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家居生活离不开刀具,但是随着生活方式的西洋化和厨具的进步,做饭的刀变得小巧轻薄,花色品种繁多,没有个刀架都不知道怎么放。但是,我很怀疑使用者真的分得清它们的用途吗?
还有就是材质的变化,记得一次旅游见到卖刀的,号称是用了炮弹壳的材料,看到他飞舞着菜刀将铁条,铁管乱削一气,自己的刀却毫发无损,而且号称永不磨损,根本不需磨刀。心里不禁打起激灵,这要是削到身上,还不是“嚓”的一声,什么骨头棒子都得一挥而断。记得当时被忽悠得买了几把回家。但是从此杳无音讯,估计老婆大人还是为了自家手指着想,不知处理到哪里去了。过于优秀,看来也不一定是好事。
小的时候家住西城西绒线胡同,那时只有又宽又厚又沉的铁菜刀,一把切熟食,一把切生食。那时的菜刀材质软,用用就变得很钝,需要有人磨刀。职业的磨刀人就有了生存之地。特别是大晌午的安静的胡同里响起慢悠悠的吆喝声:“磨剪子嘞~镪菜刀——”很有意境。
那时小孩子爱干的活就把家里的钝刀和剪子拿出去磨,主要是为了看人家的把式。磨刀的都有一套工具,主要是绑着磨刀石的板凳和镪子,一小罐水。一般是摆好架势,先把刀口拿手摸摸,估计一下钝的程度,如果太钝了,就先拿出很细的镪子,一端顶在肚子上,用力在另一端将菜刀口的两侧削下一层铁屑。那时候一直很惊奇这是什么做的,竟能削铁如泥。然后再把刀放在磨刀石上反复磨。
磨刀很有学问,洒水的多少,往复的角度,按压的力道全都融化在那飞快的一来一回之间,那其实是一种充满韵律的艺术。磨到差不多的时候再用手指试试刀口,不行就再磨。每次看得都提心吊胆,心想师傅不怕失手把手指头揦掉了吗?不过磨刀师傅确实从不失手。那时的一把菜刀甚至可以传代,只是一点点磨得变窄一些而已。
今天的菜刀早就换了名称,永不磨损了。估计真钝了也不能镪,因为太薄了。而且有的刀甚至是陶瓷制成的。磨刀师傅早就失业转行,也许改为卖刀的也不一定。但是总觉得可以磨可以镪的沉甸甸的黑家伙握在手里有一种真实的感觉,心里踏实。更怀念那“磨剪子嘞~镪菜刀——”的吆喝声,因为它更有生活的味道。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