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园地-医政法规

  • 107875
    09:28
      随着医改向“深水区”推进,法律的护航作用日益凸显。制定一部《基本医疗卫生法》巩固改革成果,并推动、引导和保障医改向纵深发展,已经成为一道时代课题。日前,在中共中央统战部的组织协调下,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率领农工党中央调研组深入浙江和山东,就“卫生立法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展开调研。   调研组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创新国家治理体系的战略角度,针对当前医改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调研和探讨《基本医疗卫生法》的定位、思路、原则、结构等问题,努力“用中国式的办法,解决医改这道世界难题”。   改革薪酬制度——   立法应充分调动医生积极性。医生靠技术吃饭,不再靠卖药赚钱,有利于重建医患信任   4月1日,浙江省所有公立医院在全国率先实行药品零差价,结束“以药补医”时代。   浙江人口占全国1/26,用药超过全国的1/10。全省每年药品采购花费550亿元,人均一年吃药1000元,位居全国之首。取消“以药补医”后,怎样避免“按下葫芦浮起瓢”,出现“检查费用”补医、“过度医疗服务”等问题?   “关键在于拿什么补医,拿什么保障医生的收入。”陈竺认为,能否充分调动医生的积极性,事关医改的成败。   “医生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高技术的职业。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曾说,在一个社会中,医生和律师的劳动报酬应该比较高,因为我们把健康委托于医生,而把财产有时甚至是生命和名誉委托于律师。”陈竺指出,国际上,通常是最优秀的学生才从医,医生收入是社会平均水平的3—5倍。而当下我国80%的医生子女不愿学医。考虑调动医生的积极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符合医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基本医疗卫生法》中应有重要一章。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姒健敏建议,由于多数大医院承担医、教、研任务,立法中可规定医生薪酬包括若干津贴,如教学津贴、研究津贴、艾滋病等传染科、放射科等特殊岗位津贴等,多劳多得,优劳优得,上不封顶。   “我们取消药品加成后,‘以技养医’,在不增加患者总体负担的前提下,调高医疗技术服务价格,但不超过以往药品收入的90%。”浙江省副省长郑继伟介绍。   “浙江药品零差率的意义,在于改变了医院和医生的收入机制。”陈竺认为,医生靠技术吃饭,不再靠卖药赚钱,有利于重建医患信任。   近年来,暴力伤医事件呈“井喷式”爆发。据中国医院协会调查统计,每所医院平均每年发生的暴力伤医事件高达27次。医患冲突愈演愈烈的背后,是以药养医体制积弊造成的医患信任缺失。   如何破除以药补医体制,如何依法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是立法绕不开的难题。打击医闹也要有法可依,解决医患纠纷须健全法律法规,《基本医疗卫生法》对此要有重要一笔。   推行分级诊疗——   立法巩固“标准化医生”培训制度,解决基层“人才短板”。可以不把普通门诊列入大医院的职责   “如今,浙江乡镇卫生院与县医院实现联网,但患者有病仍奔县医院。县里查出病,一定要去杭州、上海或北京看。因为交通太方便了。”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农工党浙江省委会主委姚克感叹。   近5年,医改重点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但是,百姓大病小病还是往大医院跑。大医院像菜市场,人满为患,医患关系怎能不紧张?陈竺说,上海大医院现在门诊时间是5分钟,下一步将缩减到4分钟。一名医生半天内看五六十个病人,哪有时间与患者更多交流?而缺乏沟通就容易引发误解和纠纷。   “无序就医必须改。我们花了一年时间探讨对策,但讨论之后觉得实施困难。”郑继伟说,“因为百姓看病已形成习惯,想去哪去哪。如果县医院把得严,会加剧医患矛盾,增加暴力伤医事件。把得松,又形同虚设,给医院增添麻烦。”   “这就需要我们在立法中,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均等。”陈竺表示,公民享有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药物等权利,也承担义务,如遵守在政府组织的医疗服务体系中分级诊疗的秩序;通过法定程序,处理医疗纠纷等。   姚克认为,分级诊疗必须推,否则基层永远强不起来。目前,心脑血管病等慢病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防治慢病的主战场在基层,社区“守门人”健康管理做不好,糖尿病等慢病患者出现眼盲、肾衰等并发症,医保托不起底。   推行分级诊疗的前提是解决基层“人才短板”。由于大医院的“虹吸作用”,县级公立医院骨干人才流失严重。浙江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杨敬认为,解决人才问题,建立基层定向培养制度比较好,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适用于基层的卫生人才。   “《基本医疗卫生法》中,应巩固我国业已启动的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到2020年新进入县级公立医院的必须是经过培训的‘标准化医生’,可缓解基层‘人才荒’。”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农工党山东省委会主委王新陆说。   “立法中,我们可以不把普通门诊列入大医院的职责。”陈竺提出,大医院的责任应倾向于专科门诊和疑难重症,以及指导和提升基层医疗服务。眼下,医疗纠纷多发生在大医院的普通门诊,三五分钟打发式的门诊,医生叫苦,患者不满。分级诊疗建立起来后,大医院的急诊保留,普通门诊可取消。大医院还要取消健康体检等一般性服务,防止这边是患者住不上院,那厢是住院后进行常规体检,延长床位周转时间。   引导社会办医——   建立一个竞争性的社区“守门人”制度,释放“鲶鱼效应”,“反推”公立医院改革   走进浙江省最大的精神病专科医院——温州康宁医院,像走进了酒店宾馆。窗纱飘曳,花香氤氲,笑脸相迎的医护人员身后,“敬佑生命,谦卑服务”的院训映入眼帘。16年前,院长管伟立和妻子王莲月放弃公立医院的“铁饭碗”,创办了这家民营医院。多年来,他们秉持“救助一人,挽救一家”的理念,设立康宁精神疾病救助基金,资助困难患者,使他们看得起病,住得起院,康复回归社会。   好医院不止姓“公”。陈竺感慨,精神疾病患者多来自贫困家庭,国外综合医院有私人办的,但精神病专科医院多是政府举办。温州康宁医院适应市场需求创建,并能跻身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成为全国第一家三甲精神病专科民营医院,不仅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更“反推”公立医院改革。   医改进入“攻坚期”,公立医院改革是块难啃的“硬骨头”。这些年,城市门诊量超万人次的大医院数目迅速增加,但服务质量和效率并未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虽然人员待遇、设备硬件得到提升,但推诿病人的现象时有发生。   “有竞争才有活力。这些年,我国公立医院挟政策、人才、技术与品牌优势,占据90%的市场份额,民营医院成气候的不多,没有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王新陆认为,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在于社会办医,释放“鲶鱼效应”。   陈竺提出,在《基本医疗卫生法》中,应给民资留出政策空间,把引领性的法律制定下来。比如,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大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的改制重组。   如今,上海瑞金等公立大医院剥离“特需医疗”,全部放到两大医学园区——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和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的高端医疗市场,切实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   在这两块医改“试验田”里,社会资本与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资源对接,新医院采取混合所有制模式,大医院的高水平医生定向“多点执业”,5天工作日中拿出一天来此出诊。这些“鲶鱼”的服务理念、医生薪酬制度等,将“反推”公立医院改革。   基层医疗也应引入社会资本,建立一个竞争性的社区“守门人”制度。对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府主要是花钱购买。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打破医保定点主要集中在公立医疗机构的局面,无论哪种所有制,一律同等对待。允许参保居民自由选择首诊机构和家庭医生,促进医疗机构之间合理竞争。
    983
  • 107865
    10:30
    近年来,陆续发生的恶性伤医事件,让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再度成为社会的焦点,也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有效化解医患关系的困局,营造和谐的医患环境迫在眉睫。为了从根本上探寻有效化解医患纠纷或冲突之路,农工党湖南省委在农工党中央的带领下,和农工党吉林省委一起在今年3月、4月份开展了医患纠纷或冲突的联合调查研究调研。此次调研分别在湖南省和吉林省对百家以上医疗机构、千名以上医护人员、近万名民众展开,其中在湖南省实地调研60家医疗机构,纸质问卷调查1263名医务人员、420名公、检、法、司、律师等法律职业工作人员和2639名民众(含患者),网上问卷调查865人次,召开了十个邀请卫生行政部门、具有代表性的医疗机构、处理过医患纠纷或冲突案件的政法、公安、法院等部门参加的综合座谈会和两个公安、检察、法院和专业律师等法律职业工作人员参加的专题座谈会。近日,调查结果出炉。结果显示从各个不同方面勾勒了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现状:医患纠纷频发全省每天11件据调查研究显示:医患纠纷发生呈现出数量大、矛盾易升级、表现形式激化的趋势。湖南省医患纠纷发生数与年接诊病人次数相比,发生率是非常低的,但是,除2011年外,近6年年发生总数都超过4000件,也就是全省平均每天有11件医患纠纷发生,尤其是二级及以上医院的医患纠纷事件比较多,二级医院最多,三级医院次之,民营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个体诊所等均占比较少。无论是医护人员、法律职业工作人员还是普通民众,都达70%以上的比例认为现在的医患关系一般或不好,并对这一现状表示不满意。三类人群对其他一些问题看法上趋向度也接近一致:认为医疗服务质量不高、医患沟通不足、高医疗费用与患者的高期望值不符;认为患者受不良诱导过多、缺乏基本的医疗常识、对医生不信任、投诉通道不畅是引发医患纠纷的主要因素;都希望能完善法律法规,启动基本卫生立法,推动医疗体制改革,合理配置医疗机构,对进一步推进改革来改善医患关系寄予厚望。原因:政府、医疗机构、患者亟待解开各自的结据调研分析,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来自政府、医疗机构和患者自身三个方面。一起医疗纠纷,三方面原因可能单独存在,也可能同时存在。在此次座谈会、问卷调查、网上调查等环节中,分别有76.33%的医务人员、50.71%的公、检、法、司、律师等法律职业工作人员和49.49%民众(含患者)认为政府部门应当是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责任者。在他们看来,政府部门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卫生系统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有限资金投入不精准以及媒体舆论误导等原因都无形间使得民众认为“医疗不可信”。有关医疗机构方面的原因也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譬如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好;医患沟通不足;医德医风不良;收费不合理;医疗技术不精等。此外,来自患者自身的原因也不容无视,一些患者期望值过高,认为进医院就要治好病,忽视了治疗中可能面临的失败。还有一些患者医学常识缺乏,对医学的风险性、有些疾病的不可治性认识不够,也忽视了要全面与医生配合协同治疗疾病的方式方法。医闹的参与,法制意识的淡薄也使得一些医疗纠纷愈演愈烈。对策:创新改革医疗管理是关键医患关系有它的特殊性,医患关系的紧张,不是偶然,也不能简单归结为由医院、医生或者患者造成的,应该从我国行政体制、法律法规、医药卫生体制等诸多方面进行分析。通过此次调研,综合以上分析结果后,调研组提出了化解现在紧张医患关系的途径。一是通过创新改革医疗管理,如:建立医生黑名单制度、建立第三方监督制度、建立医患双方强制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等制度,尽快落实医生多点执业制度、推进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建立完全独立的第三方医学鉴定和调处机构、建立基本医保和商业医保的管理体制等等,从制度上强化约束医患关系紧张的不利因素,从而保障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二是要强化卫生立法,制定国家基本医疗卫生法、医疗损害赔偿法等系列法律,通过卫生立法推动医疗体制改革,逐步探索公立医院的去行政化,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尤其是基层民营医疗机构。三是要多管齐下,强化管理,政府和政府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加强医疗质量和安全监管,加强医风医德建设、完善医保政策,通过管理强化医疗质量和提升服务水平。
    1027
  • 107864
    10:29
    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6月9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会议。习近平在讲话中首先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两院院士大会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向两院院士和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向前来参加会议的外籍院士和国际科学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习近平指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界、工程技术界的杰出代表,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长期以来,广大院士胸怀报国为民的理想追求,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勇攀科学技术高峰,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推动我国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防建设和优化国家决策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强调,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党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立足我国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面对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我们必须迎头赶上、奋起直追、力争超越。历史的机遇往往稍纵即逝,我们正面对着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机遇,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必须紧紧抓住。习近平指出,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要准确把握重点领域科技发展的战略机遇,选准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必争领域和优先方向,通过高效合理配置,深入推进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构建高效强大的共性关键技术供给体系,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敢于担当、勇于超越、找准方向、扭住不放,牢固树立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和信心,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勇于创造引领世界潮流的科技成果。习近平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动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加快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要着力加快制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改革国家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和资源配置体制机制,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创新统筹协调,加快建立健全各主体、各方面、各环节有机互动、协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要着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聚焦国家战略目标,集中资源、形成合力,突破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命脉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习近平指出,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我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必须大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习近平强调,根据广大院士和各方面意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院士制度的要求,主要就是要突出学术导向,减少不必要的干预,改进和完善院士遴选机制、学科布局、年龄结构、兼职和待遇、退休退出制度等,以更好发挥广大院士作用,更好发现和培养拔尖人才,更好维护院士群体的荣誉和尊严,更好激励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才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习近平指出,长期以来,我国科技界涌现出许多受到人民爱戴的科学家,他们代表的是一种时代精神,影响的是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两院院士发挥作用。希望广大院士善养浩然之气,发扬我国科技界爱国奉献、淡泊名利的优良传统,以身作则,严格自律,在攻坚克难、崇德向善中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带动科技界乃至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强调,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是我国科学技术界和工程技术界最高学术机构,是国家科学技术思想库。两院要组织广大院士,围绕事关经济社会及科技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开展战略咨询研究,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部分在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部分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以及中央军委的领导同志出席会议。大会由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主持。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致开幕词。1300多位两院院士,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在京有关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代表出席大会。
    940
  • 107863
    10:28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总裁朱云来:关于医改,我们现在讲一系列概念,每个都有几分道理,但是有几个人讲数字呢?中国到底有多大,中国的医疗到底有多少,中国医疗费用总量将近三万亿,不到GDP的5%,现在应该略高一点,2012年的数字是5.3%,医院收到了其中三分之一的钱。200万医生加上助理医师的话有260万。那每年老百姓看了多少次病呢?差不多将近60亿人次,68亿人次,大概一个人曾经一年生过5次病,实际上医生到底一年看了多少次病?不是看病难吗,看病难显然是医生不够,但是一算,医生平均每天看几个病人?统计数据是7.2个。很多人不信,但这就是事实。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认为,首先是医生没有激励机制,医务人员劳动很辛苦,人命关天,责任重大,但中国现在挂号费两块五,名义上五块钱,看病挂号五块钱贵吗?女士做个头还要几百块钱呢,这整个系统是错误的。  我们过去也说粮食不够吃,农民不种粮,结果来个激励马上粮食满地都是,蔬菜满大街都是,我们现在的公立医院跟人民公社一样,你反正出一天工,我给你记个工分,大家得一样,你说我能看多少?我认为核心的第一条就是,我们的体系或整个资源实际上是偏多,我看这么算来,至少多看几个病人的话是不需要那么多医生的。另外一个是中国药品,药品是世卫组织给出来的,这些药90%,95%以上都是有专利的,全都知道怎么生产,也都非常重视实用有效,非常便宜,占我们现在药价的十分之一而已。我们看病一半的钱花在药上,我这个药价下来50%,甚至90%,那我整个医疗费用就下来了。这两大块是我们需要重新系统性来科学研究的,医生看病的效果是可以提升的,看病能力还可以大大提升,但是你要给他提供薪水。药价你要让它回归。民营医院现在的数量有一倍,跟公立差不多,但其实真正提供的能力就10%,甚至还有水分。我认为医改的核心就是以现有的公立医院为主题,公立医院要充分发挥作用,最重要的是改革体制,把体制改对了,这样符合社会管理,管理以后其他民营资本都欢迎。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体制问题。
    1336
  • 107855
    15:23
    最近是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在钓鱼台宾馆召开“医改国际研讨会”七周年。这次会议于2007年5月28-29日召开,是中国医改的一次关键会议。会议对委托六家机构(开会前又临时增加了两家)制定的医改总体方案进行“过堂”,并邀请了十多位知名国际专家参与评审。温故而知新。七年过去,中国医改已经进入深水区。回头看去,当年争论的问题,现在仍在争论。当年一些专家敲过警钟、打过招呼的问题,现在已经有了苗头。本着不忘初心的态度,回顾这次会议是十分有意义的。这次会议是闭门会,公开报道不多。当时有的媒体报道说,八套医改方案,只一个半方案属政府主导派,市场派受到政府青睐,这完全不符合事实,而是媒体根据自己的偏好进行的报道。实际上,至少国研中心、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世行、麦肯锡和世界卫生组织这六家机构主张由政府主导基本医疗保障,当然具体的细节有所不同,而这六家机构都严格按照委托协议中关于保密的内容,没有在媒体上炒作自家的方案。当时媒体上讲得较多的方案,并非是在会上占主流的方案。这次会是研讨会,不是工作会,所以政府并未做出什么结论。如果说有共识,那么最大的共识当是萧庆伦教授代表全体外国专家,做的约半小时的发言,内容是“国际专家的六点共识”。这个发言并非事先安排,而是在听了两天会之后,外国专家们坐不住了,在会议休息的间隙,委托华裔的萧庆伦教授代表他们说几句话。萧庆伦教授是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美国尼克松到克林顿时期,以及瑞典、南非、中国台湾、香港等国和地区的医改顾问。萧教授一上来就说,“这是我们几个人的共识,我们想把世界这么多国家的经验和教训介绍给中国”。这六点共识是:第一,在医疗保险和医疗服务领域,市场有严重的失灵。他批评说,有一种观点在中国依然有很大的声音,即政府主要管救济就是了,其他的完全都交给市场。世界各国的经验都证明这是行不通的。他举例说,医疗服务市场是信息不对称的,医生和医院的权力比病人大得多。美国上世纪60年代由于心外科医生太多,诱导病人手术,导致1/3的手术是不应该开刀的。值得一提的是,国际专家特别否定了个别专家主张的“政府购买服务”的主张。这种主张认为,政府只管筹资,不举办服务,让市场化的医疗机构充分竞争。萧教授当场问一位作此主张的专家:“这样做的,主要是美国、瑞士两个国家,两个国家的医疗成本,一家世界第一,一家世界第二,美国这样强的监管能力,尚且控制不住医疗成本,你有什么绝招,能让中国做到?”最后一句话,萧教授表情严肃,一字一顿,很让人印象深刻。另一位专家更有代表性,英国撒切尔政府的医改顾问Alan Maynard教授,正是“政府购买服务”的发明者。他指出,政府只出钱、不举办服务,就会造成医疗机构恶性竞争,造成过度医疗,提高医疗成本,英国的实践证明,“政府购买服务”的改革是失败的,执行不久就废除了,中国务必吸取教训。第二,为了实现公平,在筹资方面要政府主导。Alan Maynard教授解释说,医疗市场上,收入不平均、风险也不平均,少数人得重病,特别是贫困地区,需要政府筹资分散风险。第三,预防和基本医疗优先。“预防为主”的方针,如果没有稳定的财政支持,就会流于口号。他举例说,在西部省份做试点,一些干部反对“大小病兼顾”,认为政府只管大病就行。结果就出现小病不治、拖成大病的情况。“多少人因为没有钱,有风湿病、哮喘病,小病拖成了大病,这是最惨的!所以,预防和基本医疗很重要,为了人们的健康,它的成本-收益比要大得多”。第四,要改善价格管理体制。国际专家认为,中国的价格体制有很多问题,医疗服务价格定得那么低,开药可以挣钱,造成卫生总费用迅速上涨。“就好比一个病人胃出血,一边出血一边输血,增加的投入就都流到医院和药厂的口袋里”。七年来的实际,证明了这个警告是正确的。第五,激励机制可以左右医生的行医行为。美国为了控制老年医疗保险的成本,把次均诊疗费从10元降低到6元,结果处方量大幅增加。他说,在医疗市场上,价格和量是联系在一起的,医生可以左右数量。所以,对医生要有正确的激励,而不能鼓励医生追求收入。第六,商业健康保险只能做补充作用,政府不应该通过免税的方式对商业保险进行补贴。萧教授用很大篇幅讲这一条,因为这是美国陷入泥坑的主要原因。他说,商业保险只有有钱人买得起,为什么用税收来补贴有钱人呢?而且商业保险公司只会把保险卖给年轻人和身体好的人,真正需要服务的人买不到医疗保险。根据他的研究,得大病的总是少数人,1%的人使用了25%的卫生总费用,10%的人使用了60%的卫生费用,如果保险公司为了盈利,把这1%、10%的人排除在外,就可以把大部分保险费作为利润拿走,根本起不到保险的作用,真正的病人还是没有服务。美国从1920年代起,用免税的方式鼓励大家参加商业保险,到1965年,老年人中身体差的人、穷人没有保险,美国被逼上梁山,只好举办穷人和老年医疗保险,由于商业保险把健康状况最“坏”的人群那一块留给了社会,而身体好的人、年轻人也不愿通过税收来补贴穷人和老年人,这是美国政治上的一大缺点。美国医疗费用占GDP的17%,还有4600万人没有保险。据萧教授研究,全世界至少有十几个国家都尝试了商业保险,包括在各方面都刻意模仿美国的菲律宾,到1990年,菲律宾宣布这条路走不通,转而实行全民医疗保险。回头看看,国际专家的建议,有一些实现了,如全民医疗保障、基层医改彻底取消了以药补医。但还有一些没有引起重视,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向其他国家走过的弯路大踏步迈进。比如,在一个本来是公立医院为主的体系,实行“政府购买服务”,把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变成健康服务产业,重新推向市场;在已经实现全民医保的情况下,叠床架屋地“大力发展商业保险”,从全民医保基金中分出来一块给商业保险,降低基本医保的份额。这些,都是国内外实践反复证明走不通的路,很多医改研讨会上,一些信奉市场万能的官员和专家,讲着完全违背医疗体制基本知识的话,连来自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专家也听不下去了。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违背规律的做法总是要失败的。这样也许是好事,失败之后,才会真正吸取教训。只是,人民群众还愿意再承受几次失败?(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1178
  • 107852
    11:26
                                  拖沓多年的全面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终于蓄势待发。     5月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6方面31项医改工作任务。和以往不同的是,在这份文件当中,10多项重点的工作任务,以及负责的部门都被清清楚楚地列了出来,每一项工作任务都规定了具体的时间进度。     “近几年,年年都会发布当年医改的重点工作任务,每项改革也都会明确相应的负责部门,但从未列出过如此密集的改革时间表。”6月5日,某大型保险集团专业人士崔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时间表中的多项任务均安排到了今年下半年,这种给出完成时间的格式被业内称为“督办单”,有利于改革的实施和监管。       记者从医改办一工作人员处了解到,医改将是今年的重头,有望释放多重利好。同时,各地政府也都在积极统筹,制订相应的深化医改方案。以北京为例,由北京市政府统筹、医改办牵头的《北京市深化医改方案》正在制定初稿。   改革时间表落地       多年来,医改的每个方案都像张美味的大饼一样摆在民众面前,令人垂涎,但什么时候能吃到嘴里,就不知道了。       本报记者梳理了近几年医改的工作任务发现,“继续推进、加大力度”等字眼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但关键问题是,这些工作均未给出时间截点。       而在2014年的重点工作任务中,不光明确了加快推动公立医院改革、积极推动社会办医、扎实推进全民医保体系建设、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规范药品流通秩序、统筹推进相关改革工作六大任务目标,最亮眼的则是,在这份文件的最后部分附上了一份任务分工和进度安排的时间表。       记者从这张表格中看到,里面不仅详细列明了14项医疗改革的具体任务以及相应的负责部门,同时,对于每一项工作任务,都规定了明确的完成时间。       以公立医院改革为例,每项任务内容都罗列得相当具体,同时,在后面的进度安排上,文件要求在2014年6月底前完成制订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在2014年9月底前完成研究制订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在2014年12月底前完成梳理总结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模式。改革的具体内容是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做完非常明了。     “医改是一项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改革,将改革任务公开有利于民众的监督,同时表明了此次改革的决心和信心,这是一种承诺,如果哪个部门哪个环节没有做好,就有了追究的依据。”6月5日,卫计委卫生经济研究所一工作人员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强调,明年是“十二五”医改规划一个阶段性的窗口期,很多具体的改革都需要在今年落地。       2012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更加公平可及,服务水平和效率明显提高;卫生总费用增长得到合理控制,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群众负担明显减轻,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低到30%以下,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同时,去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更是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纳入其中。       由此可见,2014年不光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同样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之年。重点任务大病为先      “之前的医改的工作重心大都在保基本、全覆盖的底层阶段,今年的工作任务已明显进入到完善和增加保障层次、提升效率的阶段。比如此次突出的大病保险,明显是逐步推进、重点深化的一个改革。”崔鹏强调,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是我国的改革方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都是其中的组成部分,而大病保障恰恰是衡量医疗保障水平的重要标准,今年将会优先、重点深化改革。       就目前而言,我国基本医保虽已基本实现全覆盖,但大病保障制度尚未建立,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尤其突出。      “大病保险是离老百姓最近、关注度也最高的一个险种,但推进速度一直缓慢。”在崔鹏看来,大病保险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统筹层次较低,加之各地的政策差异性较大,筹资水平、保障对象、报销办法、报销目录、报销的起伏线等标准都比较乱,最终造成这个险种在推行起来面临成本高、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等问题;其次,精细化管理方面是个很大的障碍,正是由于上述的标准不统一,后台系统的建设、开发和管理都是个问题,比如,同一个药品,在新农合、医院和全国的药物目录叫法都不一样;最后,商业保险系统跟地方政府系统的对接和涉及到的部门利益同样是个问题,容易造成报销不顺畅的问题。       据记者了解,大病保险资金源于各地人社部门管理的基本医保基金,但大部分部门均不愿意把基本医保基金的经办管理权让给保险公司,而这种利益冲突问题尚未解决之前,现行制度框架难以保证政策目标实现。      人社部发布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12月底,全国已有25个省份制订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实施方案,确定了134个试点城市。总体上看,大病保险试点工作确实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具体操作环节以及执行力度上,依然存在很多障碍和问题。不过,根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年已两次公开提及大病保险的频率来看,大病保险今年将驶入快车道。       更何况,该项改革已被明确纳入到2014年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中。记者在该文件的第十五条中看到: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制度。在全国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规范委托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同时明确强调,6月底前所有省份要启动大病保险试点工作。       而这,对于擅长发展高端医疗的商业保险公司而言,无疑是把尚方宝剑。
    1198
  • 107851
    10:41
      6月6日,2014年全国卫生计生科教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李斌强调,科技和教育是卫生事业的基石,卫生计生科教工作要服务大局、服务需求,以科技创新驱动卫生计生事业发展。   李斌提出,要深刻认识科技教育在卫生计生事业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如果说深化医改是调节医疗卫生中的生产关系,抓好科教工作就是维护和发展医疗卫生的生产力。没有科教工作的支撑和引领,就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差异化的健康需求,卫生计生事业的改革发展就会缺少驱动力,甚至会丧失生命力。   目前,我国卫生计生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总体与发达国家还存在明显差距。大型医疗设备器械、肿瘤等重大疾病主要防治药物、传染病防控的多联多价疫苗等主要依靠进口;原始创新的科学突破匮乏;研究成果与疾病防治实践之间存在“两张皮”问题,转化应用率不高;科技创新体系和体制不够完善,优势资源分散在不同部门和地区,尚未形成攻关合力;世界级临床研究成果很少,疾病的诊疗指南还依靠国外的循证医学研究制定。   李斌提出,下一阶段科研工作要明确需求,超前谋划,准确把握我国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和需要发展的关键技术,提出发展目标、方向与步骤,着力提升基础前沿、共性关键、社会公益和战略性高科技的研究水平;做好重大科研项目实施,加大临床医学研究和大型流行病学研究的资助力度,支持国产医学装备研发应用;加强科技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加大对生物安全、人类遗传资源、医学伦理、科研诚信、知识产权保护等的监管力度,守住科研管理的“红线”。   李斌强调,当前要重点完善毕业后医学教育体系,今年要坚决落实5万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目标,启动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切实加强医教协同,加强全科、儿科、精神科等短缺人才培养;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要把落实科教管理任务与全面推进医改整体部署相结合,注重多部门协同,有效提升科教工作的科学管理能力。   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刘谦对近期工作重点作出部署,主要包括及早谋划“十三五”规划;做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工作的组织实施,提高地方参与程度;加强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提高医学科技治理水平;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启动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等。   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等9个相关部委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967
  • 107849
    09:20
    “携手节能低碳,共建碧水蓝天”,这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将于6月8日启动的节能宣传周的主题。此前,这一理念早已贯彻到卫生计生系统的各项工作中。该委要求,各级卫生计生行政管理部门在审批医院建设项目时,对于能耗超标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据了解,该委正组织编制《全国医院节能规划(2014—2020年)》,积极制定《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严格完善绿色医院评价体系,积极推进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建设。2013年,在全国第一批879个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中,有141所医院入选,占第一批创建单位总数的16%。2013年底,该委还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委预算管理的44所医院中率先开展建筑能耗监管系统建设,启动了节约型医院试点建设。未来5年到10年,卫生计生委将从四个方面进一步促进全国医院节能工作发展:一是抓好医院新建建筑节能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二是全面开展节约型医院建设,加快推进能耗计量,实现用能信息化监管;三是启动节约型示范医院创建;四是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引入社会资金推进医院节能。不仅如此,该委还在卫生计生系统下发了《关于开展2014年节能宣传周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单位要通过举办知识讲座、参观展览、网络宣传、张贴标语和宣传画等多种形式,普及节能低碳、节水和资源循环利用知识,倡导单位干部职工减少一次性用品消耗;开展关闭公共区域空调和照明等活动;鼓励常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上下班,以低碳的办公模式和出行方式体验能源紧缺,支持节能减排。
    1057
  • 107835
    15:48
    看病也能使用支付宝?从6月5日开始,上海新华医院正式启动“手机医院”,市民可以在家用手机挂号、支付宝付费,到医院直接进诊室就诊;不用再去诊室门口焦虑等待,在家关注手机“实时叫号”,留一定提前量来医院就能轻松看病。看病付费可用支付宝前天,上海新华医院门诊挂号窗口旁边和多个诊室门口都贴出了二维码,手机扫一扫就能下载医院的APP,点一点,病人就可以实现手机预约、手机挂号、手机付费、手机候诊及手机查询报告。通过手机“实时叫号”功能查看诊间排队情况,再也不用排队挂号、付费、候诊。当排队序列快轮到患者就诊时,“实时叫号”功能还会主动提醒患者,以免错过就诊。新华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手机上的挂号费支付支持所有银行卡,甚至是支付宝。如果有事临时不能来看病,也可用支付宝申请退款。将改变患者就医模式上海儿童医院两个月前在普陀区新院试点远程微信挂号。本月底下月初,儿童医院微信挂号系统将升级,试点在家付挂号费,到医院后所有的检查费用也将在微信上确认冻结,最后一次付清,避免反复排队。前天,记者在儿童医院微信挂号系统后台看到,目前已有5000多名家长尝鲜微信挂号,平均每天近100人次使用微信挂号看病。为了防止黄牛,一个微信号只能绑定两个小孩身份证号,而微信挂号的开通时间规定在就诊高峰时间8点半以后。另外,微信挂号很方便,不少家长挂号后又反悔。儿童医院相关负责人透露,将逐步规范浪费号源的情况,今后考虑设定一定的“黑名单”约法三章。目前只支持自费用户支付宝相关人士表示,目前正在和上海七八家大型甲级医院谈合作,第一阶段,在缴费方面,支付宝钱包还只能支持自费的用户。小微金融服务集团(筹)O2O事业部副总经理张建钢透露,与医保系统的对接,支付宝正在与医院及相关部门商谈,一旦完成对接,用户将直接能在支付宝中完成医保实时结算和自费部分的扣款。实际上,此次与新华医院的合作只是支付宝“未来医院”计划的一部分。“未来医院”计划要实现的愿景是:通过支付宝钱包服务窗实现实名注册、诊卡绑定/申领(医保绑定)、在线挂号、智能预约提醒、智能分诊、在线缴费、充值退款等。
    1232
  • 107827
    14:45
    医院改革就是要打破公立医院的垄断性质,医院改革根本核心在于建立补偿机制。其实,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这道题依旧需要实践者解答。上游是制药企业,下游是患者,医院是医药产业链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在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浪潮中,医院改革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5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以下简称“《任务》”),医院改革被列为医改重点任务。那么,医院改革的核心又是什么?为何看病难、看病贵?“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在中国早已司空见惯,药品价格的持续上涨给普通百姓的生活不断添堵。截至目前,医院市场化改革让中国的医药行业飞速发展,也酝酿了不少顽症。上世纪80年代,医院开始市场化改革,为了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医院学会了挣钱,即对进入医院的药品价格在招标之后,顺加15%的价格销售,这样,药品逐渐成为医院轻松获得利润的重要手段,医生在处方中更多向医药倾斜。有关资料显示,一个收入20亿的三甲医院,至少40%的收入来自药品,即8亿为药品收入,如果取消15%的加成,医院将减少收入1.2亿元。“看病难、看病贵”到底是一种医疗体制病,由于国家公共投入不足,又没有及时建立起有利于医院改革与发展的筹资机制,从而使医院生存环境恶化,加上政府监管缺位,导致医院的公益属性与市场化生存方式发生严重分裂,医疗机构陷入无序竞争状态,中商情报网产业研究院研究员黄晴云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黄晴云补充,医院依靠信息不对称和行业技术垄断来牟利的做法,进一步加剧了医疗资源浪费和医疗费用畸高的趋势,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势在必然。2009年4月6日,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公布,孕育近3年的新医改转入施行阶段。《意见》公布后的第二天,国务院趁热打铁发布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其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方案确定的五项重点改革内容之一。然而,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并不顺利,到目前还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改革过程中,政府没少补偿医院。到头来,政府花了好多钱,由于高药价的存在,在招标采购、中间流通环节、医院环节、制造企业环节共同串出了一个畸形结果。新政能否治旧疾5月28日,《任务》对深化医改面临的主要问题、具体措施、需要建立的新机制、改革重点任务责任部门及完成进度等情况进行了梳理,提出2014年深化医改重点工作任务,以公立医院改革为重点,深入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用中国式办法破解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深化医改工作文件每年都会发布,但今年首次将公立医院改革列在各项改革之首,可见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性。不仅如此,今年医改工作明确了具体时间和具体负责部分,改革措施的落实更有针对性。公立医院改革,把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重中之重,年内将启动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同时还将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在今年4月,国家卫生计生委、财政部、中央编办、国家发改委、人社部5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要求2014年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覆盖50%以上的县(市),2015年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再次提速。《任务》还首次提出公立医院的规划布局,按照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为标准≤4张,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和建设标准。按照工作安排,《全国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有望在9月出台,公立医院的无序过度扩张有望得到抑制,为社会办医保留市场空间。建立完善的补偿机制公立医院改革就是要实行公益性的改革,“医院改革就是要打破公立医院的垄断性质,医院改革根本核心在于建立补偿机制。”黄晴云表示。黄晴云指出,不论是破除以药补医、改革服务补偿机制,还是建立现代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公立医院改革归根到底是要在体现政府承担公立医院责任的同时,体现医疗机构的公益性。为此,就要解决医院投入和有效利用问题。分析人士指出,此次《任务》中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在范围和深度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预计的是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逐步深入和药品加成的逐步取消,建立新的补偿机制将成为医院管理者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取消以药补医机制只是公立医院改革的第一步,改革真正的深水区是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所以建立完善的补偿机制是医院改革的核心,黄晴云再次强调。公立医院收入来源减少,虽然服务价格调整可以使医院获得一定的补偿,但迫于生存压力,业内对于医院通过大幅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以及其他渠道增收表示担忧,新政是否会使医院改革走向另一极端?对此,黄晴云认为,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逐步深入和药品加成的逐步取消,将建立新的财政补偿机制,政府财政补贴投入加大。此外,面对药品加成取消需补贴、大型设备回购需资金的局面,地方政府也将会加速推进符合条件的公立医院改制或托管,这也为相关医疗服务企业加速行业并购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除此之外,取消药品加成后,医院收入结构的变化还将影响医院内部医务人员的收入分配方式。国家要完善公立医院人事分配制度,进而需要改革医务人员薪酬制度。医务人员的收入按新的绩效考核标准发放后,医务人员的收入将不体现在药品上,而是由服务患者的水平和数量决定。黄晴云表示,改革医务人员薪酬制度,一方面要做到公平而合理,根据医务人员岗位的工作量、工作强度、难度等因素制定薪酬制度;另一方面,要有竞争激励性,医院落实医务人员全员聘用和岗位管理,建立竞争性用人机制,有效地激励优秀人才的发展,应针对员工特点制定灵活多元化的薪酬竞争结构。医改需循序渐进“迄今为止,医改的推进之所以没能像许多人想象的那么迅速,已有成效和对今后的预期也没有那么乐观,关键是因为对一些根本性的问题还认识不清楚、认识不统一,因此医改举步维艰。”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医药国情调研组负责人陈其广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陈其广认为,在那些没有妥善解决的根本问题中,首先是我国医药卫生工作总体上的方向和体制问题。他强调,有一个决策的基本规律是必须认识清楚:在技术路线、经济成本和制度稳定性三者之间存在着非常直接和明显的因果关系。要使得经济成本、制度稳定、技术路线得到协调发展,需要时间来证明,更需要一份耐心。方正证券表示,在当前体制下,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困难,难度极大,很难在短期内生效,需要财政支持、人事政策、监管措施等一系列配套,加上公立医院存在的问题由来已久,仅靠体制内的小幅调整,无异于隔靴搔痒。全国政协委员、北大医学部主任助理吴明认为,“医改,尤其是公立医院改革十分复杂,需要多个部门、多个系统统筹协调推进,很难一蹴而就。”吴明指出,公立医院的改革涉及多个部门,发改委管医疗服务价格和医院建设,财政部管医院投入和事业单位资产,人社部管医保支付和在编人员工资和绩效考核,还有组织部门和编办管医院院长的任命和人员编制。此外,各项改革措施也要相互配套,同步推进,即支付方式改革,与实施临床路径、医疗服务质量监管等同步推进,并通过支付方式改革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在调动医生积极性的同时,也规范医生的行为。吴明强调,未来的医改仍需上下结合,尤其是公立医院改革,需要通过地方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政策和方案设计,并通过高层协调和推动。我国的医院改革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模仿,一切模式、路径、方法都需要通过经验的积累一点一点来完善,否则只会带来新的问题。医院改革需要循序渐进。(原文标题:《问道医改核心:重在补偿机》)
    938

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