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园地-医政法规

  • 136047
    15:46
    2020年1月14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公布了《第一批国家高值医用耗材重点治理清单》(以下简称《清单》),其中骨科所用耗材占到近1/3。日前,国家卫健委官网公布了《关于印发第一批国家高值医用耗材重点治理清单的通知》,要求全国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清单》基础上,根据各地实际,适当增加品种,形成省级清单,并指导辖区内医疗机构制定医疗机构清单。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严格落实《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要求,加强医用耗材管理,并按照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工作要求,做好相关工作。
    2823
  • 136029
    18:01
    1月9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关于印发常用临床医学名词(2019年版)的通知》,以统一我国的临床医学名词,实现医疗服务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全面推进病案首页书写规范、疾病分类与代码、手术操作分类与代码、医学名词术语“四统一”工作。骨科常用临床医学名词1.疾病诊断名词2.症状体征名词3.手术操作名词4.临床检查名词附件:文件打开较慢,请耐心等候常用临床医学名词(1-108页)常用临床医学名词(109-209页)常用临床医学名词(210-321页)常用临床医学名词(322-420页)常用临床医学名词(421-537页)常用临床医学名词(538-650页)常用临床医学名词(651-734页)常用临床医学名词(735-812页)常用临床医学名词(813-888页)
    4871
  • 136005
    22:36
    5272
  • 136001
    22:24
    3572
  • 135999
    22:17
    3455
  • 135997
    22:07
    2866
  • 135995
    22:00
    4069
  • 135993
    21:28
    3597
  • 135991
    21:17
    一、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胫骨平台骨折(ICD-10:S82.101)。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79.36)。(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赵玉沛、陈孝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1.病史:外伤史。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3.辅助检查:膝关节X线片显示胫骨平台骨折。(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赵玉沛、陈孝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1.关节内骨折。2.无手术禁忌证。(四)标准住院日为10~28天标准住院日为10~28天,部分患者患侧膝关节严重肿胀,需要等待2周方能手术。(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82.101胫骨平台骨折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3.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4.除外病理性骨折。(六)术前准备0~14天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5)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6)X线胸片、心电图。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膝关节三维重建CT,膝关节MRI;(2)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病史者);(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七)选择用药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执行。(八)手术日为入院第0~14天(急诊手术为入院0天)1.麻醉方式: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或全身麻醉。2.手术方式:切开复位内固定术。3.手术内植物:接骨板、螺钉,必要时植骨。4.输血:视术中出血情况而定。(九)术后住院恢复5~14天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膝关节正侧位片。2.必要时查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D-二聚体、双下肢深静脉彩超/CTPA。3.术后处理:(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执行;(2)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中华骨科杂志》.2008年1月.28卷.1期);(3)术后康复:以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为辅。(十)出院标准1.体温正常,常规实验室检查指标无明显异常。2.伤口愈合良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征象(或可在门诊处理的伤口情况),无皮瓣坏死。3.术后X线片证实复位固定满意。4.无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1.围术期并发症:骨筋膜室综合征、深静脉血栓形成、伤口感染等造成住院日延长和费用增加。2.内科合并症:老年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如脑血管或心血管病、糖尿病、血栓等,骨折手术可能导致这些疾病加重而需要进一步治疗,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并增加住院费用。3.内植物的选择:由于骨折类型不同,使用不同的内固定材料,可能导致住院费用存在差异。
    4420
  • 135989
    21:10
    一、胫腓骨干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闭合性胫腓骨干骨折(ICD-10:S82.201)。行胫腓骨干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8.57/79.36/79.16)。(二)诊断依据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赵玉沛、陈孝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1.病史:外伤史。2.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胫腓骨干骨折。(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赵玉沛、陈孝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1.年龄在16岁以上。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4.首选钢板螺钉内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82.201闭合性胫腓骨干骨折疾病编码。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胫腓骨干骨折。3.除外病理性骨折。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7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镜检;(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4)骨科X线检查。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CT检查、下肢血管超声、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手术超时3小时加用1次;术中出血量大于1500ml时加用1次。(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7天1.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和(或)全身麻醉。2.手术方式:胫腓骨干骨折内固定术。3.手术内固定物:钢板螺钉或带锁髓内钉。4.术中用药:麻醉用药、抗菌药。5.输血:根据出血情况。(九)术后住院恢复6~9天1.必须复查的项目:血常规、X线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电解质、肝肾功能、CT。3.术后用药:(1)抗菌药物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2)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中华骨科杂志》.2008年1月.28卷.1期);(3)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中华骨科杂志》,2016,36(2):65-71);(4)其他药物:消肿、促骨折愈合等;4.保护下功能锻炼。(十)出院标准1.体温正常,常规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2.伤口愈合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征象(或可在门诊处理的伤口情况)。3.术后X线片证实复位固定满意。4.无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1.并发症:本病可伴有其他损伤,应当严格掌握入选标准。部分患者因骨折本身的合并症而延期治疗,如大量出血需术前输血、血栓形成、血肿引起体温增高,骨折本身对骨的血循环破坏较重,术后易出现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等。2.合并症:老年患者易有合并症,如骨质疏松、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骨折后合并症可能加重,需同时治疗,而需延期治疗。3.内固定物选择:根据骨折类型选择适当的内固定物。4.开放性骨折不进入本路径。
    4949

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