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园地-医政法规

  • 131561
    19:51
    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财政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印发《“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十三五”期间的卫生计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进行了规划设计。一、为什么要出台《规划》?医疗卫生是技术密集、劳动密集型行业,人的因素至关重要。一个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需要良好素质的医务人员来支撑,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要由优秀的医务人员来提供。随着深化医改、建设健康中国不断向纵深推进,人才的决定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为此,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加强卫生计生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培训力度。建立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近三年累计招收培训了19万人,启动了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全科医生数量增加明显,达到18.9万人,初步实现每万城乡居民平均有1名全科医生的阶段性目标。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仅国家级项目年均培训人员就超过了1000万人次,基本实现了全员、全机构的覆盖。截至2015年底,我国卫生人员总量已达1069.4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03.9万人,注册护士数324.1万人,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长期存在的医护比例总体倒置现象得到根本性扭转。与此同时,我国卫生计生人才总体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优,临床执业医师中本科以上学历者仅占58.8%,且大多未接受过严格、规范的住院医师培训。基层人员学历、职称层次低,能力提升受到很大限制。教育培训的区域发展还不平衡,与实际需求结合还不够紧密。这些问题都需要尽快研究解决。人才培训,规划先行。在“十二五”工作基础之上,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在“十三五”工作深入推进之际编制实施好人才培训专项规划,有利于系统布局,统筹推进,着力解决人员培训中的重点难点,促进我国卫生计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素质能力的提升。这既是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呼应行业人才发展规律的需要,还是加强人才培训供给侧改革、提高培训针对性有效性的务实举措,将为13亿人民的生命健康需求提供更好的人才保障。二、“十三五”期间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的主要思路是什么?主要思路是以社会和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全科医生为重点,以中西部地区、农村、基层为重要着力方向,以岗位职责和胜任能力为核心,实行教育培训全员覆盖。通过“十三五”期间的工作,实现“基本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初步建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完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全面提升各级各类卫生计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综合素质”的目标。三、“十三五”期间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的重点任务是什么?主要有6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全面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不断提升培训质量,到2020年力争培训住院医师50万名,从而培养更多能看病、看好病的好医生,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卫生与健康需求。二是加强基层卫生计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通过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等途径,到2020年培养全科医生15万名以上。实施基层卫生计生人员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医、药、护、技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三是加强其他急需紧缺专业人员培训。加强薄弱学科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培训。加强市县级产科、儿科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培训和儿科、精神科医师及助产士转岗培训。加强药学、老年医学等人员培训。四是加强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培训。到2020年培训公共卫生医师5000名。探索建立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复合型人才使用激励和培养培训机制。五是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推进中医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开展中医类别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强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完善中医药师承教育制度。六是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加快建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四、如何保障《规划》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下一步,一是各地要成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分解目标任务,明确时间进度,指定专人负责,加大指导监督力度。二是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工开展工作。三是中央财政将对人员培训予以补助,地方各级财政要加大投入,医疗卫生机构要合理安排职工培训经费,同时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支持、参与培训工作。四是要构建“国家-省-市-县”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布局合理、满足需求的培训基地网络。五是要将培训项目纳入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参培过程及培训结果作为培训学员考核、聘用、执业再注册及政府补助的重要依据。国家和各省(区、市)将对工作情况进行督导和考核。
    1867
  • 131559
    19:51
    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财政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印发《“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十三五”期间的卫生计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进行了规划设计。一、为什么要出台《规划》?医疗卫生是技术密集、劳动密集型行业,人的因素至关重要。一个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需要良好素质的医务人员来支撑,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要由优秀的医务人员来提供。随着深化医改、建设健康中国不断向纵深推进,人才的决定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为此,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加强卫生计生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培训力度。建立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近三年累计招收培训了19万人,启动了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全科医生数量增加明显,达到18.9万人,初步实现每万城乡居民平均有1名全科医生的阶段性目标。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仅国家级项目年均培训人员就超过了1000万人次,基本实现了全员、全机构的覆盖。截至2015年底,我国卫生人员总量已达1069.4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03.9万人,注册护士数324.1万人,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长期存在的医护比例总体倒置现象得到根本性扭转。与此同时,我国卫生计生人才总体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优,临床执业医师中本科以上学历者仅占58.8%,且大多未接受过严格、规范的住院医师培训。基层人员学历、职称层次低,能力提升受到很大限制。教育培训的区域发展还不平衡,与实际需求结合还不够紧密。这些问题都需要尽快研究解决。人才培训,规划先行。在“十二五”工作基础之上,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在“十三五”工作深入推进之际编制实施好人才培训专项规划,有利于系统布局,统筹推进,着力解决人员培训中的重点难点,促进我国卫生计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素质能力的提升。这既是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呼应行业人才发展规律的需要,还是加强人才培训供给侧改革、提高培训针对性有效性的务实举措,将为13亿人民的生命健康需求提供更好的人才保障。二、“十三五”期间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的主要思路是什么?主要思路是以社会和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全科医生为重点,以中西部地区、农村、基层为重要着力方向,以岗位职责和胜任能力为核心,实行教育培训全员覆盖。通过“十三五”期间的工作,实现“基本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初步建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完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全面提升各级各类卫生计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综合素质”的目标。三、“十三五”期间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的重点任务是什么?主要有6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全面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不断提升培训质量,到2020年力争培训住院医师50万名,从而培养更多能看病、看好病的好医生,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卫生与健康需求。二是加强基层卫生计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通过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等途径,到2020年培养全科医生15万名以上。实施基层卫生计生人员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医、药、护、技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三是加强其他急需紧缺专业人员培训。加强薄弱学科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培训。加强市县级产科、儿科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培训和儿科、精神科医师及助产士转岗培训。加强药学、老年医学等人员培训。四是加强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培训。到2020年培训公共卫生医师5000名。探索建立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复合型人才使用激励和培养培训机制。五是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推进中医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开展中医类别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强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完善中医药师承教育制度。六是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加快建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四、如何保障《规划》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下一步,一是各地要成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分解目标任务,明确时间进度,指定专人负责,加大指导监督力度。二是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工开展工作。三是中央财政将对人员培训予以补助,地方各级财政要加大投入,医疗卫生机构要合理安排职工培训经费,同时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支持、参与培训工作。四是要构建“国家-省-市-县”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布局合理、满足需求的培训基地网络。五是要将培训项目纳入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参培过程及培训结果作为培训学员考核、聘用、执业再注册及政府补助的重要依据。国家和各省(区、市)将对工作情况进行督导和考核。
    1932
  • 131497
    12:27
    人事薪酬和编制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两大难。而从部分城市三甲医院率先开始的公立医院编制改革试点将于今年10月落锤。5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共计70条内容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下称“70条”)。除了按照中央深改组第三十四次会议要求,为解决药品短缺等“老大难”问题出台政策明确了最后期限。“70条”仍围绕医改最核心的公立医院改革、分级诊疗等内容展开,但不同以往的是,作为今年的重点任务,“70条”开出编制和薪酬改革等“猛药”。公立医院改革下“猛药”人事薪酬和编制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两大难。而从部分城市三甲医院率先开始的公立医院编制改革试点将于今年10月落锤。“70条”明确将由中央编办作为牵头部门,于10月底前完成三甲医院编制改革实行人员总量管理试点的意见。编制总量管理改革的开启意味着公立医院将有更大的用人自主权。因为总量管理要求政府不再安排公立医院用编进人计划,而是由公立医院在人员控制总量内自主制定、执行新进人员计划。一些医生用“实名编制”和“非实名编制”道出改革的实质,后者意味着编制在单位不在个人,个人在人社部门备案,不再由编办登记,理论上二者享受同等待遇。但也有医生告诉记者,二者在职称、考评、调动、晋升上还有差别。实行人员总量控制以前,职工拿不到编制就意味着医院留不住人。实行人员总量管理的编制改革,意味着医院将更有能力稳定职工。但从三甲医院开始的编制改革对理想状态下的医生自由流动影响几何,目前尚不得知。“还没有解绑编制就先改了薪酬,让编制附着了更多利益,这可能使未来的改革更加困难。”国家卫计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一位专家曾向记者表达担忧。但从“70条”的任务布置来看,对薪酬改革的推进表述为“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着手制订适应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相关指导性文件”。相较尚无明确时间节点的薪酬改革,10月落地的编制改革试点似更快一步。除了人事薪酬和编制,“70条”明确将由国家卫计委在6月底前制定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以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主要目的之一的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进入深水区的最难点,也是核心突破口。如果这个改革不能突破,其他改革都会受到影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认为,这是“70条”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为了呼应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要求,“70条”还明确国家卫计委在9月底前制定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的指导意见。“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的改革,是政府从直接干预公立医院内部事务到超脱出来。如果卫生主管部门不再直接干预,就意味着它要加强全行业的综合管理。”蔡江南认为,综合监管指导意见的落地也将利于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医联体助推分级诊疗作为“70条”的第一条内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已于4月26日发布。医联体的核心目标是通过资源和病人的双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解决患者跨区域就诊、向大医院集中的问题。据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贺胜介绍,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有205个地级以上城市(占地级以上城市总数的60.8%)开展医联体试点。除了要求出台指导意见,“70条”明确“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参与医联体,探索对纵向合作的医疗联合体等分工协作模式实行医保总额付费等多种方式,推动医疗联合体成为服务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管理共同体”。蔡江南告诉记者,医联体实质分为“实体联合”和“虚体联合”两种,前者是将经济利益捆绑在一起,后者是通过信息化等手段做形式上的联合。目前医改政策更偏重前者。蔡江南认为,推动分级诊疗的关键还是提高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和基层用药、检查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异于医改依赖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的思路,5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全科诊所。蔡江南认为,通过在社会力量在外部创造竞争压力,或可改变基层医疗服务的供给格局。但社会力量举办全科诊所的前提是医生的自由流动。
    1630
  • 131477
    14:37
    5月5日,河北省人社厅与河北省政府新闻办联合召开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新闻发布会。从会上获悉,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河北省《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力争通过3至5年时间,逐步建立评价科学、机制完善、放管适度、责任明确、服务便捷的职称制度,并围绕职业道德、能力素质和业绩贡献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具有突破性的改革措施。河北是全国首个为落实《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16〕77号),出台实施意见的省份。改革一:完善职称申报评审诚信档案和失信黑名单制度,健全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实行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制”1、突出评价专业技术人才职业道德意见提出突出评价专业技术人才职业道德。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品德作为专业技术人才评价的首要内容,重点考察职业道德。用人单位通过个人述职、考核测评、民意调查等方式全面考察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操守和从业行为。2、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完善职称申报评审诚信档案和失信黑名单制度,健全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实行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制”,倡导科学精神,强化社会责任,坚守道德底线。改革二:对职称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部分专业技术人才及职称系列(专业)对论文和科研成果不作为必备条件1、突出评价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素质按照国家确定的职称系列,以及各系列层级均设置到正高级的要求,根据我省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才特点和职责,坚持干什么评什么,重能力、重水平、重实践,合理设置和使用职称评审中的论文、科研成果等评价指标,实行差别化评价。2、这些人对论文和科研成果不作为必备条件长期在县(市、区)及其以下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研究属性不明显的职称系列(专业),对论文和科研成果不作为必备条件,主要评价其爱岗敬业、履职尽责、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工作年限等,探索以专利成果、项目报告、工作总结、工程方案、设计文件、教案、病历等视同论文、科研成果要求。3、这些人对职称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对学术性、原创性、研究属性较强的职称系列(专业),试行代表作制度,注重论文、科研成果、作品的质量,淡化数量要求。对职称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确需评价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的,由用人单位和主管部门自主确定。改革三:增加技术创新、专利发明、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标准制定等评价指标的权重,将科研成果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评价重要内容突出评价专业技术人才业绩贡献。围绕建设创新型河北目标,以服务发展为导向,重业绩、重贡献、重创新,增加技术创新、专利发明、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标准制定等评价指标的权重,将科研成果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评价重要内容,完善我省人才分类评价标准。用人单位在省标准基础上制定本单位具体量化标准。——对自然科学人才,从事基础研究的,重点评价其解决重大科学问题能力和成果的原创性、科学价值、学术水平和影响等;从事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重点评价其技术创新与集成能力、取得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技术突破及对我省产业发展的实际贡献等。——对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从事理论研究的,重点评价其在推动理论创新、传承文明、学科建设等方面的业绩贡献;从事应用对策研究的,重点评价其解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现实问题、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服务支撑等方面的业绩贡献。——对教育教学人才,坚持立德树人,把教好书、育好人作为教师评价的核心内容,重点评价其教育教学水平和培养学生实绩。——对医疗卫生人才,把会看病、看好病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重点评价其临床实践能力。——对工程技术人才,重点评价其提高工程质量、推动技术创新、解决技术难题、制定行业标准等方面的业绩贡献。——对农业技术人才,重点评价其服务“三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等方面的业绩贡献。——对财经人才,重点评价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行业引领作用、创造价值能力和创造经济效益实绩。——对文化艺术人才,重点评价其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和推广燕赵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业绩贡献。——对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侧重评价其实际工作业绩,适当放宽学历和任职年限要求。改革四:创新职称评审机制,完善以同行专家评价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注重引入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1、不同人才的评价侧重点对基础研究人才评价以同行学术评价为主,对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人才突出市场和社会评价,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才重在同行认可和社会效益。2、用多种形式对人才综合评价可选择采用考试、评审、考评结合、考核认定、个人述职、面试答辩(说课)、实践操作、业绩展示等评价方式,对人才进行综合评价,提高职称评审的针对性和科学性。3、探索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探索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多维度评价人才提供依据。实行量化评审,把专业水平、工作业绩、实践经历、考核结果、面试答辩(说课)等作为职称量化计分的重要内容。4、晋升高级职称实行全员面试答辩(说课)晋升高级职称实行全员面试答辩(说课),其权重一般不低于量化计分的30%。逐步扩大考评结合的职称系列(专业)范围。5、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试行单独分组、单独评审完善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定向评审、定向使用”制度,试行单独分组、单独评审。按照国家规定的职称和职业资格对应关系,专业技术人才取得职业资格即可认定其具备相应系列和层级的职称,并可作为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条件。改革五:促进职称评审与人才培养使用相结合,有空岗的事业单位,要严格落实聘用政策1、促进职称制度与人才培养有效衔接推进职称评审与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制度相衔接,加快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专业技术人才要主动接受本专业的业务培训、合作交流、国际会议等多种形式的非学历继续教育,按规定将继续教育情况作为专业技术人才考核评价、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结合“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依托科技特派员、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城市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等项目,引导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锻炼,逐步将基层工作经历作为职称评聘的条件。2、促进职称制度与岗位聘用有效衔接坚持评以适用、以用促评,实现职称评审制度与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聘用、考核、晋升等用人制度相衔接。事业单位要在岗位结构比例内开展职称评审。有空岗的事业单位,要严格落实聘用政策,及时开展岗位聘用并按所聘岗位兑现相关待遇,做到人岗相适、能上能下。企业和通用性强、广泛分布在各社会组织的职称系列以及新兴职业,可采用评聘分开的方式。根据行业发展需求,优化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完善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聘政策,适当提高基层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逐步推行县(市、区)域内教育、卫生、农业等专业技术岗位统筹使用,并向乡(镇、街道)、农村(社区)倾斜。围绕雄安新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冬奥会筹办、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大气环境治理等重点工作,健全高层次人才职称聘用政策,适当提高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激励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规范“双肩挑”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和聘用管理,落实高级职称人员延长退休相关政策。
    1809
  • 131183
    22:57
    导 读医保医师是指具有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并经执业注册、同时通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登记备案、在定点医疗机构依法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提供医疗服务的执业医师(含持乡村医生证的村医)。4月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社厅官方网站发布《广西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医保服务医师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自2017年7月1日起,对医保医师实行积分制管理,年度内累计扣满12分的,停止医保医师服务2年,违规的医疗费用不予支付。医保医师是指具有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并经执业注册、同时通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登记备案、在定点医疗机构依法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提供医疗服务的执业医师(含持乡村医生证的村医)。为规范医保医师的医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支出,保证医疗保险制度的健康平稳运行。《办法》明确定点医疗机构医保服务医师实行登记备案制度,进行编码管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服务协议时,定点医疗机构应将本单位医保医师相关材料报送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登记备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建立医保医师管理信息库,对医保医师实行编码管理,信息库与医保系统对接,实现对医保医师医疗行为的动态实时监控。而“未经登记备案的医师或被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暂停、停止医保医师医保服务的医师为参保人员提供医疗服务发生的医疗费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急诊、急救除外)”。《办法》第十条规定了医保医师医疗服务的职责,要求医保医师“坚持因病施治的原则,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不开大处方,不滥做检查,不过度治疗”;“坚持首诊负责制、逐级转诊和双向转诊制。不得推诿拒收危、重病人,不得无故让参保人员提前或延迟出院”。为加强对医保医师的监管,规范医疗行为。《办法》规定医保医师实行12分制积分管理。发现医保医师有在诊疗时不核实患者身份,不合理用药,拒绝为参保人员开外配购药处方,门(急)诊、出入院记录不真实、不完整、不规范、就诊配药无病历记录或书写不规范、无法辨认等情形之一的,每次扣2分。查实存在不符合住院条件标准、挂床住院、分解住院、拒收、推诿参保病人住院等情形之一的,根据不同严重程度每次扣4分或6分。有编造医疗文书、出具虚假医疗证明、办理虚假住院等方式骗取医疗保险基金,串通参保人员,将列开药品兑换成现金或物品,办理冒名住院治疗等情形之一的每次扣12分。同时《办法》对于扣分还有相应的处罚规定:年度内扣2分的,给予警告;年度内累计扣4分的,暂停医保医师服务3个月;年度内累计扣6分的,暂停医保医师服务6个月,一年内不得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或评审;年度内累计扣12分的,停止医保医师服务2年,所有违规的医疗费用均不予支付。《办法》还规定“定点医疗机构被取消医保医师资格人数达到该医疗机构(科室)医师总数30%的(医疗机构或科室在5人以下的,比例为50%),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暂停该科室医疗保险医疗服务资格或暂停该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通过医保医师积分管理及违规处罚与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结算相挂钩,形成定点医疗机构自我管理和医保医师自我约束的机制。
    2484
  • 131157
    19:58
    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公立医院改革处处长甘戈表示,今年全国公立医院将彻底告别“以药补医”时代,“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甘戈表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深化医改的“重头戏”和“主战场”,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采取的是“分步走”的策略,县级公立医院改革2015年已全面推开,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在2010年启动了第一批17个试点城市的工作,2014年增加了17个城市,2015年扩大到100个城市,2016年扩大到了200个城市,覆盖了全国近三分之二的地级以上城市,形成了区域联动改革的良好局面。今年,全国剩下的138个地市都要推开改革,实现全覆盖。国家将出台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指导意见甘戈表示,6年以来,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各地、各部门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重视程度更高,共识更多,推进力度更大,改革取得了“两升三降”的显著成效。“两升”指的是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收入占总支出的比例上升,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上升;“三降”指的是医药费用增幅下降,药占比下降,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下降。甘戈表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重点是要推进两项工作:一项是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今年,全国所有公立医院都要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建立科学的补偿机制,实现新旧机制的平稳转换,回归公益性。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核心是让他们能够得到阳光体面的收入、充分的职业发展空间和安全的职业环境。据悉,今年,国家将开展薪酬制度改革试点,重点是落实“两个允许”,也就是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的奖励。保障可持续主要就是确保财政投入的可持续、医保基金的可持续。另一项是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管理体制和治理机制。推行管办分开、政事分开,推进公立医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内部管理和外部治理机制。“今年,国家将出台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甘戈说。让医务人员靠技术靠服务吃饭甘戈表示,取消药品加成,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3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一方面要加大政府投入,另一方面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使公立医院通过医疗服务获得合理收入。甘戈表示,公立医院改革是典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是要实现“腾笼换鸟”。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路径,把握好改革的步骤与节奏。“首先,通过取消药品加成,挤压药品、耗材生产流通使用环节的水分和规范诊疗行为等,为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腾出空间。”“其次,腾出来的空间马上用于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调价的原则是‘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把药品、医用耗材和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检验等价格降下去,把手术、诊疗、护理等服务项目的价格提上来,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优化医院收入结构。简单地说,就是要让医务人员靠技术靠服务吃饭,而不是靠开药、开检查单增加收入。”“第三,在这个‘腾笼换鸟’的过程中,医保支付和财政补助政策要同步到位、无缝对接,确保群众负担总体不增加。”甘戈说。“补偿机制改革是一组措施,打的是‘组合拳’。取消药品加成、降低药品、耗材价格、提高劳务价格是补偿机制改革的第一步,接下来应加大力度同步推进以病种付费为主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目的是改变公立医院目前做大收入的运行模式,同时,财政补助与医院的功能定位和服务绩效挂钩,再配套临床路径、两票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措施,激励了公立医院在不断改善服务质量的同时,主动控制成本。一方面,不合理的医疗费用得到了控制,医保资金进一步得到有效利用,有助于减轻居民看病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实现了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控制医疗成本和调动医生积极性的改革目标。”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助理吴明教授说。基层就诊可获得更高比例医保补偿吴明表示,近期的政策一直在提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简称“三医”联动。其中,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核心,是撬动公立医院改革的杠杆,主要的措施是对于住院实施临床路径下按病种付费,对于门诊探索按人头预付,引导医院在保质量的前提下主动控制成本;压低药品耗材价格是关键,为医院进一步控制成本创造了条件,也为提高技术劳务价格腾出了空间;“医保”和“医药”方面的改革促使公立医院运行模式的改变,结合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目的是在规范医疗行为的同时调动医生积极性。此外,通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有助于推动各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卫生机构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使既往的无序竞争变为有序协同、推进“上下”联动。“同时,对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实施差别化医保报销比例,在基层就诊可以获得更高比例的医保补偿,在基层就诊医疗费用的补偿比例高于在大医院就诊,扩大基层医保报销的药物目录,对于在上级医院已经确诊、明确了治疗方案、长期服用同一类药物的患者,所需要的药物都可以在基层卫生机构拿到。目的是引导和吸引患常见病、普通病的患者更多地利用基层服务,缓解大医院看病拥挤的问题,还可方便居民看病,减轻经济负担,使医疗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吴明说。“考虑到医生工作的技术性、专业性强,工作难度较大、时间长、强度大,工作责任重、职业风险高且要终身学习等,在收入分配上应该允许突破事业单位现行的工资调控水平。可以通过市场来体现,如果这个行业的吸引力不大了,优秀人才都不愿意学医了、不愿意做医生了,说明薪酬水平没有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因此,在医务人员的薪酬分配上应该逐步纳入市场因素。”吴明说。
    1688
  • 131107
    18:06
    据国家卫计委消息,为保证医患双方合法权益,4月1日起,我国将施行《电子病历应用管理规范(试行)》,电子病历的书写与存储、使用和封存等均需按相关规定进行。规范对电子病历应用做出基本要求。相关医疗机构应具有专门的技术支持部门和人员,负责电子病历相关信息系统建设、运行和维护等工作;具有专门的管理部门和人员,负责电子病历的业务监管等工作。电子病历系统应当为操作人员提供专有的身份标识和识别手段,并设置相应权限。操作人员对本人身份标识的使用负责。《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2013年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适用于电子病历管理。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可以使用电子签名进行身份认证,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医疗机构使用电子病历系统进行病历书写,应当遵循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的原则。门(急)诊病历书写内容包括门(急)诊病历首页、病历记录、化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等。住院病历书写内容包括住院病案首页、入院记录、病程记录、手术同意书、麻醉同意书、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同意书、病危(重)通知单、医嘱单、辅助检查报告单、体温单、医学影像检查报告、病理报告单等。规范指出,医疗机构应当为患者电子病历赋予唯一患者身份标识,以确保患者基本信息及其医疗记录的真实性、一致性、连续性、完整性。电子病历系统应当对操作人员进行身份识别,并保存历次操作印痕,标记操作时间和操作人员信息,并保证历次操作印痕、标记操作时间和操作人员信息可查询、可追溯。医务人员采用身份标识登录电子病历系统完成书写、审阅、修改等操作并予以确认后,系统应当显示医务人员姓名及完成时间。电子病历系统应当设置医务人员书写、审阅、修改的权限和时限。实习医务人员、试用期医务人员记录的病历,应当由具有本医疗机构执业资格的上级医务人员审阅、修改并予确认。上级医务人员审阅、修改、确认电子病历内容时,电子病历系统应当进行身份识别、保存历次操作痕迹、标记准确的操作时间和操作人信息。电子病历应当设置归档状态,医疗机构应当按照病历管理相关规定,在患者门(急)诊就诊结束或出院后,适时将电子病历转为归档状态。电子病历归档后原则上不得修改,特殊情况下确需修改的,经医疗机构医务部门批准后进行修改并保留修改痕迹。根据规范,门(急)诊电子病历由医疗机构保管的,保存时间自患者最后一次就诊之日起不少于15年;住院电子病历保存时间自患者最后一次出院之日起不少于30年。电子病历系统应当设置病历查阅权限,并保证医务人员查阅病历的需要,能够及时提供并完整呈现该患者的电子病历资料。呈现的电子病历应当显示患者个人信息、诊疗记录、记录时间及记录人员、上级审核人员的姓名等。医疗机构应当为申请人提供电子病历的复制服务。医疗机构可以提供电子版或打印版病历。复制的电子病历文档应当可供独立读取,打印的电子病历纸质版应当加盖医疗机构病历管理专用章。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为患者提供医学影像检查图像、手术录像、介入操作录像等电子资料复制服务。
    1970
  • 130851
    09:39
    近日,多个媒体报道了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周梁教授在两会期间的建议:为医生松绑,取消医生职称分级晋升!此建议之大胆与担当,让人由衷点赞。下面,我截取周梁主任的部分观点做一个评分析。观点一:取消我国医生职称体系中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的分级晋升制度,为广大勤勤恳恳地在临床第一线从事医疗诊治工作,为病人提供直接医疗服务的医务人员松绑。观点二:虽然目前医疗机构对医生的晋升职称考核体系是医疗和科研并重,但实际上逐渐演变成唯科研、唯论文了。有些医生临床能力虽然得到患者和同行认可,但由于缺乏科研成果和足够的论文数量很难晋升。与此同时,一些不会做手术的主任医师、不会看病的内科专家,靠大量科研论文获各种职务头衔,但在实践中却不会处理病人和具体的临床问题。观点三:晋升制度可以改成住院医师和医师两个级别。所有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通过考核评估达到标准的医生即可成为医师。不同工作年限的医师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只是临床经验多少和临床水平高低有所不同而已。要不断完善对医生实际临床水平的考察标准,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至于那些有志于成为临床、科研和教学全面发展的学术型专家的医生,可以培养其成为学术型医生,并通过教授系列晋升的评审机制成为副教授或教授。周梁主任的观点不仅大胆,而且合理。理由有三:首先,医生分级晋升已经演变为了行政化下的怪胎。周梁主任一针见血指出了当前医生在职称晋升中的弊病。这种弊病的根源就是行政化的强权包办。医生评职称,不是由最懂医生、最了解医生的学术组织来评,而是行政机构去评,使医生的职称沦为行政化下的产物。行政化最大的特点就是政策化、教条化、一刀切。这种情形导致的结果只有一个:医生不断地去迎合行政标准,而放松甚至是放弃了临床需求。出现不会看病、不会做手术的高职称医生,甚至是能力弱的医生领导能力强的医生,有能力的医生抬不起头,没能力的医生趾高气扬也就不足为奇了。其次,医生分级晋升已经成为医学发展的最大内耗。从学科发展角度看,取消医生分级晋升,可以有效减少甚至是杜绝买卖医学论文、学术造假、权利寻租等现象,真正建立起以临床需求、病人需求为导向的医学科研方向,有效避免临床与科研两张皮。从医院管理角度讲,职称都是绩效评价、薪酬分配的重要权重。表面看这种分配方式合理,但实际上这是一种粗放的管理方式。而取消医生职称分级晋升,可以倒逼医院以临床实际能力为主,建立真正公平合理的绩效指标考核体系,最大限度地激发调动医生的积极性。从服务患者角度讲,医生分级晋升的减法,势必会换来医生回归临床的加法,最终受益的是所有患者。另外,医生分级晋升与医改的路径和初衷背道而驰。医改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解放医生,实现医生自我价值。而医生分级晋升严重阻碍了自由执业、公立医院去编制等政策的推进。这样的职称晋升制度,只会把医生与公立医院捆绑得越来越紧,使医生越来越依附于公立医院,不利于人才的流动,不利于民营医疗的良性发展。这样的结果是与医改严重相悖的。最后,我想说,周梁主任是一名主任医师,处于医生分级晋升后的顶端。从他目前的地位看,取消医生分级晋升对其没有任何好处。但周梁主任却依旧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了这样的建议,足显一位科主任的胸怀与格局:以推动医学健康发展为己任!干净,心无杂念!为有这样的好医生和科主任点赞!
    5687
  • 130849
    09:16
    3月12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医卫45组、46组的小组讨论会上,围绕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报告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的报告展开讨论。“我先说两句。”46组的讨论会一开场,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凌锋便开了腔。在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10年间,防止暴力伤医是她每年的“必答题”。“暴力伤医和袭警是一样的,都应从重从严处理。”凌锋说,警察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医生守护患者健康,对这两类人施暴,伤害的不仅是医生和警察,同时也伤害了二者保护的对象。“如果医生的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还有谁会给患者看病?”“我同意。”全国政协委员、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姚树坤一边高举右手一边抢过话筒说。他认为,涉及食品安全的问题也应如此,不论是否对他人身体构成伤害,只要是有意为之,当事人都应受到从重处罚。“这些年,‘两高’报告确实改进了很多,至少能看懂了。”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口腔医院副院长林野用手指敲击着桌上的报告说。他表示,在医闹案件中,之所以出现小闹小赔偿、大闹大赔偿的现象,主因是法院在处理医疗纠纷时,依据的是无责任赔偿和安抚性赔偿。“比如一个肿瘤患者,术后因心梗在医院死亡,在欧美,由于病人的死亡与手术没有直接因果关系,因此医院免于赔偿。”林野说,但是,国内的司法实践中,患方会寻找医院的医疗缺陷,比如整个就诊过程中存在化验单子没有按时发出等问题,法院便以此为据,让医院进行安抚性赔偿,“但这与患者死亡并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助长了医闹的嚣张气焰。”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书记刘玉村说,“两高”报告提到检察官、法官的工资收入普遍较低,近些年,司法系统中部分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的骨干离职,选择到收入丰厚的律师事务所工作。“这让我想到了医生。”刘玉村说,如果不能通过医疗服务价格体现医生的价值,很多公立医院的骨干医生也会到收入待遇更好的民营医院从业,“公立医院是我们医疗体系的压舱石,如果不能留住医生,公立医院的发展也将受到影响。”“有些医生被杀了或者被伤了,而对犯罪人的处置我们却看不到。”在45组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范利说,对违法行为要严惩,体现法律威力。尤其是现在网络造谣、网络诈骗、虚假广告等问题越来越多。“我们遇到了这些问题有些并不知道该怎么办,很多时候束手无策。比如,有家药厂卖不出去药了,就利用国人对保健药的需求,把我和一些专家的照片登到了他们出版的书上,说我们参与了一个葛根胶囊的研制。后来这件事情虽然进行了调查,但是对这些人的处理我们不知道。希望在网络方面出台更好的政策来打击这种违法犯罪。”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方来英说,建议深入研究人民评审员制度。因为不可能让法官做个全能的人,什么都懂。在审理医患纠纷的案件时,如果不是大夫可能弄不明白里面的所以然,就算是大夫不同专业差别也很大,因此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发展人民陪审员制度。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说,伤医案件还时有发生,医疗暴力的文件真正落地,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伤医事件的发生。
    1678
  • 130839
    19:01
    3月9日,针对全国人大代表王宝山有关分级诊疗的建议,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当面做了回复。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焦雅辉介绍,一项针对分级诊疗试点的评估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医疗机构间双向转诊工作已初现成效,2016年,全国上转病例较2015年同比增长62%;下转病例较2015年同比增长117%。王宝山提出,现在医疗资源仍存在向大医院集中的趋势,要加强科学规划,大力发展专科医院。在推进分级诊疗过程中,合理拉开基层医院和大医院的报销差距,吸引患者在基层就医。通过组建医联体、发挥医保和价格的政策引导作用,畅通双向转诊渠道。如果信息化作用发挥得好,对实现分级诊疗目标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焦雅辉介绍了国家卫生计生委主动调整医疗资源布局、推动医疗联合体建设、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等方面的工作。19个省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比例缓慢增长,平均增幅为1.77%。吉林、河北、内蒙古等13个省份县域内就诊率超过80%。2016年,全国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22%,同比增长8个百分点;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38.8%,同比增长10个百分点。焦雅辉说,从今年开始,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设定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时,将不再把单纯的门诊量增长、床位规模等作为医院,尤其是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正向指标,而是把医院功能定位、就诊患者病种结构、公益性发挥、分级诊疗制度等医改任务落实情况作为对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最近,国家也在研究对医联体如何实施绩效考核,重点考核大医院医疗资源下沉情况,考核结果将会和财政补助、医保支付、评优评先等挂钩。
    1907

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