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钉板系统固定技术要点

首页 >> 热点关注 >> 正文

收藏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钉板系统固定技术要点

来源:骨科在线 编号 : #139269#
2024-03-05
我要评论

一、技术简介

1978年日本学者Hirabayashi等开展颈椎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以来,手术方法得到不断改进,目前已被公认为是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及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在一侧椎板外侧完全切断作为开门侧,另外一侧椎板开槽作为铰链侧,椎板打开后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固定维持。维持开门的方法很多,传统方法即关节囊悬吊法,通过缝线把椎板悬吊固定到铰链侧的关节囊,从而稳定开门后的椎板,但其术后部分患者会出现再关门现象以及顽固颈椎轴性症状。

“锚定法”为改良术式之一,最早由韩国学者Wang等报道,通过单开门椎管成形结合侧块螺钉内固定,并将缝线固定于螺钉上,加强悬吊效果,此法虽能避免再关门现象,但可发生颈椎屈度丢失,有较高的轴性症状发生率。人工椎板重建技术是将羟基磷灰石制成的人工椎板置于开门椎板和侧块之间,重建椎板结构,阻止再关门,具有减轻硬膜外瘢痕形成等优点,此方法在日本等地区较为流行,但在国内少有应用。

微型钛板固定技术于1996年由OBrien等最先报道,该技术通过微型钛板和螺钉在掀起的椎板和同侧侧块之间形成稳固的桥接结构,对开门侧形成真正的刚性支持,可获得即时稳定性,能有效减少甚至避免再关门现象的发生,具有颈椎曲度丢失小、轴性症状发生率低等优点,且可与人工椎板结合应用,目前已逐渐成为国内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一项常规操作。

二、解剖学测量及数据

颈椎测量指标及结果见图1A、图1B和表1~表3

①侧块厚度(D1);②侧块头倾角(α):上关节突关节面与椎体横截面之间的夹角;③椎板厚度(D2):椎板中部最窄处的厚度。

1A 中下颈椎侧位面测量示意图侧块厚度(D1),侧块头倾角(α)

1B 中下颈椎横截面测量示意图侧块厚度(D1),椎板厚度(D2

1 中下颈椎侧块厚度

2 中下颈椎侧块头倾角

3 中下颈椎椎板厚度

临床意义

(一)进钉点

1. 侧块端螺钉

进钉点通常位于侧块后表面中上部,将侧块后表面从上到下分为4等份,则其上方1/2为绝对安全区域;中下1/4为相对安全区域;最下方1/4为危险区域,除6mm左右短螺钉外,一般不宜置钉(图2)。

2 侧块端螺钉进钉区域示意图

2. 椎板端螺钉

进针点位于开门侧椎板上下中点处。

(二)进钉角度

1. 侧块端螺钉

在绝对安全区域内,可垂直或稍向外上方倾斜置入;在绝对安全区域以下,需向头端倾斜10°~40°,向外侧倾斜10°~25°置入以增加安全性,避免突入下关节面或伤及椎动脉和神经根。

2. 椎板端螺钉

可垂直置入或向棘突倾斜置入。

(三)进钉深度

1. 颈椎侧块厚度C7最薄,为6.311.9mmC3最厚,为8.213.7mm。因此侧块固定螺钉长度一般选取6mm8mm

2. 颈椎板的厚度为1.78.8mm,考虑到开门后椎板下间隙的存在以及钛板自身厚度的影响,置入椎板的固定螺钉长度一般选取6mm

(四)螺钉直径

侧块端和椎板端固定螺钉直径通常为2.0mm,亦可用直径2.4mm螺钉作为补救螺钉(图2-9-3)。

进钉点:侧块端螺钉的进钉点通常位于侧块后表面中上部,尽量避开侧块远端。椎板端螺钉进钉点位于开门侧椎板上下中点处。

进钉角度:侧块端螺钉进钉点在侧块上1/2区域内,可垂直进钉;在侧块下1/2区域内,需向头端倾斜10°~40°,向外侧倾斜10°~25°进钉。椎板端螺钉垂直或向棘突倾斜进钉。

3 侧块端螺钉,椎板端螺钉示意图(横截面透视图)

进钉深度:侧块端螺钉长度一般为6mm8mm。椎板端螺钉长度为6mm

螺钉直径:螺钉直径通常为2.0mm,可将2.4mm螺钉作为补救螺钉。

影像学标准

微型钛板固定于颈椎侧块与椎板之间,无明显移位。侧块端螺钉正位片居侧块中心区域向外侧成角,侧位片向头侧成角,螺钉未侵犯关节面、椎动脉孔及椎管壁;椎板端螺钉垂直或向外成角置于开门侧椎板内(图4 AC)。

4 A颈椎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术后X线正位片B颈椎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术后X线侧位片C颈椎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术后CT横断面

参考文献:

[1]杨明坤,刘泯邑,贾新冬,杜涛,吴登普,张旭.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合并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J].脊柱外科杂志,2024,22(01):1-4.

[2]王理想,李春根,柳根哲,赵子义,赵思浩,陈超,祝永刚,李伟.颈椎前路Hybrid手术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4,50(01):228-235.

[3]葛许锋,陈丹华,马烽烽.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术联合神经根管扩大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J].大医生,2023,8(23):1-4.

[4]陈隆军,薛文源,王俊江,刘振辉,刘官焱,张明.后路单开门、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矢状面失衡的风险因素:一项多中心研究[J].颈腰痛杂志,2023,44(06):1016-1020.

[5]王理想,李春根,尹辛成,齐英娜,赵思浩,李伟,唐浩杰.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患者术后颈椎矢状面平衡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49(05):1318-1324.

[6]王金炉,梅伟,王祥善,张华,殷铁林,石海龙.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的长期疗效[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3(17):14-18.

[7]王之锦,李经坤,韩文哲,王子逸,邹德波.两种后路减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23,31(17):1549-1554.

[8]徐鸿明,李方财,王向阳主编.脊柱内固定解剖学,2019,人民卫生出版社

[9]博奎斯特主编.骨科内固定物及假体影像学,2010,人民卫生出版社

[10]田伟主编.实用骨科学(第2版),2016,人民卫生出版社

声明:本文来源于专业期刊和书籍,由骨科在线编辑综合整理,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已评论0

请您登录后再评论

返回顶部