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5神经根麻痹是颈椎减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关于其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的文献报道颇多。尽管研究很热,各方观点云集,但迄今为止,尚没有强有力的证据支持C5神经根麻痹由某种单一机制引起;也没有找到有效的预防措施。近期《J Neurosurg Spine》和《J Spinal Disord Tech》分别发表了两项研究,从不同的视角提出C5神经根麻痹可能的假说,与前人的工作一脉相承,也融入了一些创新元素与新鲜思路,值得思考。
Yamanaka等比较了颈后路单纯椎板成形术,和椎板成形合并后路固定融合术两组C5神经根麻痹的发病情况,发现后者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前者。作者认为,后路固定融合过程中,对于颈椎滑脱或后凸畸形的矫正,会导致医源性椎间孔狭窄,进而引起C5神经根麻痹。而Radcliff等经过影像学测量与比较认为,颈椎后路椎板切除的宽度和脊髓后方漂移的程度是C5神经根麻痹的危险因素。故而建议,后方椎板开槽宽度要适度。这两组研究提出的观点在学术界比较被公认:一、后路减压后脊髓后移,引起位于颈椎前凸顶点的C5神经根牵张力升高;导致C5神经根麻痹;二、C4/5椎间孔的狭窄。已有很多研究测量了椎间孔的直径,发生C5神经根麻痹的患者或患侧椎间孔直径明显小于未发生C5神经根麻痹的患者或健侧。而术中同时行椎间孔减压扩大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这两组研究也存在明显的缺陷,首先,均是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且并没有随机分组,不能得出明确的因果结论;其次病例数均较小,为单一中心来源。更重要的是,研究设计中并没有严格排除其他危险因素的影响与干扰,结论也就欠缺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