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骨折与青壮年骨折相比,愈合质量差、愈合时间延长;同时,因骨折部位骨质量差、骨折类型以粉碎性居多、骨折部位常存在骨缺损等,内固定植入物很难被稳定地固定好;骨质疏松引致的皮质骨和松质骨减少,使得内固定植入物牵拉强度降低,易出现脱离,尤其是密度骨较低时;骨内固定植入物的负荷可能会超过骨质疏松性骨骼的应变耐受范围,可导致微骨折、骨吸收、内固定失败、并发症发生率升高(骨不连,骨折愈合畸形,再次手术)。
因此,骨质疏松性骨折内固定失败是目前骨科医生面临的严峻挑战,应对方法包括:不断改进针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内固定设计,如锁定钢板、螺旋刀片等;规范骨质疏松性骨折内固定的手术技术,如螺丝钉应放置于骨骼的最佳部位,使用钢板内固定时,与骨折部位骨的稳定接触,是降低钢板应变性的重要因素;增强技术可改善与骨质疏松牲骨的锚固,如:自体或异体骨、骨水泥、骨支架、人工骨等;若考虑内固定难以实施,可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技术:在改进内固定设计及材料等同时,更应重视对骨质疏松骨骼质量的改善,应根据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特征,在骨折愈合的不同时期科学地选择不同的药物,以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提高其骨折愈合质量及骨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