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

首页 >> 热点关注 >> 正文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早期效果

第一作者:李鹏飞 编号 : #71865#
2012-08-08
我要评论

李鹏飞       武瑞星

目的 总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早期疗效。 方法 2008 年2 月- 2010 年6 月采用PKP 治疗31 例(31 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男10 例,女21 例;年龄64 ~ 80 岁,平均70.7 岁。均为轻微外伤所致,病程1 ~ 13 d。病变椎体位于T12 8 例、L1 9 例、L2 12 例、L4 2 例。手术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评估临床症状;摄X 线片测量病变椎体Cobb 角及椎体前缘高度,行骨折复位及预防椎体塌陷评估。 结果 31 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中透视见11 例椎体(35.5%)出现骨水泥渗漏,其中渗漏至椎体前侧3 例,椎体侧方4 例,沿穿刺通道渗漏4 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 15 个月,平均11 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 ~ 12 周,平均11.5 周。术前、术后3 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 评分分别为(8.1 ± 1.2)、(2.5 ± 0.6)、(2.3 ± 0.8)分;Cobb 角分别为(30.2 ± 5.3)、(21.3 ± 3.6)、(23.5 ± 3.8)°;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13.98 ± 4.62)、(22.03 ± 4.93)、(22.56 ± 4.34)mm。术后VAS 评分、Cobb 角、椎体前缘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3 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PKP 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能缓解疼痛、矫正后凸畸形、预防椎体塌陷。

 

已评论0

请您登录后再评论

页面

返回顶部
订阅 RSS - 脊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