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 教授 贵州省人民医院 骨科主任
因腰椎间盘退变、腰椎滑脱并失稳导致的下腰痛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行退变节段的后路减压、腰椎融合、稳定性重建已得到广大脊柱外科医生的普遍认同。多年的临床实践及大量的病例分析在取得良好疗效的同时也发现因融合而出现的问题。如脊柱运动功能的丧失和相邻节段退变(ASD)等,近年来脊柱非融合技术的出现试图解决因上述腰椎融合而出现的问题。日本Oita骨科医院研究评价了单节段腰椎融合坚强内固定与非融合弹性固定后腰椎动力学的变化。结果表明非融合弹性固定保留了手术阶段的活动度,降低了相邻节段的重力载荷,可防止邻近节段动力影响过大而导致的ASD。国内近年来对腰椎非融合技术也有大量报道,如目前普遍用于临床的棘突间动态固定装置(coflex、Wallis)、椎弓根螺钉+弹力棒等。当这些研究和报道还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病例的综合分析和前瞻性的疗效评定,有待进一步的随访观察。目前对于ASD的出现是否是脊柱融合术后的重要原因还存在争议。所以我们认为,对于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类型的腰椎病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严格掌握不同术式的手术适应证,采取最优化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