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暑假了,小孩儿和大人都很兴奋的开始实施计划了好久的旅游度假。乘飞机、坐轮船、自驾车,交通方式很多,当然最普通的就是坐火车。现在的火车已经名不符实,都是电气机车或者柴油机车。高铁更是现代化的标志。我小的时候还真的是有火车的。
小时候,我住在西城西绒线胡同。
那个时代,没有度假的概念。放暑假,小孩儿就是不上学整天到处野跑。上小学的时候,父母因为下放到了秦皇岛,父母很少有时间回北京来看我。
一次,父母来信说,放暑假让我坐火车去秦皇岛到他们那里玩,说那里可好了,有个北戴河,是专门为北京的领导人和外国人避暑的地方。说好这边由大姨送我上车,交待好乘务员,到站送我下车,父母会在车站接我。
那之后,是在兴奋和紧张中过着每一天,终于等到出发的日子。一大早姥姥起来给我做了两个茶鸡蛋,加上头天买了维生素面包——那种外面包着一层蜡纸,里面是黄色的充满奶油香味的软软的面包,一个国光苹果,一个北京鸭梨,还有一个搪瓷缸子。这些用布包了打成个包袱。
大姨一再叮嘱,吃的是在火车上的午饭,缸子是和列车员阿姨打开水。斜跨的军用书包里带着暑假作业和几件换洗衣服,千万不可丢了,另外是一个小包里有十块钱,姥姥把它缝在我的衣服里面,说是万一走丢了,就买张回北京的火车票。因为火车在秦皇岛不是终点,千万自己记着听站名,别错过了。
到了北京站,那是好漂亮的大车站,还有北京惟一一部电梯——可以移动的楼梯。上下都要特别的紧张,学着前面的人跳上跳下。火车票是一张小小的硬纸壳本儿的,不是现在那种一张薄纸。
进了站台,终于看到了真正的火车,巨大的轮子好几个连着,高大的圆筒状的车头上面是个烟筒,不断地冒着黑烟,机车周围不断喷着白色的蒸汽,还带着吐气的声音。后面接着一个大大的铁皮车厢,里面全是煤。有工人用大铲子不时地铲一锹煤扔进车头的大炉子里。再后面就是我们乘坐的一节节绿色的车厢。爬上高台阶的车门进到车厢里,我乘坐的叫硬座,另外还有软座,据说那是有级别的领导才可以坐的。
大姨给我领到我的对号入座的坐位,那是一种高背的木椅,一排坐三个人,中间是个小木桌。乘务员阿姨很热情的告诉我到站会来叫我,于是大姨就下车站到窗外。
车窗是木框的两层玻璃窗,有大人乘客把车窗拉起,于是车上的人都在和车下的送行者说着告别的话,大姨则是反复叮嘱我要记得在中午把东西吃掉,多喝水,别忘了下车等等。
终于汽笛长鸣之后,列车缓缓地走动起来,车上车下都一齐招手再见,痛哭失声的不在少数,现在的人理解不了,那时候亲人不在一起的很多,见一次都很不容易。很像现在南北朝鲜的亲人见面会。火车站每天都在上演着悲欢离合。
火车飞速的前行,两边都是飞速后退的电线杆和绿油油的农田,第一次坐火车自然兴奋不已。从北京到秦皇岛要6个半小时,现在乘坐高铁的人们哪里想象得出来会花这么多时间。火车咣当当地慢慢走着,那是一个漫长的旅程。(待续)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