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重,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显著上升,给骨科门诊的诊疗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基于实践经验,系统探讨了骨质疏松门诊的建设策略,重点强调了双能X线骨密度仪和骨代谢标志物检测设备的配置,以保障精准诊断与疗效评估;同时,物理治疗设备在辅助治疗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文章还提出了分层用药管理方案,结合患者经济条件和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路径。本文总结的实践路径为骨科医生应对骨质疏松症的综合管理提供了重要借鉴。
一、人员配置
无论哪个科室主导,一定要有骨科医生,熟悉骨质疏松的诊断和治疗。可邀请内分泌科医生定期会诊,因为一些内分泌疾病可能导致骨质疏松。骨松患者就诊是有诉求的,一般是疼痛、抽筋和骨折,挂号一般是挂骨科或者骨质疏松科,有骨科医生在,可以保证骨松门诊有一定的患者数量。骨质疏松往往和骨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足跟痛,腰背筋膜炎等疾病并存,骨科医生可以较好的把握手术和非手术的指证,给患者解释的相对清楚,患者的信赖度和认同度较高。
二、医疗设备
1、骨密度设备:一定要有双能X线骨密度仪或者QCT,能准确测量骨密度,这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重要依据,是医保部门认可的诊断,没有这个设备诊断,医保检查会处罚的。
超声骨密度仪,仅用于初步筛查,不能依靠超声诊断进行治疗,因为一是不准确,二是医保不允许。一般是到社区筛查用超声骨密度仪,骨密度低的患者到医院进一步确诊。
2、骨代谢标志物化验设备:检验科配备骨代谢指标(P1NP/CTX)化验设备。治疗之前需要查骨代谢指标,做基础评估,然后在应用地舒单抗或者唑来膦酸后1-3周,复查骨代谢指标,预计CTX有明显下降。用客观指标和患者交流,显著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早期没有设备可以检验标本外送。
3、物理治疗设备:配备磁振热治疗仪(缓解症状)和骨质疏松治疗仪和多波段光谱治疗仪(提升VD水平)等治疗设备。骨松治疗疗效不仅靠药物,还有设备治疗助力。疗效七成靠药品,三成靠设备。尤其是特殊体质(过敏体质不能用药),高净值人群和VIP患者(有着更高的治疗疗效需求),设备治疗提供快速多模式镇痛,良好的治疗体验,和满足不同的治疗需求,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依从性,从而留住患者第二年第三年再来你医院治疗。(指南要求至少连续治疗三年)
三、 患者管理
建立患者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检查结果和治疗过程。对患者进行分类,比如根据病情的轻、中、重度和医疗花费,设立三个阶梯,最主要是按照花费多少确定阶梯。不同阶梯用药不同:
第一阶梯是依降钙素,费用最少,大约1000元;
第二阶梯是地舒单抗或者唑来膦酸,可以门诊或者住院治疗,医保报销后个人花费约3000元;
第三阶梯是特立帕肽,花费较高,费用6个月大约2万元。
为何提出三个阶梯?因为骨质疏松症患者多数为老年人,对疾病重视程度和经济条件差异大,医生必须结合患者经济情况个体化制定用药方案。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6个月随访一次;病情较重的患者,可缩短至1-3个月随访。提高患者复诊率,给患者更多的宣讲解释机会,可提高患者获得感和依从性。
四、质量控制
定期对门诊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医生要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学术交流,不断更新骨质疏松的诊疗知识,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同时,对骨密度仪等设备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保证检查结果的可靠性。
五、注意要点
1、鉴别诊断:对于骨密度特别低患者,一般要鉴别3个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多发性骨髓瘤、骨转移癌,还有其他少见病,就不一一列举了。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和多发性骨髓瘤靠化验鉴别,多发性骨髓瘤和骨转移癌做胸腰椎MRI一般也可排除。
2、特殊病史:对于骨密度特别低患者,要确定骨质疏松负性因素,包括服用药物优甲乐、美多巴、激素,子宫切除术后,慢性肾病,乳腺癌等恶性肿瘤放化疗后,有这些情况,可能很年轻就骨密度特别低,甚至出现多次骨折了。
3、关注VD水平:VD水平低,建议多晒太阳,太低了应用VD药物,同时加上多波段光谱治疗仪(提升VD水平)治疗设备,一般6个月复查,通过VD水平检测,提升患者复诊率和依从性。
4、中成药应用:大多选用人工虎骨粉、淫羊藿等。中成药副作用小,指南推荐,门诊患者接受度很高,可提升患者复诊率和依从性。
5、维生素K2是口服促进成骨药物,指南推荐,应用群体为严重骨质疏松、各种原因不选择特立帕肽治疗患者。钙剂为基础治疗药物,是膳食补充剂,告诉患者单纯补钙治疗效果不好。
由于水平所限,有些方面讲的不对或者不清楚,敬请各位同道批评指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共同探讨,促进我国骨质疏松诊治更加规范,更好服务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