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报告

首页 >> 热点关注 >> 正文

病例报告

来源:骨科在线 编号 : #4301#
2010-10-21
我要评论

    骨科手术后出现的下肢深静脉血栓(DVP)较为多见,临床上已经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其继发的肺栓塞(PE)是骨科围手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PTS)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影响,治疗也非常困难。外伤引起的DVP同样不可忽视。我院2010年1月收治1例膝部外伤患者,伤后21天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经19天抗凝治疗后深静脉再通。

    报  告:
    患者女,39岁。因车祸伤左膝、踝肿胀疼痛活动受限2小时于2010年01月16日入院。急诊x-ray示左腓骨颈骨折,头颅CT示右侧顶叶少量蛛网膜下腔少量出血。入院诊断:1.左腓骨颈骨折;2.左侧股神经、腓总神经损伤;3.左膝外侧副韧带损伤;4.左踝内侧副韧带损伤;5.左侧下胫腓前韧带损伤;6.左膝周软组织损伤。入院后石膏固定2天出现左膝内侧皮下血肿。行血肿穿刺置管引流后血肿消退,伤后11天出院。伤后18天患者左膝内外侧血肿形成,再次入院行血肿穿刺负压引流。伤后21天出现左小腿肿胀,腓肠肌压痛,查血D-二聚体1057ug/L,B超检查示左腘静脉血栓形成。予患肢制动,低分子肝素钙针(速碧林)0.4mlihqd抗凝治疗,定期复查深静脉B超。治疗19天小腿肿胀部分消退,B超检查示左下肢深静脉通畅,膝部血肿吸收,肺部CT检查无异常。之后延长抗凝治疗22天。患者出院至今5个月余,左下肢深静脉通畅,左膝血肿未复发,小腿肿胀消退,功能恢复良好,能够正常行走。
   讨  论:
    膝关节外伤后延期出现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并不多见。该患者伤后石膏固定制动影响静脉回流,膝部、脑内血肿使机体凝血状态发生改变,腘静脉受牵拉,血管内皮损伤,这些因素均为腘静脉血栓形成的诱因。
    患者合并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于高危出血风险患者,因此我们在伤后未联合使用抗凝治疗,而仅仅采取基本预防措施,如补液充足,多饮水,以及石膏固定抬高患肢,应用弹力袜等物理预防。患者伤后21天后出现腘静脉血栓,说明不联合使用抗凝治疗不能有效地预防DVP。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2009年《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指出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凝血过程持续激活可达4周,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可持续3个月。针对此病例,如果我们在伤后高凝危险期内,并且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稳定后及早联合使用抗凝治疗,可能预防本次DVP的发生。
    该患者腘静脉血栓形成后仅用抗凝治疗而未行溶栓治疗,第19天血栓溶解,腘静脉通畅,肺部CT检查无异常,说明腘静脉血栓如果发现及时,抗凝治疗早期应用,腘静脉有再通的可能。之后继续抗凝治疗22天,未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膝关节血肿的吸收造成影响,深静脉血栓也未复发。
    我们由此得出如下经验:外伤后如患者有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如循环瘀滞、 高凝状态、 血管内皮损伤、年龄>40~60岁、重度创伤、脊髓损伤等,应采取基本预防(单独预防仅适用于高危出血风险患者)同时应用抗凝药物预防,抗凝药物预防性治疗时间为10-35天。如DVP形成以后能够及早发现并早期应用抗凝药物,深静脉有再通的可能。

图1 腘静脉宽约9mm,内部充满低回声,提示腘静脉血栓形成

 

图2 腘静脉宽约5mm,管腔内未见异常回声,血流信号充盈良好,提示腘静脉通畅

已评论0

请您登录后再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