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在线特邀通讯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林子洪 中南大学湘雅二院骨科黄添隆
郑诚功教授专访(由左到右依次为林子洪医师、郑诚功教授、黄添隆医师)
2010年11月11日,COA开幕的第一天,我们有幸将华裔骨科学会会长、台湾阳明大学郑诚功教授请到了骨科在线会场进行专访。
21世纪生命科学蓬勃发展, 对疾病的认识迅速深化。但基础和临床研究距离拉大,生命科学研究成果并未及时应用到临床。在这样的背景下, 致力于填补基础与临床研究间的鸿沟和排除屏障的转化性医学研究应运而生, 并逐渐从概念转为热门的研究模式。转化性医学研究是把生物基础研究的最新成果快速有效地转化为临床医学技术的过程, 即从实验室到病床(bench to bedside)再从病床到实验室(bedside to bench)的连续过程。
郑教授在大会主持以及本次专访中大力呼吁国内进一步加强转化医学的研究,并认为这是我们骨科走向世界的一个突破口。他告知记者,目前国内公司大多数都是仿制国外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够。中国人有创新思维,但仅仅拥有创新思维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个转化平台才能将创新点的内在机制分析透彻,才能说服国内外同行,才能真正应用于临床。
郑教授认为目前国内公司已经有了充足的资金,但距离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公司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要成为国际级公司,国内厂商更需要创新力和自主性的医师和研究人员。从转化医学角度来看,中国医学同时需要姚明级的医师、姚明级的厂商,以及姚明级的研究人员,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医学成为世界的领先者。
在国内临床发展方向上,郑教授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他以脊柱是否需要融合手术为例来说明国内的临床医疗现状。他认为选择融合还是不融合主要看脊柱是否稳定,是医师对该疾病具体的理解和掌握适应证的问题,而不是像确定行关节置换选择何种关节假体。临床医师的作用比假体材料的选择更为重要,因此现在临床上在如何选择医用材料越来越重视,而对疾病的理解和适应证的把握仍然不够,还需要更多的专业培训来规范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手术的精确操作。
对于基础研究如何转化到临床这一问题,郑教授认为很多临床医师对于基础研究既不了解也缺乏兴趣,他呼吁广大临床医师每次参加COA的时候多花一天的时间来听听基础研究的讲座,这样既可以获得一年的最新进展,也可以开阔临床思维,同时指导大家将最新的进展应用于临床。
作为开通华人骨科咨询网的先驱,郑教授对骨科在线网站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同时也给出了自己中肯的的建议。通过骨科在线在网络上进行相关教育,为全国的医生传播专业内最新的资讯,这必将是一个功德无量的工程。同时建议大家可以分享临床疑难病例,通过讨论来获取提高,骨科在线还可以请专家来分享自己对疑难病例的理解和处理意见,这必将极大的推动基层骨科水平的发展。
在短暂的采访过程中,郑诚功教授的学者风范和不断进取的危机意识给笔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希望我们的报道能够抛砖引玉,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思考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