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COA足踝学组收到来自全国138家各级医疗单位的618篇专业论文摘要,涵盖了除西藏自治区外的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及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稿件。摘要内容涵盖足踝部创伤、慢性损伤、运动损伤、足踝部先天畸形、创伤后遗症等常见疾病。从基础的细胞学、解剖学研究到足踝部生物力学研究,从临床治疗技术的探讨、改良到治疗经验总结,从传统的开放手术到关节镜微创治疗以及无创的体外微波治疗,总体上涉及了足踝外科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所有领域。基于本学科国内现状和发展方向,共评选出84篇论文发言交流(包括嘉宾发言和教程)和102篇论文壁报交流。
综合论文研究重点和学组工作既定方针,学组审稿过程中将论文归为踝损伤、后足创伤相关疾病、前足疾病、中足疾病、足踝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和基础研究等7大类。其中踝关节复合体损伤所致的踝关节不稳定和创伤性关节炎因其致残率高,手术技术难度大,治疗方法多样性、个体化,此类疾病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并做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后足疾病中跟骨骨折及相关并发症仍然是临床诊治中的重点,有近100篇的文章对之进行了阐述。前足和中足的疾患以先天性畸形和足病为主,其中对踇外翻的手术学研究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已经同目前国际研究水平较为接近,足舟骨坏死和足弓稳定性重建逐渐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已有数十篇论文对之做了深入分析,体现出国内足踝外科研究水平的提高和对外交流的加强。足踝部的显微外科重建向精细化、微创化方向发展,同时兼顾了功能恢复与外形美观的协调和统一,一方面说明国内显微外科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提示了近年来由于足踝外科教育的积累,足踝部疾患治疗的相关并发症逐渐减少。对难治性的足踝部畸形,Ilizarov技术显示出其特有的优势,多篇论文显示其在国内足踝外科领域的广泛应用;关节镜技术辅助下的足踝部微创治疗经验总结以60余篇的投稿数量显示出微创技术的蓬勃发展和未来足踝外科研究的发展方向。经过学组的仔细斟酌和认真评审,较有代表性的研究结果将会在大会发言中向全国骨科医生介绍,热点问题将会以专业教程的方式作指导性阐述。
在论文投稿的地域方面,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武汉、西安等城市相对较为集中,学组委员单位投稿相对较为踊跃,内容涉及面广,相关研究规范有序,在其他单位也涌现出不少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总结了较多的临床经验,充分体现了国内足踝外科专业技术队伍的迅速扩大和对足踝外科疾病认知度的广泛提高。活跃的学术氛围和不断壮大的学术队伍也吸引了来自港、澳、台足踝外科医生的积极参与,多篇论文获得和内地足踝外科医生交流的机会。
同时也应该看到,大部分的研究成果仍滞后于国际水平,真正的原创性研究不多,经验总结类文章占据了绝大多数,较多研究还局限在回顾性研究。此外,较高的失随访率和病例资料不完整降低了研究的科学性和指导性。这些都需要研究者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重视和完善,使我国的足踝外科发展水平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