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

首页 >> 热点关注 >> 正文

关注颈椎间盘疾患过度手术治疗问题

第一作者:王 斌 编号 : #77015#
2012-12-12
我要评论

王斌   李海涛    张剑锋   杨焕友    刘伟   蒋文平    赵刚

目的 为健侧C7移位重建前臂屈肌功能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在30侧甲醛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上,观测椎前通路健侧C7移位修复患侧下干或内侧束时,相关前臂屈肌神经入肌点和尺神经深支起点至健侧C7神经吻合口之间的距离;观测上述肌肉的神经来源;测量C7及其前、后股的长度。 结果C7及其前、后股长度分别为(58.8 ± 4.2)、(15.4 ± 6.7)、(8.8 ± 4.4)mm。C7神经吻合口至入肌点长度:至掌长肌支为(369.4 ± 47.3)mm,至指浅屈肌支为(390.5 ± 38.8)mm(正中神经发出)和(413.6 ± 47.4)mm(骨间前神经发出),至示中指指深屈肌支为(346.2 ± 22.3)mm(正中神经发出)和(408.2 ± 23.9)mm(骨间前神经发出),至环小指指深屈肌支为(344.2 ± 27.2)mm,至拇长屈肌支为(392.5 ± 29.2)mm(正中神经发出)和(420.5 ± 37.1)mm(骨间前神经发出),至旋前方肌支为(495.8 ± 31.3)mm,至尺神经深支起点为(548.7 ± 30.0)mm。骨间前神经均发支支配拇长屈肌、示中指指深屈肌和旋前方肌,支配指浅屈肌5侧(16.7%);正中神经主干均发支支配掌长肌和指浅屈肌,支配示中指指深屈肌10侧(33.3%)、拇长屈肌6侧(20.0%)。 结论如果采取腓肠神经移植,前臂肌肉功能在1年内均不能恢复;肱骨短缩、1个神经吻合口有利于前臂屈肌功能的恢复。


 


 

已评论0

请您登录后再评论

页面

返回顶部
订阅 RSS - 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