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一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SBTHA)治疗双侧髋关节疾患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自2002年4月~2006年12月,18例双侧髋关节病变患者采用一期THA 治疗。年龄45-72岁,平均54.6岁。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2.3分(33~59分)。结果 手术时间3.5~5.1h,平均4.4h,术中出血600~1100ml,平均780ml,术中输血600~1000ml,平均720ml。术后X线平片示假体位置良好。18例术后平均随访21个月,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82分(78~85分)。结论 应用一期双侧THA治疗双侧髋关节疾患,安全且近期疗效满意,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值得推广应用。临床应注意慎重选择病例,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并做好充分术前准备。
关键词 髋关节疾患;全髋置换;
髋部骨关节病是髋部常见病之一,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强直性脊柱炎,特别是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晚期多同时伴有双侧髋关节纤维性、骨性挛缩强直,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甚至生活不能自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疾患的一种成熟而疗效满意的骨科手术。但对于部分病人双髋同时发病,严重影响行走与日常生活,考虑到行单侧全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的康复十分困难,我院2002年4月~2006年12月,我们对18例因双侧髋关节病变引起明显疼痛和行走困难的患者采用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术后平随访21个月,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36髋),男12例,女6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54.6岁。8例有常年饮酒史,6例有激素使用史,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强直性脊柱炎致双侧髋关节强直1例,1例无明显诱因可查。术前均有髋关节明显疼痛,活动受限,影响行走,严重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术前双侧肢体长度差1.2-4.5cmHarris评分平均42.3分(33~59分)。出现临床症状至接受手术的时间在1年之内1例,1~2年3例,2~3年5例,3年以上9例。
1.2 术前准备:①术前常规行血液常规、血沉、C反映蛋白、出凝血时间、尿液常规、血生化全项检查、心电图、腹部B超、胸片等,术前备血600-1000ml。②术前查骨盆等比例X光平片包括股骨上段,必要时行双髋CT检查,充分了解股骨头和髋臼病变情况,初步选择合适的人工假体。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对于关节置换来说是灾难性的,在术前积极治疗感染性疾病和潜在的感染灶,如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疖痈等。术后常规雾化吸人以利于痰的咳出,并及早拔出尿管。④术前2d开始应用广普抗生素术前1小时给药一次以维持术中抗生素浓度。⑤控制易导致感染的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在术前控制血糖在6~7mmol/L左右,手术后严密监测血糖。
1.3手术方法: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90°正侧卧位。手术取髋关节后外侧切口人路。以大转子顶点为标志,做弧形切口长约12cm。沿切口方向切开皮肤,臀大肌筋膜,显露梨状肌和外旋肌群,部分切断外旋肌群,弧形切开关节囊并保护。术中无需显露小转子,通过触摸确定保留股骨距的长度,锯断股骨颈,取出股骨头。彻底切除病变滑膜组织及增生肥厚关节囊的内层部分。用特殊器械显露髋臼,不需切除髋臼盂唇和关节囊,只切除圆韧带残端,使用髋臼锉逐级磨锉髋臼,直至软骨下骨呈均匀点状出血,但应始终保持15°±10°的前倾角和45°±10°的外展角。选用比髋臼锉尺寸大2mm的非骨水泥型髋臼假体。患者屈髋屈膝并内旋,抬高股骨近端扩髓,如病人较年轻,骨量较好选择并安装非骨水泥的骨长入型假体,高龄骨量较差的病人选择骨水泥型股骨柄假体 ,试模并安装股骨头假体。调整双侧肢体长度,复位人工关节后屈髋屈膝>90°、内收和外旋展均45°无脱位,关节腔内置负压引流管,缝合关节囊及股外侧肌等,关闭切口。改为对侧90°侧卧位,同法行对侧THA。
1.4术后处理:①平卧双下肢抬高外展中立位,双足穿防旋鞋。②术后2-4天拔除引流管;12-16天拆除切口缝线。③术后1天开始行股四头肌、腓肠肌等肌群等长舒缩活动,2天开始于外展中立位行双下肢交替主动屈髋屈膝功能锻炼,开始曲髋15-20°,每天增加20°致90°。④术后平均6-12天坐起,活动上身,9-18天双小腿垂下床沿锻炼,12-30天协助扶双拐下地活动,3个月不做完全下蹲和盘腿动作。⑤应用广普抗生素5~7 d,术后禁用止血药,应用活血化淤中药10-14天。⑥骶尾部、肩胛部和足跟等骨突部位加软垫定时按摩,防止受压发生褥疮。⑦鼓励深吸气,排痰困难的病人雾化吸入协助排痰。
2. 结果
所有病例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