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劲民, 罗世兴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手外科
目的 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比较TKA术中应用旋转平台型或固定平台型两种假体的临床结果,评价两组间的疗效差异。
方法 两研究者按照检索策略独立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年至2009年11月)、Embase(1980年至2009年11月)、Cochrane library(2009年第3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90年至2009年11月)、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1990年至2009年11月)、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90年至2009年11月)、万方数据库(1990年至2009年11月)和相关的会议记录及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手工检索5种中文骨科核心杂志收集比较旋转和固定型假体TKA疗效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ce的方法学评价研究文献的质量,采用RevMan5.0.18进行Meta分析。
结果 经过阅读标题、摘要和全文后纳入11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427膝,其中旋转型假体组694膝,固定型假体组723膝。依Cochrane的文献质量偏倚评价标准,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偏倚均较少,具有较好临床的同质性。两组术后均较术前有明显的疗效提高,但两组间比较,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术后膝关节评分、功能评分、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以及假体脱位率、假体翻修率、膝关节假体周围的放射透光率、髌股关节Click症、髌斜率和前膝痛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未能发现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4例假体脱位的病例均发生在旋转组,脱位率约为1.8%(4/217)。
结论 目前证据表明以骨性关节炎为主的老年患者采用旋转平台型假体或固定平台型假体TKA在术后早中期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未发现明显的统计学和临床意义,无论选择何种假体均有可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旋转平台假体有易脱位的趋势,需要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加以证实。建议未来的研究比较两种假体的社会经济学方面差异,进行长期随访比较两者的磨损和翻修率,同时临床实践中重视康复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