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

关节

首页 >> 热点关注 >> 正文

张克主任在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

来源:骨科在线 编号 : #3711#
2010-03-03
我要评论

记者:请问张克教授,北医三院在关节疾病的治疗中采用了哪些新的技术,对疑难关节的手术的创新和突破有哪些?另外我们髋关节置换所处的医疗界的地位怎样?
   张克主任医师:感谢记者朋友提问,关节疾病是骨科一个常见病,刚才刘教授也介绍了。在治疗上刚才刘教授也集中讲了,作为最后的一个手段或者是严重的关节变形,严重的功能障碍是我们做关节置换的一个适应症。关节置换在国外实际上是从40年代开始到60年代有突破,到70年代定形,到了70年代的时候基本上定形了,到现在大家还是认为这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关节组张克
   我们医院人工关节是一个方法,刚才在介绍中我们张教授和我们医院其他的老前辈大概在70年代末在国内没有任何的条件下专门找厂家去设计,到了80年代初,当时开始研制,我们在1982年做了一个题目,在髋关节方面做动物实验,做了一些观察,最后几家医院联合,这个方面也算是一个成果。
   人工膝关节也是发展到80年代是定型的时期,我们医院是1985年做的第一例手术,当时是女排张蓉芳的教练因为多年的运动严重的脱节,当时是56岁,当时我们给他做的手术,当时是找了国外的医生进行交流,从1985年开始我们做膝关节置换。当时国内没有这些产品,都是靠国外赠送了一些东西开展工作,膝关节置换我们也是在国内最早开展的。
   这个期间因为国内的假体不行,我们又跟关节厂家、研究院做了一些仿制品,真正发展的比较快的时候是1995、1996年开始,因为有一些国际品牌的关节进入到国内市场以后,对国内医生进行了一些培训以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发展很快的是在90年代中期,我们是从80年代开始始终坚持做这项工作,在90年代初又成立了娄教授带领的关节组。单科关节的假体在国内有厂家生产,还有专门膝盖骨的置换假体,在90年代初当时在国内都是首家开展这些研究的。
   现在在关节置换方面娄教授讲了产品的公司很多,膝关节和髋关节的产品很多,手段都是基本一样的,尤其是髋关节置换的水平全国都是比较普遍的,我们在掌握关节置换,经常我在门诊碰到病人,病人老问我大夫是国产的好还是进口的好,我也问过我自己,因为现在国产都是仿造的,材料都是进口的,加工很好。我觉得现在真正影响疗效的就是医生,你要是安好了,有经验的医生按的位置很好,合乎生理的位置效果一定是好的,不管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所以说在提高手术技术这个方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像我们骨关节的这些医生都是经过培训的,我们现在也认识到这一点,我们要每年定期办学习班。
  人工关节安进去以后有一个寿命问题,有一些医生安的很差,一两年就不行了,在返修上我们也是学习,尤其是骨缺损,安完了以后骨缺损很多,很难办,很棘手。我们跟国外也有一些多年的关系,他们有一个20年以前的很好的技术,我们去学习和借鉴这个技术,就是打压指骨,再恢复到原始的一个状态,比任何人工的东西去替代要很好,这方面一些成型的问题有一些比较先进的技术,这是我们在国内应该也是做得最多的。
   还有一些先天的疾病,从小就是缺了一块骨头,到了一定的岁数了磨损很厉害,需要做一些治疗,有很多骨缺损的病。再有一个关节治疗方面的一个技术就是现在大家都讲微创,实际上微创在骨科最早的也是最有效的,疗效最好的方法就是关节镜,就是通过一个镜子透视和观察一下关节置换的治疗,这个是最成熟的,我们也是在80年代,这个技术大概也是在70、80年代开始,我们也是比较早的,在1986年科里就开始进行了这个方法。
   90年代我们通过国外培训,关节镜重建,我们在国内也率先开展这个技术,关节镜技术在关节外科治疗各个关节都可以做。当然现在近年普及的比较广泛了,我们的技术也是在国内比较早的,包括肩关节的手术这些技术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记者:张教授刚才您说的首次手术的和翻修手术的在我们三院大概各占多大的比例呢?
  张克主任医师:翻修大概占10%。
  记者:他们都是来自基层的医院吗?
  张克主任医师:大概是外面的。我是卫生部专家组的人,分几个口在做,准入制度从2003年开始,后来中间阻力特别大没有做,去年7月

已评论0

请您登录后再评论

页面

返回顶部
订阅 RSS - 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