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世庆, 郑永发, 周恒星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特点及其相应的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6例,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手术方法和随访疗效。尤其结合MacNab分类、Fardon分型和MSU分类进行相互比较。
结果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腰椎MRI,且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5年。MRI示,L4~5 间盘突出患者392例,占43.3% ;L5~S1间盘突出患者233例,占25.7% ;L4~5和L5~S1同时间盘突出患者225例,占24.8% ;L3 以上间盘突出56例,占6.2% 。据Macnab分类,术中证实,突出病例215例,占23.7%;疝出病例691例,占76.3%。据Fardon分型,广泛性腰椎间盘突出151例,占16.7%;局灶性腰椎间盘突出755例,占83.3%,其中局灶性突出392例,占51.9%,局灶性脱出296例,占39.2%。在MSU分类中,以2-B型病例最多,为372例,占41.1%;其次为2-AB型,为301例,占33.2%。术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为37%~91%,平均为53%,术后1年随访,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为3%~32%,平均为7%,功能良好率为96%,术后5年随访,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为4%~43%,平均为11%,功能良好率为86%。
结论 基于MacNab分类,便于认识和理解椎间盘突出不同病理类型的实质,但术前很难依其做出准确的病理诊断;Fardon分型一改目前国内外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义及病理分型的混乱描述,将其规范化及标准化,利于临床医疗及学术交流,但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结合部分临床症状,MSU分类指导手术治疗,使得手术病人选择客观化,影像描述标准化、具体化,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指导实际临床工作且获得较高的术后长期功能优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