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孜孜不倦,兢兢业业,专注骨科半个多世纪,硕果累累;她,传道授业解惑,德高望重,指导后辈进步成长,桃李满天下;她是严于律己,立足本职,积极奉献的典范;她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诲人不倦的楷模,她就是2014年“感动江城人物”候选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骨科医院——杜靖远教授。
杜靖远教授
大医精诚 誉满杏林
骨科学是一门医理复杂、病程长,需细致入微诊断的学科。这门学科是对从业者学识技能和品德的双维度要求。杜靖远教授从医五十余年,始终本着“医者父母心”的高尚医德,热心细致对待每一位患者,凭着扎实的学科知识、认真严谨的从医作风和高度责任心,治愈了无数的骨科患者。她,急病人所急,解病人所想,待病人如亲人,亲切温和的风格被口口相传,很多贫困乡村的病患纷纷慕名而来,就是冲着她能真心为病人着想,为他们解除病痛,排忧解难。
她几十年如一日,立足本职岗位,热爱骨科医学事业,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骨科临床医学中。以身作则,经常加班加点奔走于科室、临床一线、手术室,放弃了大量休息和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几十年的辛劳,无规律的饮食,加上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使得杜教授积劳成疾,80岁高龄的她现在每天都忍受着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脏病的折磨。2014年更是不幸患上癌症,历经了三次手术治疗。
病中的她仍不忘工作,术后病情刚有好转,她就恢复了一周三次的门诊和两次的科室查房,家人和科室医护人员多次劝她注意身体,要多休息。她都笑着说:“能为病人,为骨科多做些事,就是对我更好的治疗。”
杜靖远教授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她勤勤恳恳、务实敬业的精神,努力进取、潜心研究的专业作风,得到各界一致称道:先后荣获“湖北省白求恩式的卫生工作者”、“省总工会优秀女教职工”等光荣称号。
杜靖远教授的子女受其影响,先后都投入到国家医疗战线中工作,所谓:一人垂范,全家从医。女儿、女婿均是武汉协和医院的教授、博导和学科带头人,取得骄人成绩,这在协和医院被传为佳话。也是她高尚医德、强烈社会责任感及个人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
仁心仁术 精益求精
杜靖远教授以小儿骨科、创伤、生物材料、中西医结合骨科、骨质疏松症、组织工程等领域为研究方向,多年来潜心研究,孜孜不倦,将临床手术、理论研究等进行有机结合,良性互动。在多个领域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及省市各级科研课题13项,11项通过省级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3项,国内首创或先进水平8项,共获各级科技进步奖共9项,其中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国家建材局部级一等奖、6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1项获武汉市二等奖。发表相关论文100余篇。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3项。
杜靖远教授令人称道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丰富的临床经验及大量研究成果获得相关医疗组织的高度认可和良好评价。先后在众多医疗机构、医学会内担任重要职务:曾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委员,湖北省骨科学会主任委员,湖北省骨质疏松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创伤骨科杂志》编委;湖北省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会理事,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副总编,《中国骨质疏松杂志》编委。历任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党委副书记,外科教研室副主任,骨科主任,同济医大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副所长,骨伤科研究室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教委科技成果评委等职。
领导有方 开拓进取
武汉协和医院骨科为60年代全国骨科“两面红旗之一”,曾受到周恩来总理表彰。自杜靖远教授接手担任科室带头人之后,励精图治,勇于创新,大力发展科研,198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全国博士点、90年代初又被批准为首批全国博士后流动站。协和骨科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重点攻关课题及各类横向联合课题百余项。自90年代以来,全科共获专利数十项,其中十余项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协和骨科主编大型专业书共10余部,自2000年以来发表论文达4000余篇(其中SCI收录近200篇)。
协和骨科目前拥有核定病床500余张,下设关节骨科、脊柱骨科、创伤骨科、肿瘤骨科、小儿骨科、关节镜及运动医学骨科、足踝骨科、显微修复与重建骨科、康复骨科等专科,骨科规模及诊疗水平处于湖北省领先,国内先进水平。武汉协和骨科汇聚众多国际国内知名专家,精心为患者制定先进而规范的综合治疗方案,以手术技术精湛、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深受患者的信赖和赞誉。
后经第三代骨科主任杨述华教授、现任主任邵增务教授的进一步发扬光大,一代代协和骨科人的努力,2010年被国家卫生部评选为首批“国家重点临床专科”,也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骨科。2011年协和骨科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协和骨科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离不开杜教授为我们奠定的坚实基础,为我们打造的这么好的一个平台。
严谨治学 桃李天下
杜靖远教授作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不仅对骨科医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同时也是祖国骨科医疗人才的导师和领路人。50余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级人才,培养博士研究生30余名,硕士研究生40余名,进修医师无数,分散在海内外,现大部分已成为各单位的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其中不乏在各自领域的佼佼者。我们科室的前任主任杨述华教授和现任主任邵增务教授均为她的学生,都是骨科界知名的专家学者。
我有幸在杜教授身边学习工作,期间亲身感受了杜教授严谨治学态度,勤恳工作作风,无私奉献的精神。她扎实的医学功底以及诲人不倦的精神都时时激励着我以后的从医道路。她常教育我们说:“学无止境。医学是前人经验积累、提炼的结果,要善于从既有病例中思考、学习,但也别忘对每一次手术进行总结归纳,为完善下一个病例提供参考。”
她还经常从患者角度告诫我们:“每一个患者都抱着充分信任来就医的,因此,一定要体现医者的热心和耐心,仁心仁术才是从医者追求的境界。”在恩师谆谆教诲和悉心指导下,我作为其众多学生中的一员,到现在担任武汉协和医院骨科创伤中心负责人,并成长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创伤学领域专家。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杜教授对我的教导和影响。
目前杜教授正处于第三次手术的康复阶段,门诊、查房的闲暇之余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为社区居民义诊,已届耄耋之年的老人,仍坚持不懈为骨科事业默默耕耘着,指导和影响着骨科后辈人才进步和成长,我们都深为杜教授这颗赤诚之心所感动。我们也将牢记她的教导、秉承恩师高尚医德、学习她勤勉的工作作风不断为祖国骨科医学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感动江城人物”评选之际,我衷心祝福杜靖远教授健康长寿!祝愿她在感动你我的同时,更能“感动江城”!祝愿这个在骨科战线上兢兢业业忙碌了一辈子的身影最终能出现在“感动江城”的领奖台上,实至名归!相信不计其数经她医治过的病人都会为她高兴,替她欣慰。而作为她的学生、她的后辈的我们也都会为此感到无限的骄傲和自豪!
作者简介:刘国辉,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主任医师。骨科副主任、创伤中心负责人。目前担任全国性学术学会的职务有: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中国部创伤委员会常务委员、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中国部肩肘关节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创伤药物与转化医学”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学分会创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刘国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