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虽然喜欢吃年夜饭和各色零食点心,小孩儿的过年一定是多彩的。
比如灯笼。现在的灯笼都是通电的,却一定不如小时候的好看。首先,灯笼全是彩色皱纸制作,卖的时候收在一起如一弯细月,两头是彩色硬纸做成的装饰,有动物造型也有动画人物。回到家,到了晚上,在中间的金属托上卡上一支粉红色的小蜡烛,点燃后小心把折叠的灯笼从两边拉起,合成一个红彤彤的灯笼。
用个小竹竿挑着,小孩儿们就可以拿着满院子和胡同里跑,那种一边小心翼翼的举着灯笼,一边看着那蜡烛的火光透过红折纸灯笼,在黑蓝色的夜色里忽明忽暗,摇摇熠熠,全是年的味道。当然跑累了也可以拿回家,挂在堂屋的铁丝上,比现在的电灯笼好看多了。偶尔有拿着乱晃大发了,蜡烛烧着了纸灯笼,看着那惊诧地举着一团火的小伙伴,周围便是一团哄笑。
除了灯笼,便是放鞭炮和花了。小孩子一般都是去买那湖南浏阳的小挂鞭儿,100头、200头的一个红红的长纸包,表面散发着火药的芳香。打开来小心将鞭炮拆成一个个鞭炮,放在兜里,拿着个线香,或把爆竹卡在砖缝儿里门缝里点响,或者干脆拿在手里,呲啦一声点燃,远远甩出,啪地炸响。淘气的,干脆扔到别人脚边,一边跑远一边欣赏着别人吓一跳的惊容。
大的孩子就可以玩儿二踢脚。或斜架在砖头上,从胡同这头崩向另一边儿;或拿在手里向火箭一样射向天空。那时会卖一些小型焰火,一般是放在地上喷出各色的焰火。最好玩儿的是七连珠,是一个细长的纸筒,拿在手里,顶端点燃后可以看到一个个彩色的火球射上天空,爆炸成绚丽的花色图案。
与小孩儿不同,吃完晚饭,大人们是一边聊天儿,一边开始包饺子,会一直包到深夜。大家要守岁,到了子时,也就是零时,就开始煮饺子吃。据说也是饺子名称的来源,相交新年的子时,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这之后,将做好的大批饺子放到院子里的大缸冻起来,以后几天就不动手做饭吃饺子了。
初一过后就是回娘家,走亲戚,看望同事朋友,逛庙会,一直到初五。今天,年轻人都不会有一套过年的程式规矩和期待,美名其约西方化。其实西方人对于自己的过年是很坚持传统的,圣诞树,吃团圆饭。我觉得,有时坚持传统的仪式也是文化自信和传承的重要一环。
千万不要假借PM2.5来禁止放烟花爆竹了,放了几千年也没有这些玩意儿啊?不如放炮的三十晚上,禁止一下工厂排污吧,哪怕亏点钱,老祖宗的玩意儿只是可以促进我们反思一下对自然的破坏。过年,真希望中国人有一天再一次恢复对你的自信和热情。拜年啦!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