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骨科杂志

首页 >> 热点关注 >> 正文

胸、腰椎椎体结核病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的疗效分析

第一作者:王兵站 编号 : #124161#
2015-12-11
我要评论

王兵站  谭洪宇  廖文波 刘培太  刘屹林  王利民


目的:总结胸、腰椎椎体结核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病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的疗效,并探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2009年6月至2013年11月,行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椎体问植骨融合、病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椎体结核患者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13-69岁,平均39.6岁。病变节段为T6-L4(均≤3个节段)。术前Frankel分级:B级3例、C级6例、D级4例、E级33例。术前后凸Cobb角平均为16.34°±3.19°。术前红细胞沉降率为19-81mmm/1h。术前均行胸、腰椎cT平扫及二维重建,测量残余椎体冠状位及矢状位前、中柱最低有效残留高度,当最低残留有效高度〉10mm时,结合术中测量选择合适的内固定器械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病椎置钉内固定。对手术前后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红细胞沉降率、Frankd分级行统计分析,并观察内植物稳定性和植骨融合情况。


结果:46例患者随访12-48个月,平均26个月。所有患者结核中毒症状均消失,红细胞沉降率为0-15mm/1h。末次随访Frankel分级:D级2例、E级44例。术后1周后凸Cobb角平均为4.16°±2.71°,末次随访平均为4.52。±1.29°;VAS评分由术前(6.85±1.22)分,恢复至术后1周(4.79±0.95)分,末次随访时(2.26±0.93)分;红细胞沉降率由术前(41.25±1.61)ram/1h,恢复至术后1周(17.36±6.82)mm/1h,末次随访时(10.67±0.72)mm/lh。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优44例、良2例。


结论:胸、腰椎椎体结核残余椎体有效高度〉10mm时行病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安全且可靠。

已评论0

请您登录后再评论

页面

返回顶部
订阅 RSS - 中华骨科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