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新兵训练期间训练伤的发生情况。方法 由医务人员组成训练伤调查医疗组,于新兵训练开始后2周巡诊,调查训练伤发病情况。结果 参加新兵训练人员足、踝部肿痛占参训人数23%。结论 新兵训练足、踝关节损伤发病率较高,应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关键词】 新兵训练 训练伤 调查
新兵训练是新兵展开军旅生涯的开始,为今后进行专业军事科目具体实施进行基础准备,具有时间短、任务重、训练强度较大的特点,属训练伤高发期,如何预防该时期训练伤,提高卫勤保障能力极为重要。为此,我们对本大队2008年新兵训练2周后进行调查分析,共发现足、踝部肿痛32人,并提出预防训练伤发生的措施。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次参加新兵训练的新兵共136人。年龄16~22岁,平均年龄18.5岁,均为当年应征入伍新兵(男兵),此段时间训练内容为停止间转法、齐步训练为主,训练前的活动主要为跑步,每日<3千米等。
1.2 方法
由卫生队医务人员组成训练伤调查医疗组,于新兵训练开始后2周巡诊,采取到班逐一询问以及查阅训练期大队卫生队门诊医疗登记,对正在训练有踝部疼痛的新兵逐个检查诊断。诊断标准依据总后勤部卫生部《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
2 结 果
足、踝部肿痛32人,占参训人数23% 。足、踝部肿痛伤均为训练中扭伤或训练后逐渐出现肿痛,休息后减轻,训练后加重。10人有踝部内翻扭伤史,1人有踝部陈旧性骨折病史。体检发现外踝后下压痛10人,足背舟距关节部压痛7人(其中扁平足2人),足内踝后下及下部压痛6人,跟腱附着处压痛3人,跟骨部压痛1人,踝关节弥漫性肿胀5人。临床诊断为踝关节扭伤10人,踝关节周围浅筋膜炎5人,跟部筋膜炎1人,踝关节周围韧带劳损9人,足部小关节周围韧带劳损7人(其中扁平足2人)。
3 讨 论
新兵入伍训练时,每年都出现较多的足、踝部肿痛者,即使在训练强度不大的情况下,也会出现。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3.1 训练科目单一,新兵入伍训练前2周主要因为训练时间短,训练科目主要为齐步、停止间转法,转动时足背伸、足尖下垂,踝穴间距加大,踝部稳定主要靠周围韧带维持,踝部周围韧带长时间在扭转力的反复作用下,易劳损而出现肿痛症状。在扭转时,足尖下垂,足舟距小关节也在反复力的作用下易劳损出现肿痛症状。同时,伸屈扭转踝关节时踝部肌腱与腱鞘反复摩擦,易引起腱鞘炎症而出现肿痛。在无踝部扭伤史的患者临床体检中发现主要以踝关节周围韧带部位、舟距关节及腱鞘部位压痛为主,因此主要考虑为踝周围韧带劳损或腱鞘炎症所致。
3.2 由于新兵训练早期处于1年中最寒冷季节,室外训练气温较低,肌肉较紧张,关节灵活性较差,因此训练前要进行适当加长活动时间以放松肌肉。活动关节,逐渐适应紧张的训练。训练前活动应以活动关节为主,本组10名扭伤患者均为训练前跑步时踝内翻致扭伤。
3.3 在本组足踝部肿痛患者中体检发现扁平足2人、有踝部骨折史1人,占踝部疼痛一定比例,且这部分新兵疼痛症状可能会伴随训练的全过程,对训练影响较大。
3.4 动作要领不熟练,尤其是在跑步训练时,部分新兵跑步只用前脚掌着地,结果导致足弓部或跟腱部受力较大,易劳损引起局部疼痛。有的新兵跑步时用力跺脚,也易损伤踝部关节面积致足踝部疼痛。
本组结果提示新兵训练应短期内全面展开各个科目的训练,防止长时间训练单一科目;训练前应进行肌肉放松和活动关节,使身体逐渐适应训练。要加强动作要领的教学,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