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

首页 >> 热点关注 >> 正文

老年髋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特点和围手术期的处理

来源:骨科在线 编号 : #22851#
2011-12-28
我要评论

文良元, 纪泉, 勾涛, 郭发金
卫生部北京医院骨科

目的 观察老年髋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特点,分析血栓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探讨围手术期DVT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方法 2000年10月至2010年4月,收集因老年髋部骨折急症住院及手术,并有血栓检查完整资料患者,共101例,平均年龄77.1岁,男性30例,平均年龄75.3岁(60~90岁);女性71例,平均年龄77.9岁(61~96岁)。股骨颈骨折58例;转子间骨折43例。患者入院后在术前及术后7d和14d内分别行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检查,观察下肢深静脉是否有血栓形成。术后12小时均予以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围手术期的血栓发生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01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出现下肢DVT32例(31.7%),16例(15.8%)为术前血栓,20例(19.8%)为术后血栓。87.2%的DVT发生于骨折侧。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术前DVT相关危险因素;转子间骨折发生术后DVT的风险是股骨颈骨折的5.977倍(P<0.05)。
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是下肢DVT的高发人群。从我们的资料中可以发现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患肢DVT发生率高于健侧;转子间骨折为术后DVT的危险因素;术前即有较高的DVT发生率,入院后应尽早行CDFI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DVT。随着对低分子肝素性能的掌握和使用经验的增加,患者入院后第一时间就可以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对DVT的预防是有效和安全的手段。以保证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术前下肢血栓,可以早期应用抗凝药物治疗,近端血栓可以置入下腔静脉滤器以保证手术的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已评论0

请您登录后再评论

页面

返回顶部
订阅 RSS - 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