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
关节
魏秋实1, 庞智晖2, 欧志学1, 陈鹏1, 何伟2
1. 广州中医药大学
2.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目的 分析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及坏死范围在疗效评价中的意义。
方法 2008年6月~2010年10月,共收治58例63髋股骨头坏死患者。所有患者行钽棒植入术治疗,通过近期随访,评价钽棒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及坏死范围对其疗效的影响,为合理选择手术适应症奠定基础。
结果 多数患者髋部疼痛症状缓解、功能恢复满意,Harris评分术后均有统计学意义的提高(P<0.05),其中术后6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有显著性改善(P<0.01)。坏死范围、改良正位分型、软骨下骨骨折及钽棒近端距关节面距离是与疗效相关的危险因素(P<0.05),其中坏死范围(P=0.009)是影响钽棒保髋疗效的核心危险因素。当坏死范围超过67%时,保髋术后平均两年内成功率不足50%;当改良正位分型为C2型时,其生存率只有11.1%,平均生存时间14.41±2.66个月。
结论 和腓骨类似,钽棒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手段,合适病人的选择和精确的手术技术是取得预期疗效的关键。坏死范围是影响钽棒保髋预后的核心危险因素,改良坏死范围指数超过67%或改良正位分型中的C2型是钽棒保髋的绝对禁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