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进展

首页 >> 热点关注 >> 正文

Integrity of the lateral femoral wall in intertrochanteric hip fractures: an important predictor of a reoperation.

来源:J Bone Joint Surg Am. 2007 Mar;89(3):470-5. 编号 : #80988#
2013-04-10
我要评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也称转子间骨折,指股骨颈基底到小粗隆下平面区域内的骨折。最常见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因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较高,所以女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多于男性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活动后骨折移位常常需要二次手术。由于该骨折生物力学上的复杂性、内植物的位置以及患者的特征影响着手术后的结果。因此,Palm教授等于2002年至2004年间,214例连续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都用4孔(侧面钢板)135°滑动加压髋螺钉进行处理,参考AO/OTA分类系统按术前X线片对骨折进行分类。手术后对大小粗隆的状况、股骨外侧壁的完整性和内固定物的位置进行评价。术后6个月内对由于技术失败而进行的再次手术进行记录。进而观察滑动加压髋螺钉固定后,完整的股骨外侧壁是否可作为术后骨折移位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结果发现:股骨外侧壁完整的168例患者中仅有3%(5例)术后6个月内进行了再次手术,而46例涉及股骨外侧壁骨折的患者中有22%(10例)进行了再次手术(p < 0.001)。在103例AO/OTA分型31-A1.1、A1.2、A1.3或 A2.1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中仅有3%存在股骨外侧壁骨折,与之相比,99例AO/OTA分型31-A2.2或 A2.3骨折中31%(31例)存在这一骨折 (p < 0.001)。
  因此,Palm教授等认为股骨粗隆间骨折后手术后存在股骨外侧壁骨折是再次手术的一个主要的预测因子,他们推断,手术前或手术中股骨外侧壁骨折的患者应用滑动加压髋螺钉装置进行处理是不恰当的,并且,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类因此也应该根据其股骨外侧壁的完整性,尤其是对骨折内固定物进行比较研究的随机化试验。

已评论0

请您登录后再评论

页面

返回顶部
订阅 RSS - 最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