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例情况介绍:
患者姓名,张有娣,女,60岁,主诉,摔伤左髋部疼痛10天
患者于10天前不慎摔伤致左髋部疼痛,活动受限,能扶拐行走.当时神智清,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无胸腹部不适,无大汗淋漓,无呼吸困难.当时未予特殊处置,昨日诉左髋疼痛加重,在当地医院摄片示”左股骨颈骨折”,今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急诊,故拟”左股骨颈骨折”收住本科.患者有高血压病史4年,脑中风左侧偏瘫3年病史,一直口服拜阿司匹林及降压片,平时能扶拐行走. 体查:Bp147/102mmHg,左髋压痛,活动受限,左侧肢体肌力3级,骨盆平片提示右侧股骨颈骨折,经颈型.诊断考虑:右侧股骨颈骨折,脑中风后遗症,高血压病,患者入院后予以络活喜片控制血压,入院后予以安卓针抗凝,停阿斯匹林片口服1周,术前1天停用安卓,完善术前准备后,连硬麻醉下行左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常规抗生素使用3天预防感染,术后12小时开始使用安卓针2.5mg预防DVT,连续使用2周.2周后继续阿斯匹林片口服预防脑中风复发.术后第二天坐起,第3天家人掺扶下开始行走功能锻炼.患者术后1周出院.术后每月门诊复查.未发现下肢肿胀等DVT症状.
2, 讨论部分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创伤及外科手术常见并发症,可进一步发展成致命的肺动脉栓塞(PTE)或造成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而危及病人生命或影响生活质量。特别是骨科大手术后,极易发生DVT.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主要与血管壁局部损伤、血流缓慢、血容量相对不足及血液高凝状态有关。而深静脉血栓后果最严重的类型莫过于肺栓塞。当血栓脱落运行至肺部时可发生肺栓塞.静脉血栓是一个沉寂的“杀手”。有几个数据可以为之充分证明:住院患者大约1%是死于肺栓塞;80%的肺栓塞患者起病时无临床症状;2/3的肺栓塞患者在出现症状的两小时内迅速致命。她说,在美国,肺栓塞所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艾滋病、乳腺癌和高速公路意外事故导致死亡人数的总和。
另一点比较让人感到可怕的是,静脉血栓经常得不到及时诊断:所有致死性肺栓塞病例在死亡前得到诊断的不足一半。专家指出,实施择期骨科大手术(如全髋关节或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由于血管损伤和活动减少之类的因素,导致发生静脉血栓的危险性增高。有关资料显示,未接受预防性抗凝治疗的骨科大手术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比例为40%~60%,而在普通内科患者中,这一数字为10%~30%。同时,发生静脉血栓的危险不会因为患者出院而消失,最近一项研究显示,有74%的静脉血栓是在医院外发生。
由于人们早期认为亚洲人种较欧美人种不易发生静脉血栓,致使亚洲乃至我国的骨科专家们一直对于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以前我国绝大多数的骨科手术后都会使用止血药,直到后来在临床中发生了越来越多的静脉血栓事件,甚至出现了不少的致死性肺栓塞后,人们才意识到亚洲人种发生VTE的几率也许并不低于欧美人种,于是很多亚洲的医生包括骨科专家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结果证实亚洲骨科大手术患者的静脉血栓发生率与西方国家接近。外科手术中,人工关节置换的肺栓塞发生率最高;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致死原因,就是肺栓塞。预防静脉血栓重在抗凝, 抗凝药物有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新的抗凝药物-戊糖等。传统的抗凝药物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比如华法林虽然可以口服,但需要经常进行昂贵而又不方便的监测,同时还增加大出血和各种出血事件的风险;肝素需要注射给药,不利用于长期和/家庭治疗。目前应用广泛的有低分子肝素和戊糖,口服抗凝药.有研究指出,骨科大手术后凝血过程的持续激活可达4周,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可持续3个月。与全膝关节置换术相比,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所需的抗凝预防时限更长。因此,深静脉血栓预防时限至少应为7天~10天,最长至28天~35天。
本例患者为中老年女性患者,因原有脑中风病史,肌力3级,说明患者血管已呈老化状态,这样的患者再次发生脑血管意外的几率较其他患者明显增高,再加上关节置换这一高危创伤因素,发生DVT,PTE或脑血管意外的几率成倍增高。该患者术前长期口服拜阿司匹林预防,因拜阿司匹林会抑制血小板聚集,将使患者PT延长,容易引起患者术中或术后凝血功能障碍,但有研究证实,拜阿司匹林并不能预防DVT的发生,所以患者入院后立即予以停服拜阿司匹林,并予以安卓针预防1周,术前1天停止安卓,因患者有脑中风后遗症,术前肌力明显下降,故决定予以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第一天可以坐起,术后第二天可以部分负重,能早期行走,术后继续安卓针0.2ml 预防血栓2周,2周后患者无明显血栓证据,予以停安卓,继续拜阿司匹林片剂长期口服。
总结: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脑中风的患者越来越多,而这类患者发生骨折尤其是股骨颈骨折的几率也越来越高,对于这类患者我们更应该注重预防其血栓的形成及再次发生脑血管意外。临床中更应仔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及肢体情况,尽早的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达到术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