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COA学术大会期间,关节学组共收到论文662篇,其中教程9篇,嘉宾发言25篇,自由发言62篇,壁报111篇,刊载455篇。论文总体质量相对较好,讨论热点内容包括:
假体设计与摩擦界面的选择:随着人工关节手术在我国的普及和患者对术后疗效的要求增高,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假体和摩擦界面。Rothman和Wagner教授在他们的教程中都提到对于年轻、活动量大的患者应选择陶瓷对陶瓷、金属对金属、陶瓷/金属对高交联聚乙烯配伍的非骨水泥假体,其中对关节活动范围要求高或脱位风险高的患者可以选择表面置换或大直径的股骨头。上海第六人民医院的报告显示,金属对金属THA在术后活动限制,术后脱位方面优于传统THA。高龄、骨质条件差的患者仍可以选用金属对聚乙烯的骨水泥假体。北京友谊医院的报告显示,适应症选择恰当,骨水泥型THA的长期疗效总体良好。
股骨头缺血坏死:对于股骨头缺血坏死,目前普遍认为积极的外科治疗要优于保守治疗。中日友好医院报道了激素性骨坏死的几个新特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大连大学中山医院的报告显示,股骨头缺血坏死治疗包括塌陷前各种保留股骨头的手术治疗和塌陷后的人工关节置换,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范围在20%以内,周围有硬化带的病例宜行髓芯钻孔减压、骨移植术;对缺血坏死范围超过1/3以上的病例可行带血管蒂骨瓣移植术或金属支撑架结合自体骨移植,临床有效率在70%~90之间,能有效推迟患者接受全髋置换手术的生理时间。全髋关节表面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对晚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疗效肯定。
一、特殊疾病的全髋关节置换
髋关节发育不良: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行髋关节置换手术适应证:只有在出现严重的关节疼痛伴有功能障碍或继发下腰疼痛时才考虑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单纯的跛行或肢体短缩而没有疼痛决非关节置换手术适应证。由于髋关节发育不良存在一系列骨骼、肌肉、神经血管的解剖异常,尤其是脱位肢体短缩畸形者,手术难度较大。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报告了采用后外侧小切口THA治疗CroweⅠ、Ⅱ、Ⅲ型患者的经验,同时强调对于畸形严重,术中需要广泛松解的患者,应避免强求小切口而影响手术操作。积水潭医院的报告显示,股骨粗隆下短缩截骨术有助于术中复位避免广泛软组织松解,有助于避免神经血管并发症,有助于处理合并的下肢外翻畸形。华西医院对THA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进行了中期随访,总体临床及影象效果满意,但存在较高的聚乙烯磨损及骨溶解发生率,需定期随访。长征医院的随访结果中,CroweⅣ型的THA并发症仍比较高,特别是术后假体松动和神经损伤。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对于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良好疗效已为广大学者所认同,此次会议交流内容更加翔实。西安交通大学附二院报导了强直性脊柱炎股骨近段的形态学改变以及该改变对THA假体选择的意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对非骨水泥型THA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进行了中期随访,结果也发现较高的聚乙烯磨损及骨溶解发生率,虽然无临床症状,但建议密切随访。
髋关节表面置换:髋关节表面置换适合于年轻、活动量大、对关节活动范围要求高的患者。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和长海医院的报告显示,表面置换适用于大多数CroweⅠ、Ⅱ、Ⅲ型患者,手术技术的关键在于髋臼的安放和股骨柄干角的确定,术后短期疗效良好,Ⅳ型患者应慎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通过生物力学实验,证实股骨头坏死范围过大及股骨颈切迹形成是造成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股骨颈骨折,并最终导致置换失败的重要原因。
全髋关节翻修手术:随着人工关节手术的广泛开展和术后患者生存期的延长,越来越多的关节需要进行翻修手术。尽管在吉林大学和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的随访研究中,依靠周密的术前计划、精细的术中操作和积极的术后康复,翻修手术的中期疗效良好,平均7.8年的假体生存率为93%,但翻修手术存在许多复杂问题,最常见的两个难点就是骨缺损的处理和假体周围骨折的处理,本次会议为此做了大量讨论。
骨缺损的处理:异体骨移植是一种处理骨缺损的有效方法,不但可以重建现有的缺损,而且可以为下次可能的翻修提供骨量储备。综合301医院、浙江大学附二院,郑州大学附一院、天津医院、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的临床报导,对髋臼侧有腔隙性缺损但非骨水泥臼杯能压配固定者,仅需要少量颗粒骨填充植骨;对髋臼侧有节段性缺损且非骨水泥臼杯不能压配固定者,需要进行结构性植骨或使用髋臼加强环结合颗粒骨打压植骨,臼杯采用骨水泥固定。股骨侧根据骨缺损的程度,可采用打压植骨的办法补充骨量,然后采用骨水泥假体固定,也可采用远端稳定的非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