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

首页 >> 热点关注 >> 正文

腓骨下端骨折治疗方法选择的解剖学因素

来源:骨科在线 编号 : #22620#
2011-12-26
我要评论

王旭, 马昕, 黄加张, 张超, 顾湘杰, 姜建元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目的 探讨腓骨下端撕脱骨折的解剖学特征、影像学表现与临床治疗方法选择之间的联系。
方法 新鲜尸体标本10具,将外踝的软组织由浅至深逐层解剖,直至距骨外侧面。临床外踝撕脱性骨折患者35例,随访踝关节外侧韧带的B超、MRI表现,治疗方法,治疗结果。
结果 外踝尖端主要是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腓后韧带的起点。其中跟腓韧带与腓骨纵轴线成133 °,斜向后下,约20×5×3mm,位于腓骨肌腱鞘深面,止点距下关节下13mm。距腓前韧带约20×10×3mm,与横截面成45 °。而距腓后韧带起点相对位于腓骨尖端的后面。腓骨尖端撕脱骨折一般以腓骨下端,当大小>1.5*1.5cm时,一般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均完整,影像学可见损伤以骨折为主,治疗主要以保守治疗支具或石膏固定6-8周后功能锻炼。当大小<1.5*1.5cm时,发生距腓前韧带或跟腓韧带断裂,影像学可见韧带损伤。临床治疗同样以保守治疗为主,但是晚期有发生踝关节外侧疼痛的可能。
讨论 腓骨下端撕脱骨折是急诊间常见损伤,临床多以石膏固定或支具治疗为主。但是有的患者会发生后期的踝关节外侧疼痛或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影像学资料支持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所以有必要从解剖和影像学方面确定何种损伤会导致后期的问题,有利于临床治疗的预防或指导。从本研究的解剖和临床随访结果可见,外踝尖端骨块大于1.5*1.5cm时,主要以骨折损伤为主,应当保证关节面解剖复位的情况下使骨折愈合,预后较好。而骨折块较小时,多出现韧带损伤。而这种损伤容易被患者忽视,在韧带没有完全愈合的情况下,进行活动。反而远期的临床效果不佳,需要进一步手术治疗。
结论 腓骨下端撕脱骨折,根据骨折块的大小,考虑治疗方法的选择。有的撕脱骨折反应的是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损伤,治疗不利会参与踝关节外侧不稳定,进而需要手术治疗。
 

已评论0

请您登录后再评论

页面

返回顶部
订阅 RSS - 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