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其他

首页 >> 热点关注 >> 正文

伴肌萎缩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效果

第一作者:钟卓霖 编号 : #125307#
2015-12-29
我要评论

钟卓霖  胡建华  翟吉良  朱乾坤  翁习生  田野  邱贵兴  赵丽娟


背景:颈椎病伴上肢肌萎缩在临床上并不常见,不同类型伴肌萎缩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不同,关于伴肌萎缩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及诊治尚需深入研究。


目的:分析伴肌萎缩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伴上肢肌萎缩并接受手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24例,男19例,女5例;年龄为26~70岁,平均55.2岁;术前肌萎缩症状持续时间为1~60个月,平均15.6个月。根据术前肌萎缩部位将所有患者分成2组:A组为近端组,共10例;B组为远端组,共14例。每组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分别分为近端型肌萎缩型颈椎病(CSA)、远端型CSA、神经根型颈椎病及脊髓型颈椎病,记录患者术前相关临床及影像学信息,采用徒手肌力试验(MMT)方法对患者术前及随访时肌力进行评估,根据肌力改善程度将其手术效果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优和良视为疗效满意。


结果:24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21个月,平均55.5个月。术后随访时17例患者肌力较术前改善,其中改善效果为优9例,良8例,肌力无明显改善7例,疗效满意率为70.8%(17/24)。A、B两组在术前颈椎前凸角(Cobb角)、术前颈椎活动度(CROM)、脊髓前角细胞(AH)损害、腹侧运动神经根(VNR)损害、神经根损害及椎管狭窄方面无统计学差异。A、B组术前平均肌力无统计学差异(P=0.709);A组术后平均肌力明显优于B组,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6)。


结论:颈椎管狭窄可能是伴肌萎缩颈椎病的发病基础;手术治疗伴近端肌萎缩颈椎病的疗效肯定;伴近端肌萎缩颈椎病的手术疗效优于伴远端肌萎缩颈椎病。


已评论0

请您登录后再评论

页面

返回顶部
订阅 RSS - 关节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