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骨科杂志

首页 >> 热点关注 >> 正文

经第2骶椎骶髂螺钉固定技术在成人脊柱侧后凸畸形中的应用

第一作者:刘臻 编号 : #128677#
2016-07-26
我要评论

刘臻  邱勇  胡宗杉  王斌  朱锋,  钱邦平  孙旭  朱泽章

目的:探讨经第2骶椎骶髂螺钉(second sacral alar?iliac,S2AI)固定骨盆技术在成人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后路矫形术中的可行性,并评估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

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12例应用S2AI技术进行成人脊柱侧后凸矫形患者的病历资料,男2例,女10例;年龄23~66岁,平均(49.4±15.4)岁。所有患者均测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侧凸Cobb角、冠状面平衡(C7 plumb line?center sacral vertical line,C7PL?CSVL)、骨盆倾斜、局部后凸(regionalkyphosis,RK)Cobb角及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初诊及随访时均填写SF?36量表。比较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差异及疗效评价差异。

结果:12例随访时间为(15.8±3.8)个月。术前侧凸Cobb角为57.2°±16.6°,术后为25.6°±14.8°,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平均矫正率为56.9%±19.4%,末次随访为26.1°±15.0°,随访中未见明显矫正丢失;术前、术后C7PL?CSVL分别为(29.9±16.2) mm、(15.8±10.5) mm,术后改善明显,末次随访为(13.0±9.1) mm,维持良好;术前、术后骨盆倾斜分别为5.0°±2.2°与1.7°±1.9°,术后骨盆倾斜有明显改善,平均矫正率为70.9%±24.5%,末次随访时维持良好,平均为1.4°±1.3°。局部后凸Cobb角术前为42.2°±23.4°,术后为5.1°±25.6°,术后有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未见明显丢失,平均为5.9°±24.5°;SVA由术前(31.0±9.9) mm减小至术后(10.6±4.6) mm,末次随访平均为(11.0±4.4) mm,亦无明显矫正丢失。12例患者术中均无SEP及MEP信号的改变或丢失。术后1例1枚螺钉位置偏上穿出上终板,1例1枚螺钉位置较偏内,但无神经损害,随访中愈合良好。

结论:应用S2AI螺钉固定技术治疗成人脊柱侧后凸畸形既满足坚强固定的需要,又可纠正骨盆倾斜,矫形效果满意。


已评论0

请您登录后再评论

页面

返回顶部
订阅 RSS - 中华骨科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