关注点应该落脚于如何让国民享受“质量可靠、费用合理”的医疗服务上,而非医疗机构的所有制或其经营性质。(本文作者为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875
  • 106669
    09:02
    最近,一位匿名人士在网上发帖称,“卖掉协和医院是中国医改成功的开端”。理由几乎重复了多年前的老调:唯有私有化后才能用竞争机制提高资源配置。他预测,在市场条件下,协和医院的服务定价,每个普通专家的诊费不会低于一千元,但现在被政府强行降至十几元,从而出现了患者不珍惜、医生没动力及权力寻租行为。此论颇引起了部分人的附和。他们相信,公立医院也应如国有企业那样改革,甚至应该更为激进。国有企业尚是“抓大放小”,公立医院却该“抓小放大”。从协和到县医院统统转为民营,只留下社区医院和村卫生室继续公有。改革后,医院自主定价和经营,政府不得干预。如此,中国医疗资源必然会被更好利用,中国医改也就成功了。大谬不然!卖协和只能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将新医改引入失败的深渊。促发本轮医改的根源是对社会公平的呼唤。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市场化实践,在医疗领域引发诸多问题,其中最为主要的是民众看病难、看病贵。“急救车一响,一头牛白养”;“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这些顺口溜很好地概括了在没有保障的情况下,普通老百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悲惨境遇。当这种情况被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带到两会上时,决策者也为之动容。而国研中心“医改不成功”的报告成功地击中了这一痛点,引发了全社会的大讨论。于是,强调公益性的新医改于2009年正式起动。新医改实际上改变了原来的路径,闪了很多人的腰。可以说,很多资本垂涎医院这块蛋糕久矣。有一个资本大佬甚至说,“如果明天让我入股中石化,我得考虑考虑;如果今天让我买下协和医院,我马上就去签合同”。相关舆论也不断被制造出来,大唱私有化赞歌。其时,大有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之势。可是,正当他们磨刀霍霍向医院时,国家政策发生了180度转弯。卖医院的宿迁模式突然行不通了!新医改投入巨资,迅速建立完善了医保,将绝大多数民众覆盖其中。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农村居民和城市低收入人群看不上病、不敢看病的问题得以缓解。然而,公立医院改革却步履艰难。尽管“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方向早已定下,也经过多方试点,但是却始终收效甚微难以推进。公益性的吸引力逐渐降温,而人们的失望情绪日益增高。恰在这个时候,卖医院的说法死灰复燃,而且直指中国最好的医院。它的另一个适宜的背景是经济改革的市场化理念正大行其道。中石化真的可以入股了,为什么协和就不能卖呢?!问题是,医改是否可以简单地比照经改,依样画葫芦?从历史的经验看,不可以。在改革开放之初,医疗曾经做过经济改革的马前卒,冲锋在前——1979年,卫生部开始试点对医院“经济核算”,那时候普通国有企业还没动呢——最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医疗和教育一样,不同于经济领域;医院和学校一样,不同于工商企业,它们同为社会公平的两大屏障。何况,有什么证据能证明医疗市场全面私有化,引入竞争机制,就能逼迫各医院提高服务水平并降低医疗价格?德国几十年中进行了两轮私有化,也没有达到这样的目标;美国私立医院占到八成以上,医疗价格仍然高居不下。这难道是它们私有化不够的结果?!恐怕私有化最能保证的是优质医疗资源更加集中,为达官显贵、富商巨贾大开方便之门,提升他们的医疗服务水平吧!届时,那位匿名者的提价预测势必能兑现:一个普通协和专家号不会低于一千元。当然,公立医院本身沉疴缠身,痼疾难愈,为人所共见,不能不深加改造。医生收入之扭曲,医院管理之低劣,医患冲突之激烈,世所罕见。只是一卖了之却非良策。恰如一个人得了糖尿病,你却把他的大脑摘除了,这治疗岂不是太离谱儿了吗!既然医改是世界性难题,就不要指望简单的办法,需慎重思虑。改革是一个持续博弈的过程。相关利益主体定会运用政策、舆论空间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时刻牢记,医改的初衷乃是回应普罗大众的利益诉求,是为了增加更多人的福利,尤其是普通劳动者。
    954
  • 106664
    17:12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计生委、人社部9日宣布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民营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并要求各地将符合医保定点相关规定的民营医院纳入医保等社保定点服务范围。这些举措能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加快进入医疗卫生领域,缓解“看病难”?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行业还有多少障碍?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和相关民营医院。   1:1与9:1失衡折射几多医疗痛处?   公立医院在品牌、实力和市场份额上占据绝对优势,占有90%的市场份额:去年前10个月,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总数之比为13440:10877个,大约1:1,但全国公立医院总诊疗人次和住院人数与民营医院相比均为9:1。   30多岁的北京居民小包是个典型的“北漂”。不久前,她的丈夫突发脑溢血,在附近公立医院抢救无望后,她设法将丈夫送往北京著名的宣武医院。小包说,民营医院鱼龙混杂,想不到有哪家让她放心的,所以从没想过去民营医院看病。   小包对民营医院的看法在亿万城乡居民中确实有一定的代表性。   北京大学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国恩表示,由于体制机制等因素影响,我国民营医院长期得不到应有的扶持,在技术实力和政策支持上和公立医院待遇悬殊,多数民营医院只能在公立医院的夹缝中艰难生存。   “在许多西方国家,医疗服务和技术最好的医院往往是民营医院,而不是公立医院。在我们国家,情况正好相反,民营医院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许多病人不敢去民营医院看病,很多民营医院也请不到、留不住好医生。”刘国恩说。   同许多民营医院只有10余年左右的发展历史相比,我国公立医院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以来,公立医院在发展过程中一直享受政府在人才培养、财政拨款、税收、土地无偿划拨等方面的扶持。相比之下,民营医院不但享受不到这些政府扶持,反而在人才引进、设备配置乃至体检等政府服务采购等方面受到歧视。   新政策能否吸引社会资本办医?   “放开民营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对民营医院发展肯定有好处。让我们对民营医院的发展更有信心了。如果价格不放开,一些个性化的特色服务等业务就没法做。”拥有四川省最大民营医院——成都市西区医院的郝士权说。   耗资4亿元,按照三甲医院标准建设的西区医院大楼高达26层,拥有800张床位,是四川第一个拥有三级乙等综合医院资质的民营综合医院。15年来,这家医院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63人,其中高级职称80人,中级职称120人,还配备了进口自德国、美国等上亿元医学诊疗设备。   “这是2009年启动新医改以来破除以药养医体制最为有力的政策,对公立医院改革和社会资本办医具有实质性推进作用,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改革原则,为医改趟过深水区提供了多层次的推力。”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教授朱恒鹏如是说。   对于要求各地将符合医保定点相关规定的民营医院纳入医保等社保定点服务范围,并执行与公立医院相同的报销支付政策,许多民营医院认为这是重大利好。   “我们欢迎这些好政策,期待尽快让我们纳入医保报销定点医院。”首都第一家大陆和与台资合办的民营医院——北京宝岛妇产医院董事长杨文秀说。   来自福建莆田的杨文秀在全国还投资了9家皮肤病专科和多家综合性医院和产科医院。   福建省卫生厅一份报告显示,莆籍民营企业家投资在全国举办的民营医院约6800余所,约占全国民营医院总数的85%左右,其中三级医院30多家,二级医院2100多家,一级医院约4600多家,总床位数约36万张,年诊疗量约为1.69亿人次。   厦门长庚医院是一家台资医院。这家医院总执行长刘智纲认为,从一定程度上讲,新政策可以让民营医院开发更多的服务项目,提供更好的、更高端的服务,这是一个机遇。   民营医院谨慎看待“放开价格”   目前,我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包括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类。营利性机构的医疗服务已实行市场调节价,这次放开了非营利性的民营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   作为一家非营利性和事业编制的民营医院,浙江省萧山医院是政府和民资合办的一家综合性医院,日均门诊量达到5000人次。   “在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十分低廉的情况下,民营医院是不会提价的。否则,病人会用脚投票,到区内7家公立医院看病。”这家医院院长商炜炜表示。   “长庚医院不会因为这项政策出台就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大幅调整。我们不想变成为少数人服务的贵族医院。作为一个提供24小时服务的医院,我们把更大的力量放在如何为一般民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上。”刘智纲说。   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行业还有多少障碍?   刘智纲认为,当前,国家对公立医院实行财政补贴,医保给付偏低。在这种前提下,需要国家把相应的补贴分配到医保的补贴上。这样,医院医师的诊查费可以得到提高。   曾任多家公立和民营医疗投资与管理机构高管的张松伦表示,价格放开势在必行。目前高档医药、大型检查价格的提升空间已经有限,最可能提高的是医疗劳务价值、基础药品的部分,既合情又合理,总体上说并不会造成乱涨价现象:从短期看,抑制了不合理需求;从长期看有利于增加供给,有利于医疗总费用的降低、缓解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   “放开价格是否能顺利成功,还得取决于多重因素。”张松伦说,在医疗主流福利化、上下游外部市场化的背景下,价格双轨制甚至多轨制如何和谐发展?医保、商业保险是否能公平做到选择性价比优的医疗产品?   在他看来,其他一些因素也至关重要:政府如何对医疗服务成本、价格进行评价、监测和引导?医改组合拳中的其他拳脚如何松绑?例如服务准入、行政区域规划、自由执业、医保定点、人才引进、职称评定、科研立项等。   (原文标题:医院比例失衡折射医疗痛处 公众对民营医院不放心)
    1038
  • 106661
    16:58
    国家发改委、卫生计生委和人保部今天发布了《关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有关问题的通知》。这对于打破我国目前医疗服务价格偏低和政府行政定价体制具有重要的意义。2009年我国开始的新一轮医改,迅速扩大了医保的人群覆盖面,在相当程度上减轻了人们的看病负担,使得许多原来看不起病的老百姓加入了使用医疗服务的队伍。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各种医疗资源的供给也得到了相应增长,这主要体现在各种硬件条件的建设上。医院数目和规模有了最明显的增长,各种检验设备日益更新,医疗服务的项目得到很大扩展。然而,在各种医疗资源中,医疗人才是最重要和核心的资源,而医疗人才的短缺在我国已经达到了一种空前危机的状况。在两百万医生队伍中,有近一半人不具备大学本科教育水平,从而使得我国合格医生与人口的比例严重偏低。然而极为矛盾的现象是,近十年来,大多数医学院毕业生却没有进入临床医生的队伍。正是由于医疗人才没有随着人们的需求相应增长,从而使得医疗服务供不应求的问题进一步恶化了。我国医疗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多年来的停滞不前,根本原因在于长期压抑的医疗服务价格,以及僵化不变的定价机制。医疗服务价格严重背离了供求之间的关系,背离了老百姓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我国目前医疗服务价格与其他各种价格之间的比价,已经形成了非常荒唐的格局。例如,医生门诊收费竟然低于理发和洗脚的价格,更是远低于电影票的价格。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严重后果:医生公开收入的严重偏低,使得优秀人才不愿意学医,医学院毕业生不去行医;医生只能依靠过度用药和检查来弥补收入,医患矛盾和冲突日益激化;有限的医疗人才集中在大医院内,造成医疗服务的倒金字塔现象日益严重,使得看病难看病贵长期无法缓解。因此,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医疗服务定价机制,使医疗服务价格符合供求规律,已经成为我国深化医改刻不容缓的急迫任务。现在国家发改委、卫生计生委和人保部出台的新政策,允许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定价,正是顺应深化医改需要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非公立医疗机构先行一步,可以为整个医疗服务价格机制改革提供经验。非公立医疗服务的市场定价将有助于推动社会多元办医,促使公立医疗与非公立医疗之间形成一种互相竞争发展的局面。非公立医疗服务的市场价格可以为公立医疗机构提供一种参考,有助于改变目前公立医疗服务价格严重背离供求的状况。同时,公立医疗也会对非公立医疗服务的价格形成一种制约。在目前公立医疗机构占优势的情况下,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不容易出现价格过度增长的情况,从而避免给病人带来的不利影响。鉴于单个病人在医疗服务市场上的弱势地位,我们特别需要发挥医保的作用,逐步建立医保支付方与医疗服务供给方之间的价格协商谈判机制,同时政府可以作为第三方参与。此外政府还需要加强价格监督和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职能,防止由于垄断、欺骗和不公平竞争造成的价格扭曲。许多人将我国医疗卫生体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都归因于政府投入不足,似乎增加政府投入一切问题就解决了。这实际上是在医疗服务价格长期固定不变的情况下,许多人形成的一种定向思维。我们需要认识到,仅仅依靠增加政府投入并不是唯一的和可持续的解决办法,而建立一个合理的价格体系和定价机制才是解决我国医疗机构收入补偿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推动其他一系列问题得以解决的有效途径。(原文标题:打破医疗服务行政定价的重要起步)
    906

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