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条推荐意见|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强化术术后椎体再骨折诊疗指南(2025版)

首页 >> 热点关注 >> 正文

11条推荐意见|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强化术术后椎体再骨折诊疗指南(2025版)

来源:《中华创伤杂志》 编号 : #139671#
2025-08-18
我要评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OTLCF)患者行经皮椎体强化术(PVA)术后发生椎体再骨折临床常见,可导致疼痛复发、椎体高度丢失、后凸畸形加重,甚至引发神经功能障碍,显著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其诊治存在诸多挑战,如漏诊率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方案选择困难、术式操作缺乏规范、强化椎体内部骨水泥对手术存在操作干扰、骨质疏松条件下内固定稳定性不足、抗骨质疏松治疗率低下且依从性差等,亟需建立规范化诊治体系。

为规范老年OTLCF患者PVA术后椎体再骨折的诊疗流程、提升诊疗效果,由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创伤学组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基于现有文献及临床经验,遵循科学性和实用性原则,制订《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强化术术后椎体再骨折诊疗指南(2025版)》,从诊断、治疗及康复方面提出11条推荐意见,旨在为老年OTLCF患者PVA术后椎体再骨折的规范诊疗提供依据。

推荐意见1:老年OTLCF患者PVA术后出现腰背部机械性疼痛,无论是否存在外伤史,均应高度警惕椎体再骨折可能(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2:对于怀疑发生椎体再骨折患者,应行X线、CT及MRI检查,若存在MRI检查禁忌(如心脏起搏器、金属置入物)且无法明确诊断,可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CT检查(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3:可采用OTLICS评分系统或OF分型及OF评分系统决定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并采用OF分型及OF评分系统选择手术方案(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4:OTLICS评分系统≤3分或OF分型1~2型骨折且OF评分系统<6分,可行非手术治疗,需做好镇痛管理(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5:OF分型1~2型骨折且OF评分系统≥6分者,可行PVA。强化椎体再次行PVA时,可选择PVP,需将骨水泥填充到椎体再骨折区域。邻近椎体行PVA时,选择PVP或PKP均可(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6:OF分型3~4型且Cobb角≤30°,可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固定范围为伤椎上下各1个椎体)联合伤椎置钉或伤椎骨水泥强化治疗(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7:OF分型4型且Cobb角>30°或OF分型5型,可行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固定范围为伤椎上下各2个及以上椎体)联合伤椎骨水泥强化治疗。若存在矢状位失衡,可联合后路截骨矫形术重建脊柱矢状位平衡(推荐强度:弱)。

推荐意见8:当骨密度T值<-3.0 SD或置钉过程阻力感过小时,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时可联合螺钉骨水泥强化,包括短节段固定全部强化及长节段固定部分强化(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9:若合并神经损伤症状,可联合后路神经减压(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10:老年椎体再骨折患者均应尽早启动规范化抗骨质疏松治疗(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11:非手术治疗与内固定术后患者应佩戴脊柱硬性支具,PVA术后患者应佩戴脊柱软性支具。所有患者应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推荐强度:弱)

本指南基于现有证据,针对老年OTLCF患者PVA术后椎体再骨折的诊断、治疗与康复给出推荐意见,旨在为其规范化诊疗提供可靠的临床参考。本指南仅阐述高质量研究证据的建议,并非制订医疗决策的唯一或强制性标准。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手术技术与器械的革新,以及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证据的积累,本指南目前的一些观点将不断得到更新。

本指南仅作为学术性指导建议,不具备相关法律效力,不作为医疗纠纷的法律或法规依据,不适用于各种特殊情况,且所涉及内容不承担医患双方及任何第三方依据本指南制订及履行诊疗过程中的任何决定所产生的任何损失的赔偿责任。医护人员在使用本指南的同时,还需综合考虑患者具体病情、个体差异及临床实际状况进行综合判断与决策。

已评论0

请您登录后再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