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倩 吴新宝 侯树勋 周谋望 郭险峰 刘波 吕艳伟 曹奇勇 朱加亮 李涛 王子昀 范明星 曾诚 马驰 李淳德 王宁华 谢欲晓 林朋 李中实 海涌 赵会 薛庆云 顾新 马华松 陆明 马远征 李大伟
目的 研究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分级康复的疗效。
方法 选取北京市9家三级医院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579例,其中男279例,女300例,年龄49~52岁,平均(50.5±12.7)岁。术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治疗情况分为实验组1、实验组2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1 165例,其中男82例,女83例,年龄46~51岁,平均(48.9±12.9)岁;实验组2 194例,其中男88例,女106例,年龄49~53岁,平均(51.1±11.4)岁;对照组220例,其中男109例,女111例,年龄49~53岁,平均年龄(51.0±13.4)岁。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采用术后康复方案,进行家庭康复治疗(实验组1)或采取就近原则到课题组成员单位接收康复指导和治疗(实验组2);对照组病例则采用目前常规的术后治疗及康复方案(住院期间按传统方法进行术后康复和管理,出院后由手术医生根据自己经验指导患者自行恢复)。同时,设计并建立与三级医院衔接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患者在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家庭的康复模式。所有患者均定期进行随诊及康复评价,并在康复治疗结束后进行资料汇总,通过功能评定数据、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术后24周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术后优良率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VAS、ODI评分实验组1与实验组2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时,腰椎活动度、并发症发生情况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腰椎术后实施分级康复保证了可执行性、有效性、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