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华扬 郑小飞 李凭跃 张余 王泽锦
【摘要】 目的 探讨异体胫前肌“Y”型双束双隧道移植重建后十字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1年3月至2008年1月,采用将异体胫前肌编织成“Y”型双束韧带的方法治疗后十字韧带损伤患者,其中47例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男39例,女8例;年龄18~43岁,平均24.3岁。“Y”型双束韧带长度约为130 mm,A端为长束(A束),长约70 mm,直径为10~12 mm;B端为两短束(B1、B2束),B1束(前外侧束)长为55 mm,直径6 mm,B2束(后内侧束)长约50 mm,直径6 mm。韧带安装时两端均从膝前内侧工作通道的切口进入,即:外(膝前内侧工作通道)→内(股骨、胫骨隧道内口)→外(股骨、胫骨隧道外口)。关节内胫骨隧道内口位于胫骨平台下10 mm,中央稍偏外。股骨隧道内口:前外侧束内口距窝顶软骨缘13 mm,距前缘软骨13 mm;后内侧束内口距窝顶软骨缘20 mm,距前缘软骨缘8 mm。可吸收界面钉先固定胫骨隧道侧,然后再固定股骨侧;固定前外侧束时屈膝90°,后内侧束屈膝30°。术后予膝关节角度锁定助行器辅助锻炼8~10周,3个月后行走基本正常。结果 手术时间30~60 min,平均(45±15) min。随访时间9~82个月,平均49.5个月。Lachmann后向试验术前均阳性,术后38例阴性、5例弱阳性、4例阳性;KT-1000试验术前(9.0±4.0) mm,术后(3.0±1.5) 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P=0.003)。Lysholm评分术前(51.4±5.2)分,术后(93.3±4.1)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P=0.005)。Tegner活动水平术后(6.9±1.3)分较术前(3.5±0.7)分有显著改善(t=2.99,P=0.004)。结论 成人异体胫前肌对折编织成双束有足够的长度和直径重建后十字韧带,其抗拉力强;改进后的韧带通过隧道时顺畅,简单易操作,省时。
【关键词】 关节镜检查;后交叉韧带;膝关节;肌,骨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