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其他

首页 >> 热点关注 >> 正文

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系统有效性的实验研究

第一作者:蒋伟宇 编号 : #105006#
2014-01-20
我要评论

蒋伟宇   于 亮    马维虎   赵刘军    徐荣明

【摘要】 目的:测试自主设计的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系统的有效性。方法:根据寰枢椎的解剖特征及常规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设计符合寰枢椎运动方式的新型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系统,并测试其有效性。将8具成人枕颈标本(C0~C4)依次按完整状态组(A组)、寰枢椎不稳状态组(B组)、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状态组(C组)及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状态组(D组)的顺序进行测试。在三维运动试验机(KD-101)上测试4组模型的颈椎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所有标本测试时施加1.50N·M力偶矩按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的顺序进行,取其均值,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B组与A组在屈伸状态、侧屈状态和轴向旋转状态的ROM分别相差41%、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在屈伸、侧屈和轴向旋转状态的ROM分别相差8%、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ROM与B组比较分别相差46%、5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组固定后在屈伸、侧屈、轴向旋转状态的ROM与A组分别相差35%、4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B组分别相差62%、7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C组分别相差30%、4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系统能够有效地限制寰枢椎的不稳,同时又能保留寰枢椎一定的屈伸、侧屈和旋转活动功能。

已评论0

请您登录后再评论

页面

返回顶部
订阅 RSS - 脊柱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