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复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

首页 >> 热点关注 >> 正文

难复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

来源: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 付能高 蔚芃 吴青 夏羿凡 张映波 编号 : #20393#
2011-11-14
我要评论

    目的 总结难复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 本组选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本院急诊收治有移位的儿童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53例,男41例,女12例,年龄2.5~13岁。左侧34例,右侧19例;伸直型41例,其中尺偏型31例,桡偏型22例。按McIntyre标准分类:Ⅱb型7例,Ⅲa型29例,Ⅲb型15例。合并桡神经损伤1例,正中神经损伤5例,尺神经损伤2例,就诊时血循环障碍2例。按手术方法分成A、B两组,A 组26例采用双侧纵行切口切开肱三头肌肌腱、复位骨折并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术后不需要外固定。B组27例采用后正中切口肱三头肌肌腱舌形切开复位骨折并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术后石膏托外固定6周,6周后去石膏托开始康复锻炼。参照Flynm 标准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优:丢失携带角和丢失伸屈功能在0°~5°;良:丢失携带角和丢失伸屈功能在6°~10°;可:丢失携带角和丢失伸屈功能在11°~15°;差:丢失携带角和丢失伸屈功能大于15°以上。
    结果 所有病例均随访,时间1~2.5年,平均1.8年。肘关节屈伸功能A 组优19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2.31%。B组优15例,良5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74.07%。两组间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χ2检验,P<0.05),A 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携带角的变化A 组优20例,良3例,可3例,优良率88.46%。B组优16例,良4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74.07%。两组间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χ2检验,P<0.05),A 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
    结论 对于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是积极有效的方法。肱骨髁上骨折近期和远期并发症与骨折的类型、治疗方法,手术入路的选择有关。切断肱三头肌肌腱,破坏了肱三头肌的完整性,术后需石膏固定,而沿肱三头肌肌腱两侧作纵行切开,保留了部分肱三头肌肌腱,术后不需要石膏托外固定,有利于肘关节早期进行康复锻炼。
 

已评论0

请您登录后再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