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多发于老年人,常由低能量损伤所致,与老年骨质强度减弱有密切的关系。
老年股骨颈骨折是创伤骨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损伤,但在治疗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1、手术时机;2、治疗方法的选择;3、内固定的方法等。
1、手术时机:对于股骨颈骨折目前普遍应该尽早手术,以降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牛率。Szita等人对于四494例股骨颈骨折病人10年随访发现,6小时内手术组股骨头缺血坏死率14.7%,6-12小时手术组股骨头缺血坏死率49.1%,24小时以上手术组股骨头缺血坏死率51.6%。
另外,急诊手术尽快恢复骨析端的正常关系,对于缓解对股骨头颈血运的进一步损害有一定的益处。目前多数作者主张应在6—12小时之内急诊手术,很多作者提出迟延手术影响早期死亡率。
Shiga等人Meta分析研究(257367例)结果:手术时机延迟超过48小时,术后1个月死亡率增加41%,术后1年死亡率增加32%,术后主要并发症(褥疮、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的发病率增加两倍以上。目前多数作者主张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应在48小时之内手术治疗。但是老年患者多伴有一些慢性疾病,其中某些对于手术造成了较高的风险,需要在术前加以调整和纠正。因此,需要医生在短时间内对于患者的身体状况作出全面,准确的评估,尽快纠正机体的功能异常,手术创造条件。这不但要求创伤骨科医生对于手术时机的紧迫意识,同时需要多科医生的密切合作。使得病人在48小时内手术成为可能。以降低死亡率及合并症的发生率。
2、手术方法的选择:多数医生认为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首选人工关节置换,然而,大约20%的医生认为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应该首选内固定。内固定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主要是内固定失效和股骨头缺血坏死,而人工关节置换后需要翻修的主要原因为关节脱位和感染。在术后功能恢复方面,内固定组与人工关节组没有差异。由于内固定手术创伤远小于人工关节,早期的内固定材料无法允许病人早期活动,_必然引起较高的合并症发生率。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即可早期活动,然而现代的内固定材料和技术已经可以允许病人术后早期肢体活动甚至部分负重,从而使得合并症的发生率大大降低。因此对于特别是移位不大的股骨颈骨折,内固定依然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3、内固定的方法: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效的原因部分是由于技术的失误。最常见的失误是螺钉的长度不足。对于骨质疏松,外侧壁薄弱的老年患者,主张应用DHS外加一枚防旋螺钉固定以防止继发骨折。
与人工关节相比,内固定手术创伤小,功能恢复较快。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特别是移位不大者依然是一个选择。
资料来源:第五届国际创伤骨科高峰论坛会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