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其他

首页 >> 热点关注 >> 正文

后距下关节面复位质量与跟骨骨折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第一作者:唐三元 编号 : #125825#
2016-01-05
我要评论

唐三元  朱学敏  杨辉  唐天华  朱亚平


目的: 探讨基于MSCT扫描跟骨骨折后后距下关节面复位质量与踝-后足功能恢复的相关性。


方法: 2012年2月~2014年2月,按要求收集珠海市人民医院30例跟骨骨折治疗后随访9个月以上患者基本信息和影像资料,在跟骨侧位X线片上测量Bohler角、Gissane角,在MSCT冠状切面上测量后距下关节面最大水平分离、垂直塌陷移位距离并定位骨折线分布区域,将所得数据与患者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后距下关节面水平分离与垂直塌陷移位距离与AOFAS评分呈负相关,垂直塌陷的影响作用比水平分离大(r=-0.517,-0.461);水平分离和垂直塌陷移位距离≤2 mm组的优良率均明显高于>2 m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0.017)。后距下关节面骨折线分布区域与AOFAS评分无相关性,内外侧区优良率(69.27%,66.67%)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82)。


结论: 跟骨后距下关节面水平分离和垂直塌陷移位距离明显影响踝-后足功能,而垂直塌陷比水平分离的影响作用更大;跟骨关节内骨折应使后距下关节面复位至2 mm内。

已评论0

请您登录后再评论

页面

返回顶部
订阅 RSS - 创伤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