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

关节

首页 >> 热点关注 >> 正文

髋臼骨折术后残留移位与髋关节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第一作者:马坤龙 编号 : #65286#
2012-05-16
我要评论

马坤龙  方跃  栾富钧  屠重棋  杨天府

【摘 要】 目的 通过术后CT评价髋臼骨折复位质量,探讨累及负重区和非负重区的残留移位(台阶移位和间隙移位)与术后髋关节功能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6月-2009年6月48例髋臼骨折患者术后CT检查和临床随访结果。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72个月,平均36个月;骨折均愈合。根据关节面残留移位是否累及负重顶,将患者分为负重区组(30例)和非负重区组(18例)。髋关节功能按Merle d’Aubigné-Postel标准评定;术后关节面复位质量采用CT评价,于CT片上测量残留移位的两个指标(台阶移位和间隙移位)最大值。所得数据均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 结果 负重区组残留移位值与髋关节功能成强负相关性(rs= —0.722,P=0.001);非负重区组残留移位值与髋关节功能无相关性(rs=0.481,P=0.059)。临床随访结果与相关性分析一致。负重区组台阶移位值与髋关节功能成极强负相关(rs= —0.825,P=0.002),而间隙移位值与髋关节功能无相关性(rs=0.577,P=0.134)。 结论 髋臼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不仅与关节面残留移位大小相关,还与残留移位部位相关。与非负重区相比,累及负重区的残留移位是影响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关键因素;在负重区台阶移位值越大,髋关节功能越差。

 

已评论0

请您登录后再评论

页面

返回顶部
订阅 RSS - 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