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园地-医政法规

  • 99023
    10:21
           目前,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而县级公立医院以药品零差率为切入点的综合改革试点也在扩大及深入。要让公立医院改革能够稳步、有序、有效地推进,对下一步的改革做出制度性、政策性的顶层框架设计,就显得尤为迫切。对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供有关方面参考。  优化资源配置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迅速增长,而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及分布不均衡,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不足的矛盾显得更加突出。因此,优化公共医疗资源的配置就成为公立医院改革的任务之一。  优化医疗资源的关键在于有序扩大优质医疗资源和有效下沉医疗资源,以平衡区域配置,完善能级设置和改善资源结构,加强和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具体建议如下:  1.大城市公立医院:调整结构,下沉资源  大城市(特别在省会城市)主城区医疗资源相对集中,表现为医院等级高(基本是三级医院)、技术水平高、病人信任度高,因此难以避免“人满为患”。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医院占地面积均较为狭小,加之门急诊病人流量大、床位多、服务流程复杂,医院总体环境与病人的要求有差距,与医疗服务流程管理脱节,与现代医院发展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适应。  大城市公立医院的改革和建设一是要加大医院总体环境和医疗服务流程的改造力度,完善医院内部布局和结构调整,使之符合医疗业务发展和管理需要,同时严格控制该类医院在主城区内的规模扩张,可以在其周边县(市)和新区建立分院的形式,合理调整主城区医院的床位规模,实现其部分医疗资源的下沉和外延;二是要加大城市医院对基层医院的支援力度,鼓励城市医院与基层医院建立管理、人才、技术和信息链,通过与经济利益适当挂钩、全面托管或重点托管等方式,加强与县(市、区)级医院联系,有条件的可试点集团化管理,以达到主城区高等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促进县(市、区)级医院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快速提升。  2.地区级公立医院:提升区域服务能力  在国家提出建立区域医疗中心的整体布局下,要高度重视地区级医疗中心建设,着力提升该类医院在区域中的服务能力,更好地发挥其综合功能及部分专业的引领辐射作用。目前,地区级综合性医院、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具有较强的服务能力和较大的规模,但是群众对这类医院的信任度还不是很高,群众认为其无论在技术水平或服务能力上,都和省级医院存在较大的差距。对此,可考虑将部分地区级公立医院纳入省级公立医院的专业与人才培育范畴,作为“以市为主、省级支持”的省市共建医院。对省市共建医院主要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特别的支持,使其享受省级医院同等待遇,省、市财政应安排相应经费支持其人才、学科建设。  3.区域专病中心:实现疾病治疗同质化  结合国家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按照统筹规划、公平竞争、整体效益和便利可及的原则,在省域范围内分若干个医疗区域并依托区域内二级以上医院,设置符合当地疾病谱、覆盖一定病种数量的专病中心。通过对专病中心的建设培育,在提高技术水平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和不同医院间对同类疾病治疗的同质化。  省级财政应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区域专病中心建设,经费主要用于人才培养、提高技术水平等。区域专病中心所在地的地方财政应安排配套经费,共同促进区域专病中心的发展。要制定区域专病中心建设规划方案,开展对区域专病中心的评定,综合评估其医疗服务能力、技术水平、技术辐射及其带动能力、人才培养情况和群众满意度等,加强对区域专病中心建设的监督指导。  改革管理体制  “管办分开”是公立医院“四个分开”改革的内容之一。“管办分开”的目的是将公共决策、依法监管职能与举办、运营职能适度分开,政府机构主要负责制定相关政策、制度以及程序、规范标准,并监督举办机构的工作,而不从事具体的办院事务;举办机构主要集中精力执行政策和运营医院,实现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目标任务。结合国内外的实践,举办机构可以是政府机构,也可以是政府通过授权或者委托的方式由非政府机构来执行。  当前有两种模式可供借鉴。一是医院管理局模式,即在政府主管部门内部实行监管职能与举办职能适度分离,成立医院管理局,构建新型卫生管理体制。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卫生事业的规划、标准、准入和监督,医院管理局作为卫生行政部门的内设机构,履行对公立医院的办医职责,督促公立医院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多体现公益性。二是医院管理委员会模式,即在政府层面上成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由政府分管领导任主任,政府各相关部门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卫生行政部门。医院管理委员会是政府的特设机构,与其他政府职能部门是平行关系,但没有公共行政权力,其履行对区域内公立医院的建设发展规划等重大事项管理、决策职责。  从目前我国部分省市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的改革情况来看,笔者认为选择医院管理局模式较为符合我国国情。省、市级政府可设立与卫生行政部门同级别或低半个级别的医院管理局,对所辖的公立医院实现全面的办院职责。一些地区已有的财会委派、药械集中采购、质量管理、科教服务、政策研究等资源可实行整合,纳入医院管理局管理。在此基础上,对一定规模的公立医院试行理事会管理制度,从而改革和理顺公立医院管理,激发公立医院运行活力。  完善质控体系  1.建立医疗质量数据库  一是完善以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技术指导中心为主要组织形式的质控体系,建立区域统一的医疗质量数据上报网络和数据库。具体为省级医院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全省医疗质量评价与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规划和方案,指导并督促数字化医疗服务与监管建设进程;医疗机构在完善优化医院信息系统(HIS)的基础上,扩展其各项功能,建立起以HIS、电子病历、远程会诊系统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同时,从规范病案首页填报与疾病分类编码、实行住院病案首页网络直报入手,在卫生部门规定建立的病案首页的基础上,根据医疗质量安全监管及公立医院改革要求,结合各地特点,增补单病种质量控制、抗生素合理应用及临检中心室间质控等信息资料,形成质量控制数据库,并逐步充实和完善。  二是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医疗质量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分析与研判,统一对区域内规模医院的服务范围、技术水平、服务效率及医疗质量进行定量评价,并将评价逐步应用于公立医院改革成效、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等级医院评审考核等方面,建立起更为客观、公正和科学的新型医院评价体系。鼓励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对医院进行独立评价和监督。  2.加强医疗服务行为监管  首先是加强医疗服务安全质量监管,二级以上医院要全面建立以信息化为手段的全处方点评制度,严格抗菌药物和其他药品的使用管理。其次是强化医疗费用的合理控制,将均次费用和总费用增长率、平均住院日和药占比等控制管理目标纳入医疗机构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绩效考核范围,重点监控费用增长速度较快疾病的诊疗行为,定期向社会公示相关指标。  3.设立医疗质量奖  应引进和运用适宜的质量管理工具,通过开展质量管理培训、质量竞赛等活动,形成全员参与医疗质量管理的氛围。遵循全员参与、质量可持续改进、质量管理有效性和有益于患者的原则,设立国家和地方的医疗质量奖。医疗质量奖的评审,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考评、医疗机构的监督、医疗机构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群众信任度的增强,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作者马伟杭、王桢单位为浙江省卫生厅,徐盛鑫单位为《卫生经济研究》杂志社) 
    871
  • 99022
    10:16
         《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出台以来,各地都在认真贯彻,积极推进。但在实践中,对于大病保险是按病种还是按医疗费用来界定保障范围,说法不一,值得探讨。通过对这两种界定方式的比较分析,笔者认为,以费用界定大病保险保障范围更为公平。  按病种界定的优劣  把危及生命健康、医疗费用高、经积极治疗预后较好的病种,界定为“大病”保障病种的优点在于:一是费用较易控制,有利于保障基金运营的安全性;二是实践操作性强,较容易推开;三是突出对少数病种的保障,重点支付几种易导致参保人员陷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病种,短期内效果明显。其缺点在于:一是病种的设定人为因素较强,缺乏客观的现实依据,将唇腭裂、甲亢等病种纳入“大病”保障范围意义不大;二是概念模糊,从新农合20种“大病”病种的设定可以看出,既要考虑解决高额医疗费用,又要解决一些地方病、常见病的保障问题,病种设定标准不一,不利于制度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三是缺乏公平性,参保人员只有患病种范围内的疾病才能得到“大病”保障,而患胰腺炎、淋巴癌、消化道出血之类的危及生命、费用很高的“大病”却得不到保障,有失公允。  按费用界定的优劣  “指导意见”提出以医疗费用额度界定“大病”保障范围,即以个人年度累计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超过当地统计部门公布的上一年度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为判定标准,其优点体现在:一是此种界定“大病”的做法更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它直接从造成患者经济负担的高额医疗费用角度对重大疾病的概念进行界定,能有效减少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现象发生;二是有较强的政策稳定性,保障范围不会随着病种的改变而变化,有利于制度的持续运行;三是具有较强的公平性,凡发生灾难性医疗支出,即可纳入“大病”保障的范围。缺点在于:费用快速增长的问题较难控制,有陷入西方高福利危机的危险性;以现阶段的国情较难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际操作性相对较差。  坚持保基本控风险  江苏省太仓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按费用界定保障范围,规定参保人员个人自付费用超过1万元的可以享受到“大病”保障。2011年,该市有2604人享受到“大病”保障,其中,得到补偿前10名的患者所患疾病分类为:脑出血、脑损伤共3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人;肝癌、白血病、肠癌术后、贫血、颈椎病各1人。2012年,该市有2144人享受到“大病”保障,其中,得到补偿的前10位患者所患疾病分类为:白血病3人;脑出血3人;消化道出血和穿孔各1人;慢性活动性肝炎1人;其他1人。由此可以看出,享受“大病”保障待遇的疾病并没有规律性,简单以病种界定“大病”保障范围,部分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仍然较重。  基于以上优劣对比和实践分析,以及从制度发展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角度出发,按费用确定“大病”保障范围更加公平。当然,在制度设计过程中,要坚持保障基本,合理确定合规医疗费用;坚持因地制宜,严格待遇标准设置;坚持低水平起步,逐步扩大范围,从而有效控制基金支出风险。  (作者单位: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593
  • 99018
    09:40
           对基本医疗保险设置封顶线的初衷是担心基金不堪重负,规避支付风险,但实践表明,放开封顶线和设置封顶线对基金的压力差别不大,有些地区放开封顶线后基金依然能够做到收支平衡。  设置封顶线存在以下弊端:  第一,参保人治病的基本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保基本”已经体现在医保三个目录上,不应再以费用多少另划界限。设置封顶线的做法把治病所需的基本费用人为切成两块,一块基金报销,另一块自负,而超过封顶线的那部分其实也是治病所需的,对基本需求基金不予支付,理论上讲不通。  第二,参保人之所以参保主要是为了化解大病风险。有了封顶线后,得了大病花费高额医疗费用时本来更需要基金补助,但由于封顶线限制却没有得到补偿,把风险留给了患者,这样会让参保人失望,也会挫伤参保的积极性。  第三,封顶线政策的实际效果偏重于保护基金,有利于守住基金平衡的底线,但弱化了医疗保障性,不利于患者的基本医疗权益的完整实现。政府在实践中虽然在不断提高封顶线,使患者的医疗保障有所改善,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因此放弃治疗或因病致贫,给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多多少少留下负面影响,使医疗的公平性、可及性打了折扣。  第四,封顶线以上费用可以通过再保险办法化解,如正要推开的居民大病保险方案,也能达到减轻患者负担的目的。但是,至少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还存在大病保险报销不了的部分费用,这些费用从占比上讲可能只是封顶线以上的50%以下,但绝对额依然很大,对低收入人群继续形成威胁;二是会造成“基本保险不太靠谱”的假象。因此有人建议,如用基本保险基金去买补充保险,还不如取消封顶线,抬高基本保险待遇,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何必多此一举。  应当承认,设置基金报销封顶线是个刚性保护的简单办法,有易于操作的优点。关键是保护谁?如保护参保公民个人也许更好些。在某些国家,如日本,不设基金报销的封顶线,而设置个人自负封顶线,即自负的医疗费用超过政策规定的,个人不再承担,其余再多费用统统由基金负担。实行这种办法,个人看病才真正无后顾之忧。  (作者系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教授) 
    632
  • 99010
    09:15
           在药品“两打两建”专项行动中,九江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建立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协作机制,专项行动取得了初步成效。  8月20日~9月6日,九江市局牵头组织,分别抽调所辖各县市区稽查业务骨干组成2个检查组,确定一名带队领导,对全市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及医疗机构开展了为期2周的交叉执法检查活动。共检查药品生产企业5家、批发企业10家、医疗机构8家,查处劣药10余种、过期医疗器械6个品种,抽验药品160批,发现案件线索30余条,正在侦办过程中。  与此同时,九江市局建立完善药品稽查、流通、注册、安监、法规等部门参与的内部联动机制以及公安等部门参与的外部联动机制,加强协同配合,形成专项整治的合力。9月9日~20日,九江市局从机关各业务科室及药品检验所抽调执法人员14人组成2个督查组,深入全市14个县市区,进行药品“两打两建”专项行动督查,现场检查所有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批发企业,随机抽查了部分药品零售企业及诊所。共检查药品生产企业11家、药品批发企业18家,抽查零售药店及诊所各34家,下达责令整改通知16份,抽验药品及原料共90批次,查获相关违法违规线索9起。九江市局还加强与公安、法院等部门的联合办案力度,移送公安机关案件5起。 
    599
  • 98643
    09:22
       “在这次医改中卫生信息化得到高度重视,卫生信息化是深化医改的重要任务,而且是促进卫生事业科学发展、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重要支撑。”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与信息司司长侯岩6日在沈阳表示。  当日,第九届中国医院院长高层论坛在沈阳召开。新医改推行四年多来,中国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覆盖了95%的人口,参保人数超过了13亿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是医改的重要内容,也是医改的重要手段和支撑。  侯岩表示,中央财政投入了近百亿元人民币来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现在有10个左右的省份已经建立了省一级的卫生平台来支持跨区域的信息共享。全国电子健康档案的建档率超过了70%,其中12个卫生信息化试点省份已经超过了81%。  侯岩指出,传染病疫情的直报系统,覆盖了100%的疾控机构。“在以前SARS传染病的直报需要5天时间,现在0.47天就能够上报”。另外,信息化在大医院的发展是以电子病例为核心来建设医院信息化,所有的三甲级医院基本都已实现院内信息共享。  侯岩强调,医院信息化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支撑,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药品的管理这些方面都离不开医院的协同参与。医院尤其是大型医院中心辐射作用是能够有效地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加强医院信息化首先就是要积极推进以电子病例为核心的整体的信息化。 
    572
  • 98475
    20:58
        据AMN医疗服务集团旗下的医师人力资源公司梅里特•霍金斯(Merritt Hawkins)称,家庭医生连续第7年成为医疗保健机构最紧缺的招聘职位。    包括接生婴儿的家庭医生在内,家庭医师成为医院、诊所和其他医疗中心招聘热潮中最急需的人才,因为他们属于初级保健专业人士,负责在门诊对患者进行普通治疗,收取的医疗费用较低。雇主和保险公司试图限制医疗费用,以及《平价医疗法案》(Affordable Care Act)强调降低医疗成本的压力带动了这种趋势。    由于内科对保持患者健康和远离医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普通内科医生在“最急需医疗职位”排行榜上名列第2位。在榜单上排名第3位的是住院医生,他们通常受雇于医院,在医院任职的同时为病人提供需要的初级医疗保健服务。住院医生一般是医学会认证的医师。尽管从历史上来看,这项调查侧重于医生招聘,不过这家达拉斯公司在2013年的内科医师招聘调查中把并非医生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士也包括在内。    执业护士首次进入榜单的前10名,这些高级护士能够开具处方药物,任职于医药巨头沃尔格林(Walgreen )、CVS/Caremark公司和沃尔玛超市(Wal-Mart Stores)经营的零售诊所。尽管没有进入排行榜的前十名,但助理医师排在了榜单的第12位,这是他们首次跻身梅里特霍金斯公司的前20名榜单,将放射科医生和麻醉师挤出前20名医疗保健职位排行榜之外。    这项分析报告基于梅里特•霍金斯公司对多家服务机构从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底期间3,000多个招聘职位的调查,包括医院、学术医学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疗集团。此份调查的十大最紧缺的医疗保健职位依次是:家庭医生、内科医生、住院医生、精神科医生、急诊科医生、儿科医生、妇产科医生、普通外科医生、神经科医生、执业护士)
    776
  • 88232
    11:13
          医改的争论通常在政府主导与市场主导两种观点之间展开,或在行政化与市场化两条道路之间选择。因此,人们通常以为医改只有这样两种非此即彼的选择。由此造成的结果是:由于担心市场化会导致唯利是图、牺牲患者的利益,因此政府主导或行政化便成为医改唯一可行的选择。这样一种思维方式主导了我国的医改。本文试图打破这样一种固化的思维框架,探讨我国医改的新方向。  行政化还是市场化  医改道路的选择集中体现在对医疗资源的控制方式上。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解医疗资源:一个是实物角度,一个是货币角度。从实物角度来看,医疗资源主要由医院、医生、药品、检查四个部分组成。从货币角度来看,医疗资源就是医疗费用或医疗经费。  行政化意味着主要由政府行政部门来直接控制医疗资源,包括政府直接拥有公立医疗机构,然后由公立医疗机构将医院、医生、药品和检查统一控制起来;同时政府行政部门直接控制公立医疗保险机构,直接筹集和控制医保经费的使用。而市场化意味着主要由私人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和私人营利性医保机构来控制医疗资源。  医疗资源行政化具有种种弊病:首先,由于政府将主要精力放在直接控制资源上,同时保护自己拥有的公立机构,因此行政部门无法承担对全行业实行公平、有效监管的职能,造成医疗行业监管的缺位和无效。其次,由于高度的行政集中控制医疗资源,使得行政部门无法及时掌握充分的信息,无法调动具体经办人员的积极性,造成官僚化、低效率和浪费,从而无法很好地满足病人需要。最后,政府行政部门本身的寻租,利用手中的职权来追求行政部门本身和个人的利益,造成腐败、低效和浪费。  医疗资源的市场化同样具有种种弊病:首先,由于医疗本身的信息特点,医疗质量的不确定性和难以衡量和监控,因此外部机构对于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营利性医疗机构无法进行有效的质量监管,从而有可能产生以牺牲病人利益来换取利润最大化的情况。其次,以营利为目的的医疗机构会将主要力量放在从事利润高的医疗服务项目和高收入人群上,而对那些利润不高但是对病人有利的服务项目和低收入人群兴趣不大,从而造成高利润服务项目的过度竞争和过度供给,而那些病人需要但利润不高的服务项目则供给不足,同时低收入人群的需要无法得到充分满足。最后,社会整体的健康目标与医疗机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之间可能不一致或发生冲突。从整个社会的目标来看,追求人民的健康才是目的,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是保证健康的重要手段。这样会降低人们对于医疗的需要,降低医疗机构盈利的机会。因此,在一个医疗市场化的环境下,会造成医疗资源的大量使用与人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却并不同步,从而体现为一个国家健康投入的宏观效率不高。  社会化作用凸显  鉴于医疗卫生的特点以及行政化和市场化的局限性,社会非营利组织在医疗卫生体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化。社会化从货币或筹资的角度来看表现为,社会医保在整个医疗费用的支付中占重要比重,而通过政府税收来直接经办的政府医保、商业医保、个人之间支付都分别占次要地位。政府在社会医保中的作用在于制定基本规定和立法,并且进行监督。社会化在医保上的重要作用还表现为政府行政部门不直接管理社会医保,而是由非营利性医保机构来直接管理。德国的社会医保是由200多家非营利性的医保组织(基本基金)组成的,参保人可以自由选择参加一个医保组织,这就对医保组织产生竞争压力,促使他们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满足参保人的需要。  社会化从实物或医疗服务角度来看,表现为社  会非营利医疗机构在整个医疗体系中占重要比重,而公立和私人营利性医疗机构占据次要比重。社会非营利医疗机构与私人营利性医疗机构相比具有几个重要特点:第一,不存在个人所有者,没有任何个人允许将利润占为己有,利润只能用于医疗机构的发展。第二,享有政府免税待遇,不需要交纳所得税,而且得到的社会捐赠也可以享受免税待遇。第三,必须向社会提供一部分公益性服务,例如公共卫生、向低收入人群的支助等。第四,除了进行行业监管外,政府不能直接干预社会非营利医疗机构的经营管理,不能直接任命医疗机构的负责人。因此,社会非营利医疗机构事实上是一种社会资产,任何个人和政府行政部门对其都不具备所有权和支配权,机构本身享有完整的独立经营管理权,在收入上自我生存,在发展上自我规划。  打破高度行政化  中国医改的方向应当朝着医疗资源社会化的结构去发展,这种社会化结构可以用两个橄榄型来形象地概括:即筹资结构的橄榄型和所有制结构的橄榄型。筹资结构的橄榄型表现为:中间大:社会医保占整个国家医疗经费的50%左右;两头小:政府直接筹资部分和个人直接支付部分占剩下的50%左右(个人部分逐步减少到20%以下)。医疗服务机构所有制结构的橄榄型表现为:中间大:社会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占整个医疗机构的50%左右;两头小:公立医疗机构和私人营利性医疗机构占剩下的50%左右(私人营利性医疗机构控制在20%左右)。在医疗资源的社会化体制下,社会非营利性组织占有重要的份额,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既能够避免行政化的低效和寻租弊病,也能防止过度追求利润带来的不利影响。  如何从我国目前高度行政化的医疗卫生体制转变为社会化体制呢?  首先需要完成技术上的任务,需要通过政府放权将现有的大量公立医疗机构改造成社会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这些机构需要学会自我管理,按照法律、规章制度、合同来运行,并且接受政府和社会第三方的监督。  其次,政府也需要学会用新的工具和手段对这些非营利机构监管。例如,对非营利机构的财务监管比监管营利性机构更为重要,可以避免他们将利润以成本的方式来挪用。由于现有的公立医院从他们的收入结构来看,他们90%的收入已经从市场上获得,政府直接支助只占10%,所以这些公立医院从收入来看已经成为事实上的社会非营利医院。  从我国目前高度行政化的医疗卫生体制转变为社会化体制,主要障碍还在于需要调整现有的利益结构,换言之,利益冲突是主要障碍。政府行政部门对于医疗资源的高度控制与一部分人的利益直接相关,社会化意味着政府行政部门需要进行重大的职能转换,需要将控制资源的权力下放给社会和市场,自己转到对全行业的监管和提高社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上来。而我国医改深化面临的重要挑战正是在于政府行政部门如何能够克服部门和个人利益的诱惑。从整个社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才有可能向医疗资源社会化的改革方向前进。  (作者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  相关链接  英国的行政化与美国的市场化  英国代表着典型的政府行政化的医疗卫生体制,在筹资方面由政府税收直接来办理全民医保制度,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供给方面也占有压倒优势。但是,从撒切尔政府开始,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引入了内部市场化或准市场,将医保资金分给各地的医保基金管理组织来分散管理,同时进行了医院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使得医院成为具有充分自主权的法人机构。当然,英国的改革还是在原来的公有制体制内进行的,尽快扩大了竞争和自主权,但是仍然无法完全摆脱行政化体制中的一些顽疾。  美国则代表着市场化成分最高的医疗卫生体制,但是从医疗费用的筹资来看,美国政府的直接投入在整个医疗费用中接近一半,而且大量的医保机构是非营利性组织。从医疗服务的提供来看,社会非营利性医院占了全部医院总数的一半,而私人营利性医院只占21%。因此,美国医疗卫生体制中的市场因素并没有我们通常想象的那么高。  
    945
  • 88217
    10:30
           国家有关部门一直在积极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笔者认为,支付制度改革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加快促进经办机构角色的转变  付费制度改革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办机构角色功能由“支付方”向“购买方”的转变。但由于统筹层次低,医保经办方在与医疗服务提供方的谈判“博弈”中显得软弱无力。因此,必须加快市级统筹,并在省级经办机构建设结算平台,使经办方在谈判中足以发挥医保基金导向作用,以此促进医保经办机构角色不断转变,由分散、单独购买转变为全省团购。  催生医疗机构医保管理新机制  总额控制下的预付制改革,同样也使医疗机构医保管理部门的职能发生了变化,由过去沟通联系医保经办部门的角色转变为医疗机构医保工作方面的协调人甚至是“管理者”。要实现这个转变,医疗机构就要有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富有睿智的医疗机构管理者会把精兵强将派到这个岗位)。更重要的是,医保经办部门要把监管的部分职能延伸到医疗机构的医保管理部门,使之形成清晰的管理思路、基本的管理规范、健全的运行机制。这同样要求医保经办部门加强调查研究,开展卓有成效的培训,尽快使医疗机构医保工作人员与承担的新任务相匹配。  从机制上破解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一是总额控制下,因为限额,一些医疗机构诱导病人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其理由为难以保证患者治疗效果。二是医疗机构普遍将预分额度分解到科室甚至分解到医务人员,硬性约束导致某些科室推诿病人。三是总额预付初期,医疗机构纠结于“控制结余”还是“适度超支”,因此年终决算时出现两种现象:一种是“控制结余”,导致推诿病人;一种是“适度超支”,增加了不合理额度。要避免上述问题,根本办法是经办机构加强精算队伍建设,深入医疗机构调查研究,选准额度分配参数,精算各项数据,并尽可能地考虑多因素综合评价。  (作者单位: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668
  • 88215
    10:27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工作计划,到2015年年末,各省(区、市)内所有三级医院、80%的二级医院应当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并逐步增加临床路径管理专业和病种数。       国家卫生计生委近日发布通知,要求各地按照《卫生部关于“十二五”期间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制定未来三年工作目标。根据《指导意见》,到2015年年末,各省(区、市)内所有三级医院、80%的二级医院应当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并逐步增加临床路径管理专业和病种数。       我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于2009年正式启动。2009年1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了《关于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据报道,截至今年7月底,全国共有5924家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占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的77.8%,全国至少有433万例入组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例。       2012年4月,我国对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进行了评估总结。评估显示,2009年3月至2011年底,共制定下发22个专业331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组织23个省110家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截至2011年底,全国已有3467家医疗机构,共计25503个科室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其中,医院数量占公立医院数量的46.9%。天津、上海、江苏、河南等省(市)二级以上医院均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11年临床路径管理入组的病例数均超过了1万例。       为确保2013年及今后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取得实效,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关于切实做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目标顺利完成:       首先,加大工作力度,扩大临床路径管理覆盖面。卫生计生委要求各地要根据《指导意见》,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组织、指导辖区内医院做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根据《指导意见》,我国要扩大临床路径管理医院范围。到2015年末,辖区内所有三级医院、80%的二级医院应当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指导意见》还指出,逐步增加临床路径管理专业和病种数。各医院要在现有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基础上,力争将各专业常见疾病均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到2015年末应当达到:(1)三级综合医院不少于15个专业60个病种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至少包括心血管介入、神经血管介入、骨关节植入治疗和肿瘤性疾病等病种;(2)三级专科医院不少于10个病种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应当包括各专科主要病种;(3)二级综合医院不少于10个专业40个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至少包括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骨科、肿瘤科主要病种;(4)二级专科医院不少于8个病种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应当包括各专科主要病种。       其次,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提高临床路径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第一、细化完善各病种临床路径及分路径。各医院要在相关病种临床路径基础上,依据《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中国国家处方集(化学药品与生物制品卷及其儿童版)》等规范性文件,进一步细化各病种临床路径表单,优化诊疗流程,明确治疗药物,限定耗材种类,确定入、出院标准。对于同一疾病诊疗方案差异较大的,可以根据疾病的特点,进一步制订并细化各诊疗方案的分路径。       第二、不断提高临床路径管理病例入组率和完成率,动态监测变异率。各医院要加强管理,进一步提高符合临床路径管理病例的入组率和完成率。加强对变异病例的管理,定期组织对变异原因进行分析、评估,分析变异原因,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逐步完善临床路径管理持续改进体系,进一步降低变异率。       第三、建立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加强临床路径质量管理与控制。各医院要逐步建立以医疗服务量、患者满意度、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效率和费用控制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评估机制,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制度。要定期对《指导意见》要求的效率指标、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合理用药指标、卫生经济指标等相关指标进行分析、考核,综合评价临床路径工作质量,建立完善奖惩机制,科学引导医务人员积极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提高临床路径工作质量。       《通知》最后提出,各地要做好数据上报、分析工作,加强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化建设。各医院要进一步加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实现临床路径管理与电子病历系统相衔接。
    1613
  • 88202
    09:50
          7月3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要求今年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增加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每年为老年人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同时在儿童不同月龄段对儿童家长进行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      今年我国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由每年25元提高至30元,在扩大部分项目服务范围、提高部分项目补助标准的同时,增加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根据要求,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每年应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在中医体质辨识的基础上对不同体质老年人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中医药保健指导;对辖区内居住的0-36个月龄儿童,应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并在儿童6月龄、12月龄时给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在18月龄、24月龄时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月龄、36月龄时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通过实施中医药健康管理,对老年人健康状况进行中医体质分类,并根据不同体质给予中医药保健指导,可以有效改善其健康状况;通过对家长进行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生活等指导,传授常用穴位按揉、摩腹、捏脊等中医保健方法,可以改善儿童健康状况、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健康、预防疾病中的作用。      中医历来重视预防保健,围绕“治未病”理念,几千年来通过实践逐步构成的“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理论体系,与公共卫生服务以“预防为主”的核心理念十分契合。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优势和作用,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传播中医“治未病”理念、传授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和技术方法、传承中医药文化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推动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经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协调将“老年人和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目标人群覆盖率均达到30%以上”写入了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推动各级政府抓好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的落实。      二是制订了《老年人和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指导各地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技术服务。      三是印发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培训指导方案》,指导各地规范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培训。今年8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举办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省级师资培训班,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相关政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设计思路及公共卫生概念、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和技术规范等方面培训了省级师资。同时要求各省(区、市)9月底之前完成对县级师资、对基层中医药服务团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的培训。      下一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计划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制定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绩效考核评估指标,加强对各地的督导考核。     二是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对各地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开展效果评价。      三是继续抓好试点地区的工作,探索更多内容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929

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