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发布《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年)》。新版《指南》首次推荐骨质疏松风险评估方法以及骨质疏松症鉴别诊断措施,并依据近年来的循证医学研究结果,对骨质疏松预防和治疗用药进行了更新,并新增了对各类药物安全性的评价说明。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教授徐苓指出,新版《指南》除保留旧版《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临床诊疗指南》(2006年)对于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描述外,着重强调通过“骨质疏松风险评估”发现那些没有骨折却存在骨折高风险的目标人群。
《指南》首次推荐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骨质疏松症风险一分钟测试题,以及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作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公众可通过简单计算或回答10个问题,就可对骨质疏松风险进行快速评估,从而提高骨质疏松患者的就诊率,减少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
据介绍,目前,在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6944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占半数以上。有研究显示,女性一生中发生骨质疏松骨折的危险(40%)高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总和,男性一生中发生骨质疏松骨折的危险(13%)高于前列腺癌。
新版《指南》建议,预防骨质疏松应从青壮年时期抓起。除多晒太阳、多吃含钙多的食物,如牛奶、虾皮、海带、芝麻酱等外,还要坚持户外锻炼、戒烟限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