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对前交叉韧带(ACL)损伤膝关节侧副韧带长度变化进行运动还原在体稳定性研究。方法 2008年1月至6月收治8例单侧膝关节ACL断裂而对侧膝关节止常的患者,男6例,女2例;平均年龄25.3岁;在生理负重膝关节屈曲0°、15°、30°、60°和90°时采集相互垂直的二维(2D)图像,与三维CT(3D)图像在虚拟X线投射系统进行2D/3D图像配准,还原膝关节不同角度时股骨和胫骨的相对三维位置关系,并通过韧带止点还原的方法对内侧副韧带(MCL)、外侧副韧带(LCL)进行韧带长度分析,对比两侧膝关节侧副韧带的长度差异。结果 ACL损伤后在0°、15°和30°患膝MCL长度分别为(40.16±1.63)、(39.11±1.77)、(37.86±1.84)mm,健膝分别为(38.17±1.40)、(37.63±1.37)、(36.60±1.86)mm,健、患膝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L损伤后在0°、15°和30°患膝LCL长度分别为(50.23±1.18)、(50.30±1.68)、(49.26±1.67)mm,健膝分别为(52.56±1.64)、(52.30±1.48)、(51.83±1.77)mm,健、患膝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L损伤后60°和90°健、患膝MCL、LCL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2D/3D图像配准技术可以实现膝火节的运动还原并获得ACL损伤后生理屈曲过程中MCL和LCL的长度变化规律。在0°、15°和30°,ACL损伤后患膝MCL长度较健膝增加,而LCL长度较健膝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