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新鲜尸体标本测量踝关节外侧韧带与外踝骨性结构之间的关系,探讨腓骨尖游离小骨对踝关节稳定性影响的解剖因素,指导临床治疗方案选择。
方法 膝关节以下新鲜尸体标本10具,来自中华医学会足踝外科医师培训中心。进行距腓前韧带与跟腓韧带解剖,测量韧带与外踝尖骨性结构之间的关系。同时将侧位腓骨远端划分为9个区,分析不同位置的游离小骨可能累及的不同韧带结构、对踝关节稳定性可能产生的不同影响,提出合理治疗方法。
结果 距腓前韧带在腓骨止点的长度为(7.45士0.22)mm,距腓前韧带距腓骨尖的垂直距离为(11.75士1.03)mm,距腓前韧带止点处腓骨远端矢状面长度为(20.56士1.54)mm,距腓前韧带止点处腓骨远端冠状面长度为(8.68士0.12)mm,腓骨远端关节面矢状面最长为(16.81士0.96)mm,位于腓骨远湍距腓后韧带止点前方。跟腓韧带在腓骨止点的长度(3.50士0.44)mm,距腓前韧带与跟腓韧带之间的距离为(2.35土0.14)mmo。>10 mm的游离小骨位于1、2与3 区近端者,不仅累及距腓前韧带与跟腓韧带,还累及腓骨的踝关节面;位于4区者影响距腓前韧带;位于8区者累及跟腓韧带;位于7区与9区者,一般不会累及韧带结构。
结论 腓骨尖游离小骨因为骨块大小、位置不同可以累及不同的踝关节外侧副韧带。>10mm的骨块多影响韧带与关节面,虽然可以自行愈合但应当尽可能解剖复位。5-10mm的骨块,至少累及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中的一条韧带。<5 mm的骨块往往不能自愈而产生相应韧带损伤的症状,导致踝关节不稳或撞击综合征。对于这部分患者应当密切随访,积极处理,防治晚期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