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

首页 >> 热点关注 >> 正文

非融合技术在胸腰椎骨折的初步应用

来源:成都现代医院骨科 昝中学 陈浩贤 唐华 杨勇 陈思历 黄岳 吴林 唐林俊 编号 : #20884#
2011-11-29
我要评论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经后路复位内固定与非融合技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12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的7例,男6例,女1例。年龄26-43岁,平均35.8岁。T12及L1各1例,L23例,L31例。屈曲压缩骨折5例,爆裂骨折2例。术前均无明显脊髓神经损伤表现。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不作相应节段植骨融合,其中5例联合伤椎内固定。通过比较分析术前、术后1月及末次随访时椎体前缘高度、后突角及内固定情况,测定内固定取出后受伤节段背伸及前屈位和左右侧屈位运动度。
    结果 全组病例无切口感染,未出现脊髓神经症状加重现象。术后4-6周带腰围下床活动,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现象,6-8月行内固定取出。随访3-24月,平均10月。椎体前缘高度术后平均增加约21.0mm,术后一月与末次随访时比较丢失小于3mm。后突角术后平均减小8.1°,术后一月与末次随访时比较丢失小于2°,内固定均无松动及断裂,取出内固定后受伤节段背伸及前屈位运动度为50°,左右侧屈位运动度20°。
    结论 非融合技术应用于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方法,能较好地维持脊柱的稳定性,提供即时及中后期脊柱的稳定性,重建椎体高度,并可尽量保留脊柱的运动功能,但需要病例选择恰当。由于本组病例有限,尚需积累病例进行中长期访与观察。

 

已评论0

请您登录后再评论

页面

返回顶部
订阅 RSS - 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