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O s t e o p o r o s i sInternational》2012年5月报道】题:特立帕肽与PVP联合抗骨吸收药物治疗椎体成形术后新发邻近椎体骨折效果比较的前瞻性研究(作者Tseng YY. 等)
椎体压缩性骨折(VCFs)是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常见的脆性骨折,可使5年生存率降低达16%。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VCFs的微创手术,椎体成形术后患者疼痛可迅速缓解。对于严重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而言,预防再次椎体骨折和缓解疼痛同等重要,然而,椎体成形术后患者存在椎体骨折再次发生的风险。研究提示,椎体成形术后患者新发邻近VCFs的风险增加,邻近VCFs的相对风险是非邻近VCFs的4.62倍,大部分新发邻近VCFs发生在PVP后3个月内。如果不立即采取预防VCFs的有效治疗措施,PVP后几年内会反复发生新发VCFs。抗骨吸收药物广泛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数据也表明抗骨吸收药物(如雷洛昔芬和阿仑膦酸钠)治疗3年可降低椎体骨折风险达40%~50%,但对于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而言,抗骨吸收药物的疗效太慢, 不能快速增加骨密度,预防新发椎体骨折的出现。
特立帕肽注射剂(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 1-34,PTH1-34)是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促新骨形成药物,可以降低绝经后妇女和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椎体和非椎体骨折的风险。它可以直接刺激成骨细胞增加新骨形成,促进骨量正平衡,改善骨微结构和骨质量。台北医科大学的Tseng等假设PVP后邻近VCFs需要更为迅速地增加新骨形成,并改善骨强度和质量。基于这个假设,他们前瞻性地比较了特立帕肽与PVP联合抗骨吸收药物治疗对于骨折预防、BMD增加及疼痛持续性缓解的疗效。
研究入组50例在椎体成形术后发生邻近VCFs的患者,最终44例患者完成临床试验,A组22例患者接受每日一次的特立帕肽(20μg)注射治疗,B组22例患者接受PV P联合抗骨吸收药物(阿仑膦酸钠或雷洛昔芬)治疗,两组患者均同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随访观察至少20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