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

首页 >> 热点关注 >> 正文

目前关于近端交界性后凸缺乏长期的大样本研究

第一作者:郝定钧 编号 : #82473#
2013-05-10
我要评论

      虽然长节段脊柱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可以获得良好的畸形矫正并维持术后脊柱平衡,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 发现由于术后邻近节段应力增加,相邻节段常发生退变。如果近端交界区角PJ>10°,或者较术前增加了1 0 ° 以上,则视为近端交界性后凸(PJK);当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标准时,则定义为异常的PJK,发生率为20%~39%,甚至更高。其进展的潜在危险因素包括:术前骨密度较低、体重指数、胸廓成形术、手术方式、术前上位固定椎体(UIV)和头侧邻近一个椎体的PJK角度大于5°、融合至骶骨、胸椎后凸矫正>50%。
      尽管目前已有学者对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ADIS)中PJK的发生率、临床预后和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了相关报道,但是许多观点仍存在争议,且大部分为短期研究,缺乏一个长期、全面、综合的研究。日本国立医院的Yagi等作了一个5年以上的随访研究,对ADIS行长节段脊柱融合内固定术后远期PJK的发病率、自然病程和危险因素,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进行了详细探讨。

已评论0

请您登录后再评论

页面

返回顶部
订阅 RSS - 脊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