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骨盆C型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手术重建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骨盆C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14例,年龄14~68岁,平均44.4岁;根据Tile分型,C1型13例,C2型5例,C3型3例;C1型13例采用C臂透视下经皮空心拉力螺钉固定骶髂关节结合外固定架固定骨盆前环,C2、C3型8例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结果 术后21例复查X光片,骨盆外形接近或完全恢复;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为术后康复创造了良好条件。结论 骨盆骨折根据分型采取不同手术方法, 均能达到复位固定, 重建骨盆稳定性。
【关键词】 骨盆骨折 固定 修复重建 地震伤
在2008.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我院共收治住院693例骨折患者,其中骨盆骨折77例,根据Tile分型[1],A型45例,B型11例,C型21例。C型21例全部手术治疗,其中有13例C1型骨折采用经皮空心螺钉固定结合外固定架进行治疗,8例(C2型5例,C3型3例)采取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术后复位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1例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 男性7 例, 女性14 例; 年龄14~68 岁, 平均44.4 岁。致伤原因: 全部为地震房屋倒塌压砸伤。其中合并失血性休克5例,其他部位骨折5例,开放性软组织伤8例,膀胱破裂2例,男性下尿道损伤1例。按Tile C 分型:C1.1 型7 例, C1.2 型4 例, C1.3 型2 例,C2型5例,C3型3例。5例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急诊行外固定支架固定骨盆前环, 达到初步稳定骨盆环、有效控制盆腔出血、缓解疼痛和便于搬运的目的。
1.2 治疗方法 首先抗休克, 处理其他损伤, 待病情平稳后进行手术治疗。本组21例手术时间在伤后7~10 d 进行。13例C1型骨折采用C臂X线机透视下经皮空心螺钉固定结合外固定架进行治疗,术前大重量牵引,该重量约为体重的1/5-1/3,牵引复位后进行手术,手术方法如下:取患者仰卧位,先置入两侧髂骨翼各两枚外固定架螺钉:于髂前上棘后1.5 cm 处做一小切口, 用带套筒保护直径为2.5 mm 钻头钻开骨皮质, 接着将外固定螺钉旋入髂骨翼, 根据螺钉夹的宽度确认第2枚螺钉位置,同样方法拧入第2枚固定螺钉, 对侧亦如此。固定螺钉置入后暂不安放外固定架,以免影响骨盆透视。维持牵引下根据骨盆透视正侧位像和出入口位像朝S1椎体上1/3方向经皮穿入定位克氏针,持续透视下缓慢打入,打入的安全区域为:上方为L5~S1椎间隙,下方为S1~S2间隙,前方为骶骨翼的皮质投影线,后方为S1神经根孔和骶管。导针经髂骨翼后侧、骶髂关节间隙, 置入S1 椎体上部。在置入导针时应使用C 型臂X线机进行骨盆正侧位及出入口位连续监测, 避免导针打入背侧S1神经根孔和腹侧的骨盆腔, 进针的深度一般以稍超过S1 椎体中央矢状线为宜, 用测深器测量进针深度, 将直径为4.5 mm的空心钻头沿导针缓慢钻孔, 直至钻头稍超过S1椎体中央矢状线。根据测量深度选用直径为6.5 mm合适长度的空心拉力螺钉安装垫片后沿导针缓慢拧入,如拧不动可轻轻锤击后再拧入,直至螺钉尖稍超过S1椎体中央矢状线,透视下可见骶髂关节逐渐复位。后环固定后再安装外固定架,利用固定钉作为手柄,向内挤压骨盆,透视下复位耻骨联合分离至满意,拧紧固定螺丝。缝合包扎钉孔。
8例(C2型5例,C3型3例)采取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手术方法如下:根据骨折情况采取髂腹股沟入路或后方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